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966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包括罐体,在罐体最低点设置有管孔,在管孔下方竖直设置有过渡管,过渡管上端连接管孔,过渡管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密封,在过渡管上设置有排污管,在位于排污管上方的过渡管上设置有液位计连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液位计连通管接入口和排污管的排污口同时设置在罐体最低点下方的过渡管上,解决了罐体内废料无法排尽和液位读数不准确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在罐体最低点开设一个管孔,减少了罐体的可能性漏点,便于检修和维护,同时使得罐体强度不会因为开设多个管口而降低。

A structure of tank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罐体排污结构
本技术涉及罐体,具体涉及一种罐体排污结构。
技术介绍
化工、石油、制药机械行业中的清洁能源储罐、缓冲罐、分离器、回收罐等罐体都需要使用排污结构和液位计,理想的排污结构需要设置在罐体最低点从罐体最低点进行排污,理想的液位计需要同样需要设置在罐体最低点从罐体最低点进行液位测量。然而,同一台设备罐体的最低点只有一个,无法直接在罐体最低点同时设置液位口和排污口。因此,常用的罐体排污结构和液位计只能设计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具体是将液位口和排污口设置在靠近罐体最低点处,在液位口和排污口进行补强,并分别接入排污管和液位管。这种常用的罐体排污结构无法确保液位口和排污口同时设置在罐体最低点,存在罐体内废料无法排尽和液位读数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排尽罐体内废料、同时能够确保液位读数准确的罐体排污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技术方案。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包括罐体,在罐体最低点设置有管孔,在管孔下方竖直设置有过渡管,过渡管上端连接管孔,过渡管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密封,在过渡管上设置有排污管,在位于排污管上方的过渡管上设置有液位计连通管。进一步地,排污管中心线与过渡管下端的距离至少应大于10mm,在过渡管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堵头采用与内螺纹相匹配的丝堵,丝堵的长度大于液位计连通管上壁与过渡管下端之间的距离;当丝堵完全旋入过渡管内时,丝堵上端高于液位计连通管与过渡管的连接部位(即液位计连通管接入口),以实现液位计连通管、排污管和过渡管下端的同时密封;当丝堵部分旋入过渡管内时,且丝堵上端高于排污管与过渡管的连接部位(即排污口)、低于液位计连通管与过渡管的连接部位时,以实现液位计连通管打开、排污管和过渡管下端同时密封;当丝堵部分旋入过渡管内时,且丝堵上端低于排污管与过渡管的连接部位时还能够实现过渡管下端密封、液位计连通管和排污管同时打开。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一个堵头和过渡管实现液位计连通管、排污管和过渡管下端的全部或部分密封、开启,便于控制排污管和液位连通管。为便于进一步控制排污管和液位连通管的开启、关闭,在排污管上和液位计连通管上分别设置有闸阀。作为优选,排污管与过渡管的连接部位位于过渡管下部。作为优选,排污管水平或斜向下设置;作为更优选,排污管与过渡管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0-60°。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液位计连通管接入口和排污管的排污口同时设置在罐体最低点下方的过渡管上,解决了罐体内废料无法排尽和液位读数不准确的问题;本技术能够通过一个堵头和过渡管实现液位计连通管、排污管和过渡管下端的全部或部分密封、开启,便于控制排污管和液位连通管,方便实用;采用本技术只需要在罐体最低点开设一个管孔,减少了罐体的可能性漏点,便于检修和维护,同时使得罐体强度不会因为开设多个管孔而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罐体排污结构示意图,图中,4-排污管、5-液位计连通管;图2是实施例1中罐体排污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罐体排污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中罐体排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技术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安装在裙坐11上,在罐体1最低点设置有管孔2,在管孔2下方竖直设置有过渡管3,过渡管3上端连接管孔2,过渡管3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6密封,在过渡管3上设置有排污管4,在位于排污管4上方的过渡管3上设置有液位计连通管5,排污管4和液位计连通管5分别通过管支撑9固定。