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3332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叠合墙板进行搭建,所形成的叠合墙以混凝土基板与永久模板作为墙面,混凝土基板在工厂预制时预置钢筋网架,现场支护时直接与永久模板配合进行支护并浇筑钢筋砼,快速完成墙体的搭建,在保证整体装配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降低混凝土用量,减小了混凝土的施工难度,并且施工后墙体由于发泡层的存在,也同时保证了较好的保温性能,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广泛的市场推广价值。

Composite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合墙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墙。
技术介绍
现有的装配式墙体在构造时,为了使墙体达到足够的强度,通常会将预制的墙板做厚,以求组装后墙体的强度达到要求,或者采用预制部分墙板再通过进行现场搭建浇筑腔,通过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墙体建造,这种方式构筑的墙体整体性好、强度高,但是,现浇混凝土用量较大,增高施工难度,且墙体自重大,抗剪切能力差,随着内部浇筑体的逐渐干燥及收缩,容易在墙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缝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墙板,使用该叠合墙板能够有效解决建造后的墙体自重大、容易出现较大缝隙的问题,保证品质。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叠合墙,包括叠合墙板、现浇层及永久模板,所述的现浇层位于叠合墙板与永久模板之间,所述的叠合墙板包括混凝土基板、钢筋网架及发泡层,所述的发泡层位于混凝土基板与现浇层之间,所述的钢筋网架穿过发泡层连接在混凝土基板与现浇层之间,所述的混凝土基板及永久模板形成为墙体的内、外两侧面,所述的钢筋网架包括网片及网架,所述的网架呈条状沿叠合墙板的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的网片埋设在混凝土基板内,所述的混凝土基板上还设置有发泡层,所述的网架一端穿过发泡层并与混凝土基板内的网片固定连接,所述的网架的另一端设置在发泡层的外侧。所述的网架包括穿过发泡层的多组支撑部及设置在发泡层外侧并与支撑部连接的拉接部。所述的每组支撑部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杆,所述的拉接部为杆状结构,所述的支撑部在拉接部的两侧设置,该拉接部两侧的支撑部与网片围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的每组支撑部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杆,所述的拉接部为片状网架结构,所述的支撑部在拉接部的两侧设置,拉接部、支撑部及网片围成四边形结构,该四边形为梯形或矩形。所述的拉接部上还设置有拉结钩。所述的永久模板厚度小于等于30mm。所述的永久模板与现浇层之间设置有拉结件。所述的拉结件为钉。所述的拉结件为锚栓,所述的锚栓包括锚杆及栓头,所述的栓头位于现浇层内,所述的锚杆连接于栓头与永久模板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基于叠合墙板进行搭建,所形成的叠合墙以混凝土基板与永久模板作为墙面,混凝土基板在工厂预制时预置钢筋网架,现场支护时直接与永久模板配合进行支护并浇筑钢筋砼,快速完成墙体的搭建,在保证整体装配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降低混凝土用量,减小了混凝土的施工难度,并且施工后墙体由于发泡层的存在,也同时保证了较好的保温性能,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广泛的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剪力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填充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竖向截面的示意图;图4为图3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混凝土基板,2、发泡层,3、网片,4、网架,5、支撑杆,6、拉接部,7、拉结钩,8、现浇层,9、永久模板,10、拉结件,201、填充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1,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叠合墙,包括叠合墙板、现浇层8及永久模板9,所述的现浇层8位于叠合墙板与永久模板9之间,所述的叠合墙板包括混凝土基板1、钢筋网架及发泡层2,所述的发泡层2位于混凝土基板1与现浇层8之间,所述的钢筋网架穿过发泡层2连接在混凝土基板1与现浇层8之间,所述的混凝土基板1及永久模板9形成为墙体的内、外两侧面,所述的钢筋网架包括网片3及网架4,所述的网架4呈条状沿叠合墙板的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的网片3埋设在混凝土基板1内,所述的混凝土基板1上还设置有发泡层2,所述的网架4一端穿过发泡层2并与混凝土基板1内的网片3固定连接,所述的网架4的另一端设置在发泡层2的外侧。