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除油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11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除油水箱,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应用于工业含油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其串联于油水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用于强化除油效果;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分为串联使用的两格,一格为油水分离室,另一格为清水室;所述油水分离室水面浮设兜子,兜子内充填只吸附油脂不吸水的高效吸油棉;所述油水分离室与清水室之间相连通;经过油水分离设备的水先进入油水分离室,然后,再通过过水孔洞进入清水室,后续处理工艺中过滤泵的吸水管从除油后的清水室中吸水。该发明专利技术简单,实用,无二次污染,经其除油后,出水的除油率接近100%,可大大降低后续深度处理过滤设备堵塞概率。

An Adsorption Deoiling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除油水箱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工业废水除油领域,涉及一种工业含油废水常规除油处理之后,用于深度处理残余油脂的油水分离设施,具体为一种吸附除油水箱。
技术介绍
汽车拆解厂房、机械生产和加工厂房中的车间或罩棚的地面经常出现油污,用水冲洗地面后,产生了含油废水,这些含油废水中油污的成份通常为不溶于水的机油和润滑油。随着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和地方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均对污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及排入天然水体的含油指标给出了较为严苛的规定。以天津市地方标准DB12/356-201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例,当含油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时,要求达到三级排放标准(石油类≦15mg/L,动植物油脂≦100mg/L);当含油废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时,要求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石油类≦1mg/L,动植物油脂≦15mg/L)或一级排放标准(石油类≦0.5mg/L,动植物油脂≦10mg/L)。在含油废水处理时,通常会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采用加药破乳、溶气气浮、加热气浮等常规重力处理方式进行油水分离,油脂的去除率可达到90~98%;若常规处理之后出水的油脂含量仍未达标,而后续深度处理的过滤设备采用孔隙较小的活性炭过滤或者各类膜过滤设备,过滤设备将容易被残余油脂堵塞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吸附除油水箱。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附除油水箱,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应用于工业含油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其串联于油水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用于强化除油效果;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分为串联使用的两格,一格为油水分离室,另一格为清水室;所述油水分离室水面浮设兜子,兜子内充填只吸附油脂不吸水的高效吸油棉;所述油水分离室与清水室之间相连通;经过油水分离设备的水先进入油水分离室,然后,再通过过水孔洞进入清水室,后续处理工艺中过滤泵的吸水管从除油后的清水室中吸水。其中,所述兜子为尼龙兜网,或者,为透水无纺布兜。其中,所述兜子定期从油水分离室移至箱外,通过机械挤压设备挤出高效吸油棉所吸附油脂。其中,所述高效吸油棉,为下述形式的一种或几种:散装颗粒、纯棉型、管型、卷型、薄布型、地板型。其中,所述水箱为整体水箱或拼装水箱,当为整体水箱时,通过水箱内设置的隔板分离为油水分离室与清水室,所述油水分离室与清水室之间的分隔板底部贴近箱底设有多个过水孔洞相连通。其中,所述过水孔洞至少为2个。其中,所述吸附除油水箱的油水分离室一侧与进水管连通,进水管与油水分离设备出水管连通,过水孔洞面积之和不小于进水管横截面积的2倍。其中,所述油水分离室上端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兜子上端用尼龙绳与油水分离室内的固定件绑定。其中,所述油水分离室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其中,所述吸附除油水箱的形状、尺寸以及材质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专利技术简单,实用,无二次污染,经其除油后,出水的除油率接近100%,可大大降低后续深度处理过滤设备堵塞概率。