其中,排污管4中心线与过渡管3下端的距离至少应大于10mm,在过渡管3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堵头6采用与内螺纹相匹配的丝堵,丝堵的长度大于液位计连通管5上壁与过渡管3下端之间的距离;当丝堵完全旋入过渡管3内时,丝堵上端高于液位计连通管5与过渡管3的第二连接部位8,以实现液位计连通管5、排污管4和过渡管3下端的同时密封,如图2中堵头6所示状态;当丝堵部分旋入过渡管3内时,且丝堵上端高于排污管4与过渡管3的第一连接部位7、低于液位计连通管5与过渡管3的第二连接部位8时,以实现液位计连通管5打开、排污管4和过渡管3下端同时密封;当丝堵部分旋入过渡管3内时,且丝堵上端低于排污管4与过渡管3的第一连接部位7时,以实现过渡管3下端密封、液位计连通管5和排污管4同时打开。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一个堵头和过渡管实现液位计连通管、排污管和过渡管下端的全部或部分密封、开启,便于控制排污管和液位连通管。其中,排污管4与过渡管3的第一连接部位7位于过渡管3下部。其中,排污管4水平设置。实施例2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安装在裙坐11上,在罐体1最低点设置有管孔2,在管孔2下方竖直设置有过渡管3,过渡管3上端连接管孔2,过渡管3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6密封,在过渡管3上设置有排污管4,在位于排污管4上方的过渡管3上设置有液位计连通管5,排污管4和液位计连通管5分别通过管支撑9固定。其中,排污管4中心线与过渡管3下端的距离至少应大于10mm,在过渡管3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堵头6采用与内螺纹相匹配的丝堵,丝堵的长度大于液位计连通管5上壁与过渡管3下端之间的距离;当丝堵完全旋入过渡管3内时,丝堵上端高于液位计连通管5与过渡管3的第二连接部位8,以实现液位计连通管5、排污管4和过渡管3下端的同时密封;当丝堵部分旋入过渡管3内时,且丝堵上端高于排污管4与过渡管3的第一连接部位7、低于液位计连通管5与过渡管3的第二连接部位8时,以实现液位计连通管5打开、排污管4和过渡管3下端同时密封,如图3中堵头6所示状态;当丝堵部分旋入过渡管3内时,且丝堵上端低于排污管4与过渡管3的第一连接部位7时,以实现过渡管3下端密封、液位计连通管5和排污管4同时打开。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一个堵头和过渡管实现液位计连通管、排污管和过渡管下端的全部或部分密封、开启,便于控制排污管和液位连通管。其中,排污管4与过渡管3的第一连接部位7位于过渡管3下部。其中,排污管4斜向下设置,排污管4与过渡管3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0-60°,该夹角包括但不限于30°、37°、40°、45°、53°、60°。其中,在排污管4上和液位计连通管5上分别设置有闸阀11,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控制排污管和液位连通管的开启、关闭,方便检修。实施例3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安装在裙坐11上,在罐体1最低点设置有管孔2,在管孔2下方竖直设置有过渡管3,过渡管3上端连接管孔2,过渡管3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6密封,在过渡管3上设置有排污管4,在位于排污管4上方的过渡管3上设置有液位计连通管5,排污管4和液位计连通管5分别通过管支撑9固定。其中,排污管4与过渡管3的连接部位位于过渡管3下部。其中,排污管4水平设置。本技术将液位计连通管接入口和排污管的排污口同时设置在罐体最低点下方的过渡管上,既能够确保液位计从罐体最低点和液位计连通管引入介质,又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包括罐体(1),在罐体(1)最低点设置有管孔(2),其特征在于:在管孔(2)下方竖直设置有过渡管(3),过渡管(3)上端连接管孔(2),过渡管(3)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6)密封,在过渡管(3)上设置有排污管(4),在位于排污管(4)上方的过渡管(3)上设置有液位计连通管(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体排污结构,包括罐体(1),在罐体(1)最低点设置有管孔(2),其特征在于:在管孔(2)下方竖直设置有过渡管(3),过渡管(3)上端连接管孔(2),过渡管(3)下端通过可拆卸的堵头(6)密封,在过渡管(3)上设置有排污管(4),在位于排污管(4)上方的过渡管(3)上设置有液位计连通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体排污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污管(4)中心线与过渡管(3)下端的距离至少应大于10mm,在过渡管(3)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堵头(6)采用与内螺纹相匹配的丝堵,丝堵的长度大于液位计连通管(5)上壁与过渡管(3)下端之间的距离;当丝堵完全旋入过渡管(3)内时,丝堵上端高于液位计连通管(5)与过渡管(3)的第二连接部位(8),以实现液位计连通管(5)、排污管(4)和过渡管(3)下端的同时密封;当丝堵部分旋入过渡管(3)内时,且丝堵上端高于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国冉海平石德勋贺绪权周华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