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接装置的挂车联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58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车联接装置(10),该挂车联接装置具有在机动车(90)上被固定的或者能固定的支架组件(11),在所述支架组件上布置有轴承(13),其中在所述轴承(13)上联接元件(20)、尤其是联接臂(23)借助于移位运动能够在适合用于将挂车(95)或者承载梁(195)联接到所述联接元件(20)上的使用位置(G)与非使用位置(N)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使用位置(G)中所述联接元件在所述挂车联接装置的、被安装在机动车(90)上的状态中向后伸到所述机动车的前面,并且其中在所述非使用位置(N)中所述联接元件有利地返回移位到所述机动车的保险杠(92)的后面,其中在所述联接元件上布置有连接装置(60),该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挂车或者承载梁(195)的车载电网(99)与所述机动车的车载电网(93)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连接装置(60)借助于导线(40)与所述机动车的车载电网(93)相连接或者能够连接,所述导线具有柔韧的导线区段,该导线区段在第一纵向端部区域(45)上位置固定地关于所述支架组件(11)得到固定并且在第二纵向端部区域(46)上位置固定地被固定在所述联接元件上并且跟随所述联接元件的、在使用位置(G)与非使用位置(N)之间的运动。在此规定,所述挂车联接装置(10)具有卷绕机构(35),该卷绕机构用于,在所述联接元件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移位时将所述导线区段(44)的绕组区段(49)卷绕到导线绕组(50)上。

Trailer Connection Device with Connec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连接装置的挂车联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车联接装置,该挂车联接装置具有在机动车上被固定的或者能固定的支架组件,在所述支架组件上布置有轴承,其中在所述轴承上联接元件、尤其是联接臂借助于移位运动能够在适合用于将挂车或者承载梁联接到所述联接元件上的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所述联接元件在所述挂车联接装置的、被安装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中向后伸到所述机动车的前面,并且其中在所述非使用位置中所述联接元件有利地返回移位到所述机动车的保险杠的后面,其中在所述联接元件上布置有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挂车的或者承载梁的车载电网与所述机动车的车载电网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借助于导线与所述机动车的车载电网相连接或者能够连接,所述导线具有柔韧的导线区段,该导线区段在第一纵向端部区域上位置固定地关于所述支架组件得到固定并且在第二纵向端部区域上位置固定地被固定在所述联接元件上并且跟随所述联接元件的、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的运动。
技术介绍
这样的挂车联接装置比如在EP2871081A2中能够看出。在以挂车联接装置的联接臂的形式构成的联接元件上构成用于挂车插座的保持件、也就是因此是连接装置。所述挂车插座通过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柔韧的导线连接到机动车的车载电网上。在所述柔韧的导线的线路引导方面经常成问题的是,所述导线在所述联接臂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时变形为非想要的形状、比如被夹紧或者以其它的方式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挂车联接装置,该挂车联接装置具有用于布置在联接元件上的连接装置的导线的得到改进的线路引导。为了解决所述任务,对于开头所提到的类型的挂车联接装置规定,该挂车联接装置具有卷绕机构,该卷绕机构用于在所述联接元件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移位时将导线区段的绕组区段卷绕到导线绕组上。在此基本构思是,有针对性地将比如在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机动车上的出口和所述联接臂上的连接装置之间的导线区段卷起并且展开。能够规定,所述第一纵向端部区域位置固定地比如被固定在所述支架组件的横梁或者其它构件上。也可能的是,所述柔韧的导体区段的第一纵向端部区域位置固定地被固定在所述机动车的车身或者其它的构件上、比如被固定在穿通部(Durchlass)或者出口上,所述穿通部或者出口能够在所述机动车的内部空间与下述外部区域之间实现对所述导线的线路引导,在所述外部区域上布置有所述挂车联接装置。所述导线比如能够包括一根或者多根电导线和/或一根或者多根光学的导线。所述连接装置优选构造为连接插座或者挂车插座。有利的是,所述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插塞触头或者至少一个光学的触头、尤其是插塞触头。所述导线区段虽然能够通过一个部分区域在空间中延伸,但是在另一个部分区域上、也就是在所述绕组区段的区域中如此小心地得到引导,从而避免损坏。