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金铭专利>正文

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60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包括高压泵、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指示杆,所述指示杆下方设置有弹性拉线,所述弹性拉线下方设置有浮力球,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顶部设置有管塞,所述进油管下方设置有滤清器,所述滤清器内设置有滤网,所述顶盖下方设置有外罐,所述外罐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外罐外侧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外侧设置有所述高压泵,所述高压泵一侧设置有出油管,所述高压泵另一侧设置有吸油管,所述外罐内设置有内罐。有益效果在于:油罐是封闭的,便于拆卸,更换滤网时不影响主机设备工作,结构简单。

A Lubricating Oil Station Tank for Carbon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罐,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
技术介绍
碳素生产中,对于磨机,电机等装置需要对轴承进行润滑处理。润滑系统是一个加压、强制闭式循环系统,具体包括:润滑油箱、润滑油泵、冷油器、阀门及保护装置,在设备启动、正常工作以及停机过程中,向正在运行的燃机和发电机组的各个轴承、传动装置以及附属设备供应数量充足的温度和压力合适的清洁的润滑油,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防止发生轴承烧毁、转子轴颈过热弯曲等事故。润滑系统的润滑油箱包括主油箱和检查油箱。润滑油从主油箱通过润滑油泵进入设备进行润滑和冷却,再通过检查油箱过滤后回到主油箱。目前,多采用旁通的形式连接到检查油箱,通过阀门的调节能起到定期检查油质的作用,但无法对滑油进行有效的过滤,即无法滤去润滑油内夹带的碎屑及其他杂物,并无法随时通过检查油箱来检查滑油的品质和情况,从而对燃气轮机的运行情况做出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包括高压泵、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指示杆,所述指示杆下方设置有弹性拉线,所述弹性拉线下方设置有浮力球,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顶部设置有管塞,所述进油管下方设置有滤清器,所述滤清器内设置有滤网,所述顶盖下方设置有外罐,所述外罐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外罐外侧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外侧设置有所述高压泵,所述高压泵一侧设置有出油管,所述高压泵另一侧设置有吸油管,所述外罐内设置有内罐。进一步的,所述顶盖通过螺纹与所述外罐相连,所述保温层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罐内侧,所述加热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罐外侧。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镶嵌在所述顶盖上,所述进油管通过螺纹与所述滤清器相连,所述进油管通过管道与所述滤清器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滤网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滤清器内,所述管塞镶嵌在所述进油管顶部,所述凸台加工成型在所述顶盖上。进一步的,所述指示杆镶嵌在所述凸台上,所述指示杆镶嵌在所述顶盖上,所述弹性拉线系在所述指示杆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浮力球通过浮力浮在润滑油表面,所述弹性拉线系在所述浮力球上,所述内罐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罐内侧。进一步的,所述内罐通过通孔与所述外罐相连,所述内罐壁上设置有无数微小直径的通孔,所述高压泵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罐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出油管镶嵌在所述高压泵上,所述吸油管镶嵌在所述高压泵上,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吸油管通过管道相连,所述吸油管通过油封与所述外罐相连。