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36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滑轨研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安装在柜体与抽屉之间,外轨包括腹板以及腹板两侧的侧臂,腹板与其内轨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限位槽孔形成安装板,安装板设置至少一组限位穿孔,并通过该限位穿孔固定于柜体上,在位于安装板上设置至少一组加强筋部以加强其弯折时安装板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克服由于柜体以及抽屉制造中出现的较差容差影响其安装及使用的问题,实现的方式仅仅是增加冲压的工序,而不需要增加腹板的厚度及增加其他零配件则可提高其容差率,其改进保证其使用强度需求,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

A Kind of Outer Rail of Furniture Sl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轨研发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家具滑轨。
技术介绍
:滑轨又称导轨、滑道、是指固定在家具的柜体上,供家具的抽屉或柜板出入活动的五金连接部件。滑轨适用于橱柜、家具、公文柜、浴室柜等木制与钢制抽屉等家具的抽屉连接。在现有技术中,柜体与抽屉之间为25.4毫米的间距,实际安装制造的过程中,柜体与抽屉之间由于工艺以及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其间隔往往大于25.4毫米,为进一步的解决该技术问题,将其滑轨的腹板上设置限位槽孔,如ZL201520559017.0公开的一件抽屉滑轨组中公开的习知的限位槽孔以及限位穿孔的位置设置,如附图1所示的滑轨S1中的限位槽孔S2、限位穿孔S3,其允许的容差为±0.5毫米。具体的说,柜体与抽屉之间为25.4毫米的间距大于26毫米的非常常见,超出了上述机构的容差±0.5毫米,从而影响了其后期安装后的使用性能,适用于对限位槽孔的进一步的侧部延长可以提高其容差率,然而该解决方法会进一步的影响其称重的性能,进而使安装板变形而导致其外轨损坏,故需进一步的研发改进,以使在当安装人员安装过程中出现较大容差时,可以保证其安装及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工艺的问题以及缺失而设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其
技术介绍
中其一技术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安装在柜体与抽屉之间,外轨包括腹板以及腹板两侧的侧臂,腹板与其内轨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限位槽孔形成安装板,安装板设置至少一组限位穿孔,并通过该限位穿孔固定于柜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安装板上设置至少一组加强筋部以加强其弯折时安装板的强度。其中,加强筋部包括至少一组由接近于安装板上的限位穿孔处往其远离限位穿孔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加强筋部。其中,在上述的第一加强筋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强筋部。其中,加强筋部为两组相邻设置于安装板上限位穿孔的两侧。其中,第一加强筋部和\或第二加强筋部呈条状或块状。其中,腹板由其外侧面往其内轨方向的侧面冲压形成内凹部。其中,腹板与其内轨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两组组限位槽孔形成安装板,限位槽孔在其外轨接近于内轨滑出部的一侧其整体比例小于外轨挡止部的一侧。其中,限位槽孔包括“U”型槽部以及与其连接的两组外延伸槽部,两组外外延伸槽部由腹板往侧臂方向过渡延伸。其中,“U”型槽部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连接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一端的横向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外延伸槽部。其中,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之间的间隔形成间隔部,第一加强筋部以及第二加强筋部之间的间隔部设置接近于两外延伸槽部部之间。其中,第一加强筋部延伸至接近于两外延伸槽部形成的间隔部之内。其中,每组外延伸槽部与对应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的连接为弧形过渡连接。其中,安装板上的限位穿孔设置于接近“U”型槽部接近于横向部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克服由于柜体以及抽屉制造中出现的较差容差影响其安装及使用的问题,实现的方式仅仅是增加冲压的工序,而不需要增加腹板的厚度及增加其他零配件则可提高其容差率,其改进保证其使用强度需求,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家具滑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1的家具滑轨的外轨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2的家具滑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实施例2的家具滑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实施例3的家具滑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实施例4的家具滑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实施例1\2\3的柜体与抽屉滑轨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描述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