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通气管,2-液位控制装置,3-人孔盖,4-固定件,5-进水管,6-尼龙绳,7-兜子,8-油水分离室,9-过水洞孔,10-旋流防止器,11-出水管,12-清水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应用于含油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串联于油水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用于强化除油效果的吸附除油水箱;经其除油后,出水的除油率接近100%,可大大降低后续深度处理过滤设备堵塞概率;水箱分为串联使用的两格,一格用于水箱进水端的吸附除油为油水分离室8,另一格用于后续过滤处理设施中过滤水泵的吸水为清水室12;油水分离室8水面浮设尼龙兜网,兜网内充填只吸附油脂不吸水的高效吸油棉颗粒;兜网需定期从油水分离室8移至水箱外,通过机械挤压设备挤出高效吸油棉所吸附油脂;油水分离室8与清水室12之间的分隔板底部贴近箱底设有多个过水孔洞9相连通;后续处理工艺中过滤泵的吸水管与出水管11连接,出水管11与清水室12连接,从除油后的清水室12中吸水。其中,水箱材质采用标号为S30403、S30408、S31603或S31608的不锈钢制品;既可采用拼装水箱也可采用整体水箱;当采用拼装水箱时,拼装模块尺寸为1x1x1(m)或1x0.5x1(m);在水箱中1个长宽各1m,与水箱等高,四周有竖向隔板的分隔单元-油水分离室,对水箱的进水端进行吸附除油。油水分离室的进水管5底应高于最高水位不少于0.1m;油水分离室8与清水室12之间的分隔板底部设不少于2个过水洞孔9,过水洞孔9面积之和不宜小于水箱进水管5横截面积的2倍;油水分离室8水面浮设孔径≦2mm的尼龙兜网,兜网内充填只吸附油脂不吸水的高效吸油棉颗粒;兜网的平面尺寸应能充满油水分离室8平面,充填高效吸油棉颗粒的厚度不宜小于0.15m;兜网上端用长度接近水箱高度的尼龙绳6与油水分离室人孔盖3附近的固定件4绑定,方便兜网随水面漂浮;兜网需定期通过油水分离室人孔盖3从水箱内移出,通过机械挤压设备挤出高效吸油棉所吸附油脂。高效吸油棉可采用天然植物纤维纯棉制品也可采用以天然纤维(羊毛)为主体的吸附介质;高效吸油棉为耗材,长期使用后,需结合项目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更换。清水室12的出水管11与设过滤泵的吸水管(含旋流防止器)连接,清水室12内设置有液位控制装置2、通气管1及人孔。液位控制装置2能够监测液位。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工业含油废水常规油脂分离处理之后的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既可作为后续深度过滤处理设施之前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可在出水水质达标后直接排放。所采用的高效吸油棉介质可采用散装颗粒状,也可采用纯棉型、管型、卷型、薄布型、地板型等其他形式;高效吸油棉介质既可以用尼龙兜网兜装,也可以用透水无纺布兜装;油水分离室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允许具有多种尺寸和形状;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水箱允许具有多种形式和材质。高效吸油棉是以天然植物纤维或天然纤维(羊毛)为主的环保型吸油材料,可以制作成多种形式(管型、卷型、薄布型、地板型、纯棉型、散装型),其不吸水,却能吸附自身重量30倍左右的矿物油、动植物油,比聚丙烯的吸附力高三倍;其比重小,可浮于水面,不易变形;其吸附后漏油少,对环境无二次污染;高效吸油棉可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进行除油,除油后可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经其除油后,出水的除油率接近100%,可大大降低后续深度处理过滤设备堵塞概率;该专利技术简单,实用,无二次污染,除油率接近100%。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附除油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应用于工业含油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其串联于油水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用于强化除油效果;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分为串联使用的两格,一格为油水分离室,另一格为清水室;所述油水分离室水面浮设兜子,兜子内充填只吸附油脂不吸水的高效吸油棉;所述油水分离室与清水室之间相连通;经过油水分离设备的水先进入油水分离室,然后,再通过过水孔洞进入清水室,后续处理工艺中过滤泵的吸水管从除油后的清水室中吸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除油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应用于工业含油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其串联于油水分离设备与过滤设备之间,用于强化除油效果;所述吸附除油水箱分为串联使用的两格,一格为油水分离室,另一格为清水室;所述油水分离室水面浮设兜子,兜子内充填只吸附油脂不吸水的高效吸油棉;所述油水分离室与清水室之间相连通;经过油水分离设备的水先进入油水分离室,然后,再通过过水孔洞进入清水室,后续处理工艺中过滤泵的吸水管从除油后的清水室中吸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除油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子为尼龙兜网,或者,为透水无纺布兜,兜子的平面尺寸能够充满油水分离室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除油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兜子定期从油水分离室移至箱外,通过机械挤压设备挤出高效吸油棉所吸附油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除油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吸油棉,为下述形式的一种或几种:散装颗粒、纯棉型、管型、卷型、薄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