被卷绕到所述导线绕组上的绕组区段不是自由地处于空间中,而是被卷绕到局部得到限定地布置的导线绕组上。所述导线绕组本身优选被卷绕到绕组本体上,但是也能够是悬置的(freistehend)或者部分悬置的导线绕组。原则上,可能的是,所述卷绕机构在所述联接臂从使用位置移位到非使用位置中时将所述导线绕组卷起并且朝相反方向将其展开。但是也可能的是,所述卷绕机构在所述联接臂从非使用位置移位到使用位置中时将所述导线绕组卷起并且相反地、也就是从使用位置到非使用位置中将其展开。因此,所述卷绕机构根据在所述两个位置、也就是使用位置和非使用位置中的哪个位置中所述联接臂或者所述导线区段在所述联接臂上的固定位置与关于支架组件位置固定的固定位置之间的间距小来缩短所述柔韧的导线区段的长度。一种有利的方案规定,所述卷绕机构布置在所述联接元件上。由此,比如所述联接元件预先给定用于将所述导线绕组卷起或者展开的卷绕运动。但是也可能的是,所述卷绕机构能够相对于所述联接元件来旋转,以用于卷起或者展开所述导线绕组。此外,一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卷绕机构与所述联接元件固定地连接或者进行了运动耦合,使得所述卷绕机构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的移位运动中被驱动、比如被旋转驱动,以用于将所述导线绕组卷起并且展开。因此,也就是说所述联接元件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移位时能够带动所述卷绕机构、比如后面还要解释的绕组本体。所述卷绕机构与所述联接元件之间的运动耦合比如能够借助于传递传动机构、比如齿轮传动机构、绳索传动机构或者类似传动机构来设置。此外,可能的是,用于驱动所述联接臂的驱动装置具有一方面用于所述联接元件并且另一方面用于所述卷绕机构的输出机构、比如旋转-输出机构。一种适宜的方案规定,所述卷绕机构具有用于将所述导线区段卷起的绕组本体,所述导线区段至少能够部分地卷绕到所述绕组本体上。此外可能的是,所述绕组区段至少部分地悬置地或者在没有支撑在绕组本体上的情况下构成所述导线绕组。所述导线绕组因而比如能够以悬置的螺旋或者部分-螺旋的式样来构成。能够没有问题地考虑这项措施与前述措施的组合,也就是说比如所述绕组区段的一个部分区域能够卷绕到所述绕组本体上,并且所述绕组区段的另一个部分区域悬置地、在没有支撑在所述绕组本体上的情况下构成所述导线绕组。所述绕组本体比如能够具有卷筒或者通过卷筒来构成。所述卷筒比如为筒状。但是,所述绕组本体也能够具有至少一个锥形的或者倾斜的区段。这样的区段比如能够使所述导线绕组的单个绕组的并排的卷绕变得容易。所述绕组本体能够具有彼此间以一定的角度间隔布置的支撑轮廓、比如支撑肋,以用于支撑所述导线绕组。由此,所述导线绕组不是直接贴靠在所述绕组本体的外圆周上,而是支撑在单个支撑肋或者其它的支撑轮廓上。这尤其能够使所述导线绕组的卷绕和/或展开变得容易。所述联接元件适宜地以能够围绕着至少一根枢转轴线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得到支承。开头提到的布置在所述支架组件上的轴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是枢转轴承。但是,也能够没有问题地考虑多轴的枢转运动,也就是说,所述联接元件以能够围绕着至少两根轴线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得到支承。但是也适宜的是,所述联接元件借助于滑动轴承或者以能够关于所述支架组件线性地移动的方式得到支承。因此,比如所述联接臂能够以关于所述柔韧的导线区段的、相对于机动车或者支架组件位置固定的固定位置能够线性移动的方式得到支承。但是也能够没有问题地考虑到组合方案、也就是所述联接臂关于所述支架组件的枢转-滑动-支承。所述卷绕机构、比如所述绕组本体适宜地以能够围绕着所述联接元件的至少一根枢转轴线旋转的方式得到支承,以用于将所述导线绕组卷起并且展开。尤其如果所述联接臂或者其它的联接元件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旋转,那么所述联接臂或者其它的联接元件就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带动所述卷绕机构、比如所述绕组本体。也可能的是,所述卷绕机构、比如所述绕组本体布置在所述联接元件的、以能够枢转的方式在轴承上得到支承的枢转轴承区段、比如轴承头上。所述绕组本体比如能够布置在端侧上。所述绕组本体比如能够是单独的、尤其是位置固定地并且/或者抗扭转地布置在所述枢转轴承区段上的构件。但是也可能的是,所述绕组本体由所述枢转轴承区段所构成或者可以这样说形成所述枢转轴承区段的组成部分。所述导线区段的第二纵向端部区域适宜地以弧形或者弧形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挂车联接装置(10),其具有在机动车(90)上被固定的或者能固定的支架组件(11),在所述支架组件上布置有轴承(13),其中在所述轴承(13)上联接元件(20)、尤其是联接臂(23)借助于移位运动能够在适合用于将挂车(95)或者承载梁(195)联接到所述联接元件(20)上的使用位置(G)与非使用位置(N)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使用位置(G)中所述联接元件(20)在所述挂车联接装置(10)的、被安装在所述机动车(90)上的状态中向后伸到所述机动车(90)的前面,并且其中在所述非使用位置(N)中所述联接元件(20)有利地返回移位到所述机动车(90)的保险杠(92)的后面,其中在所述联接元件(20)上布置有连接装置(60),该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挂车的或者承载梁(195)的车载电网(99)与所述机动车(90)的车载电网(93)