描述中,在其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不同技术特征以及技术方案中,在技术特征以及技术方案之间未构成冲突既可以相互配合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实施例1:参照图1-7,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安装在柜体X与抽屉E之间,外轨1包括腹板11以及腹板11两侧的侧臂12,腹板11与其内轨4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限位槽孔2形成安装板20,安装板20设置至少一组限位穿孔201,并通过该限位穿孔201固定于柜体X上,在位于安装板20上设置至少一组加强筋部3以加强其弯折时安装板20的强度,具体的说,限位穿孔201即可以为固定通孔,通过螺丝即可将外轨由固定通孔固设于柜体X上。具体的说,基于对安装板20以及其弯折部202的进一步加强,可以使安装板20往其柜体X方向弯折度强度进一步的加强,使其可以弯折更大的角度。结构1:为进一步的提高安装板20在弯折过程中的强度,其中,加强筋部3包括至少一组由接近于安装板20上的限位穿孔201处往其远离限位穿孔201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加强筋部31。结构2:为进一步的提高安装板20在弯折过程中的强度,其中,在结构1基础上,第一加强筋部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强筋部32。优选的,加强筋部3为两组相邻设置于安装板20上限位穿孔201的两侧,具体的说,以本实施例中,其进一步的保证了安装板20两侧接近于限位槽孔2处的强度,以及安装板20相对于腹板11转接处的强度。优选的,第一加强筋部31和\或第二加强筋部32呈条状或块状或其他类似于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均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并解决对安装板弯折处的加强效果。其中,加强筋部3由腹板11由其外侧面往其内轨4方向的侧面冲压形成内凹部,采用冲压的方式即可形成内凹部,工序简便,提高的成本是非常有限的,其也是可以在外轨生产过程中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直接生成内凹部的方式,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其中,腹板11与其内轨4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两组组限位槽孔2形成安装板20,限位槽孔2在其外轨1接近于内轨4滑出部的一侧其整体比例小于外轨1挡止部13的一侧,例如于附图中A1框架内限位槽孔2的比例小于A2框架内限位槽孔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说A1框架中的要求的承重力更高。其中,限位槽孔2包括“U”型槽部以及与其连接的两组外延伸槽部24,两组外外延伸槽部24由腹板11往侧臂方向过渡延伸,“U”型槽部包括第一侧部22、第二侧部22以及连接第一侧部22以及第二侧部23一端的横向部21,第一侧部22、第二侧部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外延伸槽部24,优选的,限位槽孔2的为一端具有开口而另一端具有底部且往腹板11外侧往其内轨4方向冲压形成。其中,第一加强筋31与第二加强筋32之间的间隔形成间隔部,第一加强筋部31以及第二加强筋部32之间的间隔部设置接近于两外延伸槽部24部之间,第一加强筋部31延伸至接近于两外延伸槽部24形成的间隔部之内,以使安装板20在相对于腹板11弯折过程中,使其安装板11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安装在柜体与抽屉之间,外轨包括腹板以及腹板两侧的侧臂,腹板与其内轨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限位槽孔形成安装板,安装板设置至少一组限位穿孔,并通过该限位穿孔固定于柜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安装板上设置至少一组加强筋部以加强其弯折时安装板的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安装在柜体与抽屉之间,外轨包括腹板以及腹板两侧的侧臂,腹板与其内轨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至少一组限位槽孔形成安装板,安装板设置至少一组限位穿孔,并通过该限位穿孔固定于柜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位于安装板上设置至少一组加强筋部以加强其弯折时安装板的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其特征在于:加强筋部包括至少一组由接近于安装板上的限位穿孔处往其远离限位穿孔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加强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第一加强筋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强筋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加强筋部为两组相邻设置于安装板上限位穿孔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强筋部和\或第二加强筋部呈条状或块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其特征在于:腹板由其外侧面往其内轨方向的侧面冲压形成内凹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具滑轨的外轨,其特征在于:腹板与其内轨滑入或滑出的平行方向设置两组组限位槽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树鹏黄榕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星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