上述结构中,所述顶盖将润滑油油罐密封起来,所述凸台方便安装所述指示杆,所述指示杆指示液面高度,所述弹性拉线连接所述指示杆和所述浮力球,所述浮力球浮在润滑油的液面上,所述浮力球的位置经过所述弹性拉线反映在所述指示杆上,所述进油管进油,所述管塞在不进油的情况下将所述进油管密封,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油罐,所述滤清器过滤进入油罐的油,所述滤网进行过滤,所述外罐承载油液,所述保温层对油液进行保温,所述加热器为油液提供合适的温度,使其在使用时可达到最好的效果,所述高压泵将油液泵出,所述出油管连接用油装置,将油通入用油装置内,所述吸油管通过所述高压泵的吸力,将油液送出,所述内罐减少快速进入的油液进入时的冲击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油罐是封闭的,便于拆卸,更换滤网时不影响主机设备工作,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吸油管;2、出油管;3、高压泵;4、保温层;5、加热器;6、外罐;7、顶盖;8、进油管;9、滤网;10、滤清器;11、弹性拉线;12、浮力球;13、内罐;14、凸台;15、指示杆;16、管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包括高压泵3、顶盖7,顶盖7上设置有凸台14,凸台14上设置有指示杆15,指示杆15下方设置有弹性拉线11,弹性拉线11下方设置有浮力球12,顶盖7上设置有进油管8,进油管8顶部设置有管塞16,进油管8下方设置有滤清器10,滤清器10内设置有滤网9,顶盖7下方设置有外罐6,外罐6内侧设置有保温层4,外罐6外侧设置有加热器5,加热器5外侧设置有高压泵3,高压泵3一侧设置有出油管2,高压泵3另一侧设置有吸油管1,外罐6内设置有内罐13。进一步的,顶盖7通过螺纹与外罐6相连,保温层4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罐6内侧,加热器5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罐6外侧,进油管8镶嵌在顶盖7上,进油管8通过螺纹与滤清器10相连,进油管8通过管道与滤清器10相连,滤网9通过螺钉固定在滤清器10内,管塞16镶嵌在进油管8顶部,凸台14加工成型在顶盖7上,指示杆15镶嵌在凸台14上,指示杆15镶嵌在顶盖7上,弹性拉线11系在指示杆15下方,浮力球12通过浮力浮在润滑油表面,弹性拉线11系在浮力球12上,内罐13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罐6内侧,内罐13通过通孔与外罐6相连,内罐13壁上设置有无数微小直径的通孔,高压泵3通过螺钉固定在外罐6外侧,出油管2镶嵌在高压泵3上,吸油管1镶嵌在高压泵3上,出油管2与吸油管1通过管道相连,吸油管1通过油封与外罐6相连。上述结构中,顶盖7将润滑油油罐密封起来,凸台14方便安装指示杆15,指示杆15指示液面高度,弹性拉线11连接指示杆15和浮力球12,浮力球12浮在润滑油的液面上,浮力球12的位置经过弹性拉线11反映在指示杆15上,进油管8进油,管塞16在不进油的情况下将进油管8密封,防止空气中的粉尘进入油罐,滤清器10过滤进入油罐的油,滤网9进行过滤,外罐6承载油液,保温层4对油液进行保温,加热器5为油液提供合适的温度,使其在使用时可达到最好的效果,高压泵3将油液泵出,出油管2连接用油装置,将油通入用油装置内,吸油管1通过高压泵3的吸力,将油液送出,内罐13减少快速进入的油液进入时的冲击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泵(3)、顶盖(7),所述顶盖(7)上设置有凸台(14),所述凸台(14)上设置有指示杆(15),所述指示杆(15)下方设置有弹性拉线(11),所述弹性拉线(11)下方设置有浮力球(12),所述顶盖(7)上设置有进油管(8),所述进油管(8)顶部设置有管塞(16),所述进油管(8)下方设置有滤清器(10),所述滤清器(10)内设置有滤网(9),所述顶盖(7)下方设置有外罐(6),所述外罐(6)内侧设置有保温层(4),所述外罐(6)外侧设置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器(5)外侧设置有所述高压泵(3),所述高压泵(3)一侧设置有出油管(2),所述高压泵(3)另一侧设置有吸油管(1),所述外罐(6)内设置有内罐(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泵(3)、顶盖(7),所述顶盖(7)上设置有凸台(14),所述凸台(14)上设置有指示杆(15),所述指示杆(15)下方设置有弹性拉线(11),所述弹性拉线(11)下方设置有浮力球(12),所述顶盖(7)上设置有进油管(8),所述进油管(8)顶部设置有管塞(16),所述进油管(8)下方设置有滤清器(10),所述滤清器(10)内设置有滤网(9),所述顶盖(7)下方设置有外罐(6),所述外罐(6)内侧设置有保温层(4),所述外罐(6)外侧设置有加热器(5),所述加热器(5)外侧设置有所述高压泵(3),所述高压泵(3)一侧设置有出油管(2),所述高压泵(3)另一侧设置有吸油管(1),所述外罐(6)内设置有内罐(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7)通过螺纹与所述外罐(6)相连,所述保温层(4)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罐(6)内侧,所述加热器(5)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罐(6)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素生产用润滑油站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8)镶嵌在所述顶盖(7)上,所述进油管(8)通过螺纹与所述滤清器(10)相连,所述进油管(8)通过管道与所述滤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金铭
申请(专利权)人:马金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