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07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外接2.5mm音频插头的第一音频组件和用于外接3.5mm音频插头的第二音频组件,壳体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音频组件包括第一音频插孔和第一接电机构,第一音频插孔与第一容腔连通,第一接电机构设置于第一容腔内;第二音频组件包括第二音频插孔和第二接电机构,第二音频插孔与第二容腔连通,第二接电机构设置于第二容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设置有用于外接2.5mm音频插头的第一音频组件和用于外接3.5mm音频插头的第二音频组件,从而实现了在一个壳体上集成了两种规格的音频插孔。

A Multifunctional Audio J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件
,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
技术介绍
音频插孔,是手机、随身听等音频设备与耳机线实现连接的重要部件。音频插孔的内部设置有两片接电片,耳机线的音频插头插入插孔以后会与两片接电片分别抵触,而接电片是焊接在音频设备的PCB板上的,从而实现耳机接收音频设备的声音信号并进行播放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市场上,根据音频插头的型号,分别2.5mm和3.5mm两种型号的标准音频插头,两种音频插头的主要区别在于半径的不同,大体原理和结构均相类似。但是,虽然我国有着上述两种标准的音频插头,但是市面上的音频插孔,却仅仅适用于上述两者其一的规格。目前音频插孔的生产商,是通过把一个2.5mm音频插孔和一个3.5mm音频插孔焊接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在安装到音频设备中,从而实音频设备能够插两种音频插头的效果的。显然,上述的做法,具有以下不足:由于使用时是两个音频插头并排设置在PCB板上的,即需要把两个音频插头并排放置好以后,才能够进行焊接工序,这无疑增加了装配焊接所需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同时具备两个规格的音频插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外接2.5mm音频插头的第一音频组件和用于外接3.5mm音频插头的第二音频组件,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音频组件包括第一音频插孔和第一接电机构,所述第一音频插孔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接电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二音频组件包括第二音频插孔和第二接电机构,所述第二音频插孔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所述第二接电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电机构包括均由铍青铜制成的第一接电片和第二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设置有第一外接脚,所述第二接电片连接有第二外接脚,所述第一外接脚和所述第二外接脚分别自所述壳体的底部突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接电片和所述第二接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的两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电片包括用于与壳体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和用于与外界2.5mm音频插头抵触的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外接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抵触部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容腔内设置有形状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适应的第一抵触件,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装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一抵触件的弯折处抵触,所述第一抵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音频插孔。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电片包括均用于与壳体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和用于与外界2.5mm音频插头抵触的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抵触部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外接脚,所述第二抵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音频插孔;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装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容腔设置有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垫,所述第一弹性垫的分别与所述第二抵触部和所述第一容腔的内侧壁抵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电机构包括由铍青铜制成的第三接电片和第四接电片,所述第三接电片设置有第三外接脚,所述第四接电片连接有第四外接脚,所述第三外接脚和所述第四外接脚分别自所述壳体的底部突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三接电片和所述第四接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的两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接电片包括第四固定部和用于与外界3.5mm音频插头抵触的第三抵触部,所述第三外接脚连接于所述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三抵触部弯折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容腔内设置有第三固定槽和形状与所述第三抵触部相适应的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三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所述第四固定部装配于所述第三固定槽,所述第三抵触部与所述第三抵触件抵触,所述第三抵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二音频插孔。更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接电片包括第五固定部和用于与外界3.5mm音频插头抵触的第四抵触部,所述第四抵触部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五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容腔内设置有形状与所述第五固定部相适应的第四抵触件,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有用于装设所述第五固定部的第四固定槽,所述第四抵触件与所述第五固定部的弯折处抵触;所述第四抵触部和所述第五固定部分别设置有第四外接脚;所述第四抵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二音频插孔。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电机构还包括抵触片和第二弹性垫,所述抵触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容腔内,所述抵触片的另一端悬空;所述第二弹性垫分别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壁以及所述抵触片抵触。优选的,所述抵触片包括第六固定部、第五抵触部和悬空部,所述第六固定部和所述悬空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五抵触部的两端,所述第五抵触部的中间处凸起并与所述第四接电片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有第五固定槽,所述第六固定部装设于所述第五固定槽;所述第二弹性垫分别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五抵触部抵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接电机构分别通过回流焊工艺与外接的PCB板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较于现有技术中把相互独立的2.5mm音频插孔和3.5mm音频插孔分别焊接于PCB板上的做法,本技术通过在壳体设置有用于外接2.5mm音频插头的第一音频组件和用于外接3.5mm音频插头的第二音频组件,从而实现了在一个壳体上集成了两种规格的音频插孔,使得在把本技术与PCB板连接时,仅需要把一个壳体固定在PCB板上以后,即可进行焊接操作,从而提升了装配焊接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接电片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接电片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接电片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四接电片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抵触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容腔,12—第二容腔,13—卡件,111—第一固定槽,112—第一抵触件,113—第二固定槽,114—第二抵触件,121—第三固定槽,122—第三抵触件,123—第四固定槽,124—第四抵触件,125—第五固定槽,126—第五抵触件;2—第一音频组件,21—第一音频插孔,22—第一接电机构,23—第一弹性垫,221—第一接电片,222—第二接电片,223—第一外接脚,224—第二外接脚,2211—第一固定部,2212—第一抵触部,2221—第二固定部,2222—第三固定部,2223—第二抵触部;3—第二音频组件,31—第二音频插孔,32—第二接电机构,321—第三接电片,322—第四接电片,323—抵触片,324—第三外接脚,325—第四外接脚,326—第二弹性垫,3211—第四固定部,3212—第三抵触部,3221—第五固定部,3222—第四抵触部,3231—第六固定部,3232—第五抵触部,3233—悬空部。4—固定壳,41—卡槽,42—固定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外接2.5mm音频插头的第一音频组件和用于外接3.5mm音频插头的第二音频组件,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音频组件包括第一音频插孔和第一接电机构,所述第一音频插孔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接电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二音频组件包括第二音频插孔和第二接电机构,所述第二音频插孔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所述第二接电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音频插孔,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外接2.5mm音频插头的第一音频组件和用于外接3.5mm音频插头的第二音频组件,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音频组件包括第一音频插孔和第一接电机构,所述第一音频插孔与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接电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第二音频组件包括第二音频插孔和第二接电机构,所述第二音频插孔与所述第二容腔连通,所述第二接电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机构包括均由铍青铜制成的第一接电片和第二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设置有第一外接脚,所述第二接电片连接有第二外接脚,所述第一外接脚和所述第二外接脚分别自所述壳体的底部突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接电片和所述第二接电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内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片包括用于与壳体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和用于与外界2.5mm音频插头抵触的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一外接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抵触部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容腔内设置有形状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适应的第一抵触件,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装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抵触部与所述第一抵触件的弯折处抵触,所述第一抵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音频插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电片包括均用于与壳体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和用于与外界2.5mm音频插头抵触的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抵触部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外接脚,所述第二抵触部显露于所述第一音频插孔;所述第一容腔连通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装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容腔设置有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抵触件;所述第二抵触部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性垫,所述第一弹性垫的分别与所述第二抵触部和所述第一容腔的内侧壁抵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插孔,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良林正生彭先炎田维金吴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长泰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