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986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包括:枕体、第一调节部以及第二调节部,其中,所述抵接部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顶部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下巴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和充气阀门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呈75°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实现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头型来保证患者后仰时下颌角与水平面成75°;通过充气调整体位枕的高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肩颈状态;通过设置弹性缓冲部,实现连续化充气过程中均衡压力、缓冲消音,提高舒适性,提升患者使用体验的功能。

A Minimally Invasive Posture Pillow for Trigeminal Nerve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
本技术涉及医用体位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三叉神经痛微创根治术均采取后仰卧位,患者肩部下方垫厚枕头,在CT/PET-CT/C臂引导下完成穿刺治疗,术者根据经验以及影像引导穿刺到靶点。由于三叉神经节形态扁小,穿刺路径复杂、差异性大,术前缺乏统一规范的体位训练,高龄或者合并症多的患者无法耐受长时间后仰卧位,导致部分手术无法正常进行。基于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患者术前达到规范体位、术中能够较舒适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被设计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得到一种能够保证患者术前达到规范体位、术中能够较舒适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例示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包括:枕体,具有放置部、弹性支撑部和底部,所述放置部的头部与底部连接,尾部与弹性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另一单与底部连接,所述放置部、弹性支撑部和底部连接形成有气腔,所述气腔外部设置有充气阀门,所述弹性支撑部在气腔的作用下产生纵向位移以使放置部与水平方向形成倾角;其中,所述气腔内还设置有靠近弹性支撑部侧的消音缓冲部,所述消音缓冲部具有安装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缓冲部,所述弹性缓冲部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弹性缓冲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弹性缓冲部的另一端,所述弹性缓冲部具有上壁、下壁和侧封壁,所述上壁和下壁上分别设置有使气腔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侧封壁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壁、下壁和侧封壁形成有缓冲腔以使弹性缓冲部在充气时产生往弹性支撑部的趋势。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二方面为,所述弹性缓冲部设置有四个,沿充气方向逐级套接设置在安装板上,后级弹性缓冲部形成包裹前级弹性缓冲部的腔体以形成气体逐级缓冲打开弹性支撑部的趋势。在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三方面为,后级的弹性缓冲部上的通孔与前级的弹性缓冲部上的通孔交错设置以形成交错流道。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四方面为,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弹性模量大于弹性缓冲部的弹性模量。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五方面为,所述体位枕还包括:第一调节部,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可转动设置在放置部头部侧的底部上;以及第二调节部,具有伸缩杆,设置在弹性支撑部侧的底部上;其中,所述抵接部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顶部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部设置有用于获取头部下巴位置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和充气阀门分别和控制系统电性连接以使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呈75°夹角。在第五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六方面为,所述第一调节部还具有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第三铰接座、第一调节臂、第二调节臂和第三调节臂,所述第一调节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可转动安装在放置部头部侧的底部上,所述第一调节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可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臂,所述第二调节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座可转动设置有第三调节臂,所述第三调节臂的另一端设置有板状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中部还设置有若干凸点。在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七方面为,所述底部下端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上设置有凹槽状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内设有孔道以使吸附部相连通,相邻两个吸附部上的孔道交错设置。在第七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八方面为,所述吸附部内形成有从下往上的渐缩通道。在第八方面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的基础上,本技术例示的第九方面为,所述吸附部为梯形孔。