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28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包括进风蜗壳、连接在进风蜗壳下端的下锥体,在所述的进风蜗壳内设置有出风内筒,在所述的下锥体内设置有反射屏锥,在所述的进风蜗壳的进风口内设置有分配楔块将切向气流一分为二,并在分配楔块的尾端连接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沿着进风蜗壳与出风内筒之间的进风通道延伸,将该进风通道分割成两部分,在所述的分隔板的底部连接有斜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相比传统方案,通过分配楔块将气流一分为二,气流按照各自的气流通道进行流动,互不干扰,也减少了气流在旋转过程中的细粉流入到外缘壳体的距离,也稳定气流流场,减少湍流情况。

A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Resistance Cycl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
本技术涉及除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
技术介绍
旋风筒是利用含尘气体高速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而使尘粒与气体分离的干式收尘设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气固分离。对于旋风筒来说,主要考虑如何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压力损失。要获得这种结果,就要求旋风筒具有合理的结构形式。传统的老式旋风筒阻力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旋风筒进口切向气流与筒内旋转气流的碰撞干扰;筒内自由旋转流与强制旋转流使气、固两相流的流场不断变化;气流在旋风筒锥体部位转向上升;以及旋风筒内壁与两相流的磨擦损失等。因此,需要对以上一些缺陷进行改进。主要围绕旋风筒内气流旋转速度、缩短气流在旋风筒内的无效行程,减少进口气流与回流冲撞,减少气流不必要的搅动等,进而降低旋风筒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法是: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包括进风蜗壳、连接在进风蜗壳下端的下锥体,在所述的进风蜗壳内设置有出风内筒,在所述的下锥体内设置有反射屏锥,在所述的进风蜗壳的进风口内设置有分配楔块将切向气流一分为二,并在分配楔块的尾端连接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沿着进风蜗壳与出风内筒之间的进风通道延伸,将该进风通道分割成两部分,在所述的分隔板的底部连接有斜溜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的进风口内侧设置有一向内侧延伸的导流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分隔板为多块板拼接的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传统方案,通过分配楔块将气流一分为二,气流按照各自的气流通道进行流动,互不干扰,也减少了气流在旋转过程中的细粉流入到外缘壳体的距离,从而减少气流对细粉移动过程的干扰,也稳定气流流场,减少湍流情况;由离心力分离出来的物料由斜溜板落入到旋风筒的下部,在下部由于内部空间突然变大,因而气流速度变小,分离后的气流对细粉的收集干扰小;进风口内侧加设一导流板,将内侧的气流导引到里面,另外也对回转回来的气流也有一个分割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中各部件为:1、分配楔块,2、分隔板,3、导流板,4、斜溜板,5、进风蜗壳,6、出风内筒,7、下锥体,8、反射屏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述的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包括进风蜗壳5、连接在进风蜗壳5下端的下锥体7,在所述的进风蜗壳5内设置有出风内筒6,在所述的下锥体内设置有反射屏锥8。在所述的进风蜗壳5的进风口内设置有分配楔块1将切向气流一分为二,并在分配楔块1的尾端连接有分隔板2,所述的分隔板2沿着进风蜗壳5与出风内筒6之间的进风通道延伸,将该进风通道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的分隔板2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也可以为多块板拼接的结构。气流按照各自的气流通道进行流动,互不干扰,也减少了气流在旋转过程中的细粉流入到外缘壳体的距离,减少气流对细粉移动过程的干扰,也稳定气流流场,减少湍流情况。在所述的分隔板2的底部连接有斜溜板4,由离心力分离出来的物料由斜溜板落入到旋风筒的下部,在下部由于内部空间突然变大,因而气流速度变小,分离后的气流对细粉的收集干扰小。在所述的进风口内侧设置有一向内侧延伸的导流板3,通过进风口内侧加设一导流板3,将内侧的气流导引到里面,另外也对回转回来的气流也有一个分割作用。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携带粉尘的气流经过进风口进入进风蜗壳5内,气流沿着分隔板2分割的两个气流通道运动,在两个气流通道中,在最左侧的气流通道中粉尘与外缘壳体碰撞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物料由外缘壳体边缘的斜板落入到旋风筒的下部,在右侧的气流通道中,粉尘与分隔板2碰撞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物料由斜溜板4落入到旋风筒的下部。气流沿着气流通道运动到下锥体7内,并通过反射屏锥8回流到出风内筒6中出风。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包括进风蜗壳、连接在进风蜗壳下端的下锥体,在所述的进风蜗壳内设置有出风内筒,在所述的下锥体内设置有反射屏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风蜗壳的进风口内设置有分配楔块将切向气流一分为二,并在分配楔块的尾端连接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沿着进风蜗壳与出风内筒之间的进风通道延伸,将该进风通道分割成两部分,在所述的分隔板的底部连接有斜溜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低阻旋风筒,包括进风蜗壳、连接在进风蜗壳下端的下锥体,在所述的进风蜗壳内设置有出风内筒,在所述的下锥体内设置有反射屏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进风蜗壳的进风口内设置有分配楔块将切向气流一分为二,并在分配楔块的尾端连接有分隔板,所述的分隔板沿着进风蜗壳与出风内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材粉体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