本技术在使用叠合墙板进行构造时,借助叠合墙板与永久模板共同围成浇筑腔,其中发泡层2位于该浇筑腔内,当浇筑腔内灌注混凝土后形成现浇层形成墙体,混凝土基板1与永久模板分别形成为墙体的两侧表面,省去了模板周转的操作,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设置的发泡层2起到保温效果,而设置的网架4拉结在现浇层与混凝土基板1之间,在现浇层发生干缩时,借助网架4将收缩应力吸收,避免了作为墙体一侧外表面的混凝土基板1之间出现裂缝,也保证了混凝土基板1之间的平面度,提高墙体的平整效果。本技术的墙体可涵盖剪力墙及填充墙,其中剪力墙部分的发泡层2较薄并小于现浇层8厚度,如图1所示,此时现浇层8形成的钢筋砼起到良好的受力作用,而当建造填充墙时,将发泡层2加厚或通过拉结构7插入固定附加的填充保温层201,如图2所示,用填充保温层201挤占混凝土浇筑腔的空间,从而缩减混凝土用量,形成填充墙结构,即以本技术墙体结构为基础的剪力墙及填充墙,其发泡层2厚度不同,对应的现浇层8厚度发生适应性改变,整体结构没有变换,可在同一段墙体内进行不同墙体类型的同时支护和浇筑,大大缩减建造成本。具体实施例2,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的网架4包括穿过发泡层2的多组支撑部及设置在发泡层2外侧并与支撑部连接的拉接部6。所述的每组支撑部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杆5,所述的拉接部6为杆状结构,所述的支撑部在拉接部6的两侧设置,该拉接部6两侧的支撑部与网片3围成三角形结构。当本技术所述的叠合墙板使用时,拉结部6由于悬伸在发泡层2外侧,使得拉结部6能够伸入到现浇层内部,并与现浇层形成固定,而支撑杆5采用两组交叉的直杆形式进行组合,所组合形成的支撑部起到对混凝土基板1及现浇层的支撑作用,材料节约制作方便,由此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具体实施例3,如图3及图5所示,所述的每组支撑部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杆5,所述的拉接部6为片状网架结构,所述的支撑部在拉接部6的两侧设置,拉接部6、支撑部及网片3围成四边形结构,该四边形为梯形或矩形。当拉结部为片状网架结构是,使得拉结部6与现浇层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拉结部6与现浇层的固定效果,并且两侧的支撑部基本平行,受力与混凝土基板1及现浇层垂直,具有良好的受力效果,避免产生应力时将较薄的混凝土拉伤。进一步的,本技术所公开的墙板能够用于建造剪力墙及填充墙,当建造剪力墙时,借助预留的拉结部6进行受力钢筋的绑扎,使得浇筑腔内形成钢筋砼,当建造填充墙时,为了降低混凝土层厚度,所述的拉接部6上还设置有拉结钩7。借助拉结构7增加一层保温板,并在浇筑时借助拉结构7固定保温板位置,从而形成混凝土层较薄的填充墙结构,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使得填充墙与剪力墙能够同时支护及浇筑,提高了建造效率。进一步的,永久模板采用水泥板、混凝土板、硅钙板或纤维板等,为了避免材料浪费,所述的永久模板9厚度小于等于30mm。进一步的,所述的永久模板9与现浇层8之间设置有拉结件10。所述的拉结件10为钉。所述的钉采用射钉枪打入到永久模板9,钉入的时机为混凝土完成初凝并拆除支护之后,并在混凝土完成养护之前,此时混凝土较软,钉在打入后混凝土不会裂缝、钉入深度大,即使发生钉与浇筑腔内的钢筋碰撞,导致钉移位,也不会造成混凝土碎裂,现浇层8整体性好,顶帽嵌入在永久模板9中不冒头,同时永久模板9不会出现渗液,混凝土养护完成后钉被抓握在现浇层8中,而顶帽部分与永久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叠合墙,包括叠合墙板、现浇层(8)及永久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层(8)位于叠合墙板与永久模板(9)之间,所述的叠合墙板包括混凝土基板(1)、钢筋网架及发泡层(2),所述的发泡层(2)位于混凝土基板(1)与现浇层(8)之间,所述的钢筋网架穿过发泡层(2)连接在混凝土基板(1)与现浇层(8)之间,所述的混凝土基板(1)及永久模板(9)形成为墙体的内、外两侧面,所述的钢筋网架包括网片(3)及网架(4),所述的网架(4)呈条状沿叠合墙板的竖直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叠合墙,包括叠合墙板、现浇层(8)及永久模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层(8)位于叠合墙板与永久模板(9)之间,所述的叠合墙板包括混凝土基板(1)、钢筋网架及发泡层(2),所述的发泡层(2)位于混凝土基板(1)与现浇层(8)之间,所述的钢筋网架穿过发泡层(2)连接在混凝土基板(1)与现浇层(8)之间,所述的混凝土基板(1)及永久模板(9)形成为墙体的内、外两侧面,所述的钢筋网架包括网片(3)及网架(4),所述的网架(4)呈条状沿叠合墙板的竖直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片(3)埋设在混凝土基板(1)内,所述的混凝土基板(1)上还设置有发泡层(2),所述的网架(4)一端穿过发泡层(2)并与混凝土基板(1)内的网片(3)固定连接,所述的网架(4)的另一端设置在发泡层(2)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架(4)包括穿过发泡层(2)的多组支撑部及设置在发泡层(2)外侧并与支撑部连接的拉接部(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墙,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廷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晶达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