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连接装置(60)借助于导线(40)与所述机动车(90)的车载电网(93)相连接或者能够连接,所述导线(40)具有柔韧的导线区段(44),该导线区段在第一纵向端部区域(45)上位置固定地关于所述支架组件(11)得到固定并且在第二纵向端部区域(46)上位置固定地被固定在所述联接元件(20)上并且跟随所述联接元件(20)的、在所述使用位置(G)与所述非使用位置(N)之间的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联接装置具有卷绕机构(35),该卷绕机构用于,在所述联接元件(20)在所述使用位置(G)与所述非使用位置(N)之间移位时将所述导线区段(44)的绕组区段(49)卷绕到导线绕组(50)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07 DE 102016119153.1;2016.10.12 DE 10201611.挂车联接装置(10),其具有在机动车(90)上被固定的或者能固定的支架组件(11),在所述支架组件上布置有轴承(13),其中在所述轴承(13)上联接元件(20)、尤其是联接臂(23)借助于移位运动能够在适合用于将挂车(95)或者承载梁(195)联接到所述联接元件(20)上的使用位置(G)与非使用位置(N)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使用位置(G)中所述联接元件(20)在所述挂车联接装置(10)的、被安装在所述机动车(90)上的状态中向后伸到所述机动车(90)的前面,并且其中在所述非使用位置(N)中所述联接元件(20)有利地返回移位到所述机动车(90)的保险杠(92)的后面,其中在所述联接元件(20)上布置有连接装置(60),该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挂车的或者承载梁(195)的车载电网(99)与所述机动车(90)的车载电网(93)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连接装置(60)借助于导线(40)与所述机动车(90)的车载电网(93)相连接或者能够连接,所述导线(40)具有柔韧的导线区段(44),该导线区段在第一纵向端部区域(45)上位置固定地关于所述支架组件(11)得到固定并且在第二纵向端部区域(46)上位置固定地被固定在所述联接元件(20)上并且跟随所述联接元件(20)的、在所述使用位置(G)与所述非使用位置(N)之间的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联接装置具有卷绕机构(35),该卷绕机构用于,在所述联接元件(20)在所述使用位置(G)与所述非使用位置(N)之间移位时将所述导线区段(44)的绕组区段(49)卷绕到导线绕组(5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35)布置在所述联接元件(20)上并且/或者与所述联接元件(20)固定地连接或者进行了运动耦合,使得所述卷绕机构(35)在所述使用位置(G)与所述非使用位置(N)之间的移位运动中被驱动、尤其是被旋转驱动,以用于将所述导线绕组(50)卷起并且展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35)具有用于将所述导线区段(44)卷起的绕组本体(32),所述导线区段(44)能够至少部分地卷绕到所述绕组本体上。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35)具有用于将所述导线区段(44)卷起的绕组本体(32),所述绕组本体形成支持所述导线绕组(50)的形成的绕组辅助件。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区段(49)至少部分悬置地在没有支撑在绕组本体(32)或者所述绕组本体(32)上的情况下构成所述导线绕组(50)。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本体(32)具有卷筒或者通过卷筒来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3、4、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绕组本体(32)上布置有彼此间以一定的角度间隔布置的支撑轮廓(33)、尤其是支撑肋,以用于支撑所述导线绕组(50)。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20)能够围绕着至少一根枢转轴线(S)在所述使用位置(G)与所述非使用位置(N)之间枢转。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35)、尤其是所述绕组本体(32)以能够围绕着所述联接元件(20)的至少一根枢转轴线(S)旋转的方式得到支承,以用于将所述导线绕组(50)卷起并且展开。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构(35)、尤其是所述绕组本体或者一个绕组本体(32)尤其在端侧上布置在所述联接元件(20)的以能够枢转的方式在所述轴承(13)上得到支承的枢转轴承区段(24)、尤其是轴承头上或者由所述枢转轴承区段(24)构成。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区段(44)的第二纵向端部区域(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布鲁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威斯特伐利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