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实现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头型来保证患者后仰时下颌角与水平面成75°;通过充气调整体位枕的高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肩颈状态;通过设置弹性缓冲部,实现连续化充气过程中均衡压力、缓冲消音,提高舒适性,提升患者使用体验的功能;通过设置独特结构的吸盘,保证体位枕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消音缓冲部1-2-2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抵接部2-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枕体,1-1、放置部,1-2、气腔,1-2-1、充气阀门,1-2-2、消音缓冲部,1-2-2-1、弹性缓冲部,1-2-2-2、第一安装部,1-2-2-3、第二安装部,1-2-2-4、通孔,1-3、弹性支撑部,1-4、底部,2、第一调节部,2-1、抵接部,2-1-1、第一位置传感器,2-1-2、凸点,2-2、第三调节臂,2-3、第三铰接座,2-4、第二调节臂,2-5、第二铰接座,2-6、第一调节臂,2-7、第一铰接座,3、第二调节部,3-1、第二位置传感器,3-2、伸缩杆,4、吸盘,4-1、吸附部,4-2、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包括:枕体1,具有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所述放置部1-1的头部与底部1-4连接,尾部与弹性支撑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1-3的另一单与底部1-4连接,所述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连接形成有气腔1-2,所述气腔1-2外部设置有充气阀门1-2-1,所述弹性支撑部1-3在气腔1-2的作用下产生纵向位移以使放置部1-1与水平方向形成倾角;其中,所述气腔1-2内还设置有靠近弹性支撑部1-3侧的消音缓冲部1-2-2,所述消音缓冲部1-2-2具有安装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缓冲部1-2-2-1,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部1-2-2-2和第二安装部1-2-2-3,所述第一安装部1-2-2-2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1-2-2-3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另一端,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具有上壁、下壁和侧封壁,所述上壁和下壁上分别设置有使气腔1-2内部连通的通孔1-2-2-4,所述侧封壁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壁、下壁和侧封壁形成有缓冲腔以使弹性缓冲部1-2-2-1在充气时产生往弹性支撑部1-3的趋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患者后仰时的下颌角与水平面呈75°角,为优选的实施手术的体位,患者仰卧位,患者肩胛背部枕于体位枕上,颈部及头部自然后仰,通过充气调整体位枕高度,使最终患者下颌角与水平面成75°角。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设置有四个,沿充气方向逐级套接设置在安装板上,后级弹性缓冲部1-2-2-1形成包裹前级弹性缓冲部1-2-2-1的腔体以形成气体逐级缓冲打开弹性支撑部1-3的趋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1),具有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所述放置部(1‑1)的头部与底部(1‑4)连接,尾部与弹性支撑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1‑3)的另一单与底部(1‑4)连接,所述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连接形成有气腔(1‑2),所述气腔(1‑2)外部设置有充气阀门(1‑2‑1),所述弹性支撑部(1‑3)在气腔(1‑2)的作用下产生纵向位移以使放置部(1‑1)与水平方向形成倾角;其中,所述气腔(1‑2)内还设置有靠近弹性支撑部(1‑3)侧的消音缓冲部(1‑2‑2),所述消音缓冲部(1‑2‑2)具有安装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缓冲部(1‑2‑2‑1),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部(1‑2‑2‑2)和第二安装部(1‑2‑2‑3),所述第一安装部(1‑2‑2‑2)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1‑2‑2‑3)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另一端,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具有上壁、下壁和侧封壁,所述上壁和下壁上分别设置有使气腔(1‑2)内部连通的通孔(1‑2‑2‑4),所述侧封壁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壁、下壁和侧封壁形成有缓冲腔以使弹性缓冲部(1‑2‑2‑1)在充气时产生往弹性支撑部(1‑3)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1),具有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所述放置部(1-1)的头部与底部(1-4)连接,尾部与弹性支撑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1-3)的另一单与底部(1-4)连接,所述放置部(1-1)、弹性支撑部(1-3)和底部(1-4)连接形成有气腔(1-2),所述气腔(1-2)外部设置有充气阀门(1-2-1),所述弹性支撑部(1-3)在气腔(1-2)的作用下产生纵向位移以使放置部(1-1)与水平方向形成倾角;其中,所述气腔(1-2)内还设置有靠近弹性支撑部(1-3)侧的消音缓冲部(1-2-2),所述消音缓冲部(1-2-2)具有安装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缓冲部(1-2-2-1),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具有第一安装部(1-2-2-2)和第二安装部(1-2-2-3),所述第一安装部(1-2-2-2)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1-2-2-3)固定弹性缓冲部(1-2-2-1)的另一端,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具有上壁、下壁和侧封壁,所述上壁和下壁上分别设置有使气腔(1-2)内部连通的通孔(1-2-2-4),所述侧封壁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上壁、下壁和侧封壁形成有缓冲腔以使弹性缓冲部(1-2-2-1)在充气时产生往弹性支撑部(1-3)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部(1-2-2-1)设置有四个,沿充气方向逐级套接设置在安装板上,后级弹性缓冲部(1-2-2-1)形成包裹前级弹性缓冲部(1-2-2-1)的腔体以形成气体逐级缓冲打开弹性支撑部(1-3)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其特征在于:后级的弹性缓冲部(1-2-2-1)上的通孔(1-2-2-4)与前级的弹性缓冲部(1-2-2-1)上的通孔(1-2-2-4)交错设置以形成交错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叉神经微创手术体位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1-3)的弹性模量大于弹性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敏李敏曾丽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太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