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充电连接件、第二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196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第一充电连接件、第二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第一壳体;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内可容纳有液体金属,所述容纳室的一端敞开且设置有凸起柱。由此,通过设置容纳室,可以使得第一接线端子容纳有液体金属,液体金属的发热量少,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接线端子的工作温度,而且通过设置凸起柱,可以使得第一接线端子能够与第二接线端子有效对接,而且充满液体金属,从而可以车辆的充电安全性。

First charging connector, second charging connector and vehicle and char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充电连接件、第二充电连接件以及车辆和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第一充电连接件、第二充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充电连接件或第二充电连接件的车辆,以及包括第一充电连接件和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能源和环境等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爆发性成长,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不断攀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巨大优势,但是电动车充电时间周期长,却是长久以来的诟病。现阶段利用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的方式被普遍采用。与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电流过大,充电插座处的接线端子发热严重,导致出现充电端子烧毁或充电问题故障,这样整车无法正常充电,而且充电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还有,虽然目前一些厂商也在积极采用降低接线端子处的温度的一些方式,例如,在充电线束处布置冷却装置,但是冷却效果不理想,而且布置起来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第一充电连接件,该第一充电连接件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接线端子的工作温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第二充电连接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还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内可容纳有液体金属,所述容纳室的一端敞开且设置有凸起柱。由此,通过设置容纳室,可以使得第一接线端子容纳有液体金属,液体金属的发热量少,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接线端子的工作温度,而且通过设置凸起柱,可以使得第一接线端子能够与第二接线端子有效对接,而且充满液体金属,从而可以车辆的充电安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一端设置有漏液孔,所述漏液孔围绕所述凸起柱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还包括: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一端处且位于所述漏液孔的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回流通道构造为弧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还包括:泵体和储液罐,所述泵体连接在所述容纳室和所述储液罐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泵体和所述容纳室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连接件还包括: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包括:外包层,所述外包层与所述容纳室相连且内部充满所述液体金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围绕所述凸起柱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充电连接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液体室、第二控制阀和密封塞,所述液体室内可充满液体金属,所述液体室具有敞口,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液体室内且与所述密封塞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密封塞选择性地密封所述敞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敞口构造为渐缩敞口,所述密封塞构造为锥形以与所述敞口匹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阀座、阀芯和弹性件,所述阀座设置在所述液体室内,所述阀芯设置在阀座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阀座和所述阀芯之间,所述阀芯与所述密封塞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座具有周壁,所述周壁的端部构造为向外侧渐缩的渐缩端部,所述阀芯包括锥形部且所述锥形部可配合在所述阀座的渐缩端部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液体室的内周壁还构造为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构造为锥形以与所述阀芯的锥形部配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充电连接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阀座上且用于检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液体室在靠近所述敞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回流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液体室还包括: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液通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在所述进液通道内可移动以开闭所述进液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进液通道的内径在远离所述第二回流通道的方向上递增,所述活塞呈锥形,所述进液通道的底端设置为限位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活塞的密度小于所述液态金属的密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或所述的第二充电连接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所述的第二充电连接件,所述凸起柱可推开所述密封塞以使液体金属在所述容纳室和所述液体室之间流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和第二充电连接件对接的示意图;图2是第二充电连接件的爆炸图;图3是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剖视图;图4是第二充电连接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充电连接件的示意图;图6是第一充电连接件的剖视图;图7是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对接的剖视图;图8是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未对接的剖视图;图9为活塞和进液通道的局部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充电连接件100;第一壳体10;第一接线端子20;容纳室21;凸起柱22;漏液孔23;第一回流通道24;液体金属30;泵体40;储液罐50;第一控制阀60;充电线束70;第一密封圈80;过滤器90;配电模块110;第二充电连接件200;第二壳体210;第二接线端子220;液体室221;第二控制阀230;阀座231;阀芯232;弹性件234;密封塞240;渐缩敞口250;传感器260;第二密封圈270;第二回流通道280;活塞290;进液通道291;充电桩3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如图1和图10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可以包括:第一充电连接件10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0,第一充电连接件10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0可以对接,第一充电连接件10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0中的一个为充电插座,第一充电连接件10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0中的另一个为充电枪,充电插座还可以与动力电池通过充电线束70相连,这样在充电插座和充电枪对接后,充电柜可以为动力电池充电。下面分开描述一下第一充电连接件100和第二充电连接件200。如图1所示,第一充电连接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一接线端子20,第一接线端子20固定在第一壳体10内,这样第一壳体10可以起到保护和固定第一接线端子20的作用,其中,第一接线端子20为多个,而且多个第一接线端子20成对设置,例如,第一接线端子20可以为两个,第一接线端子20可以包括传输电流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此接线端子20适用于直流充电口。同理交流充电口充电接线端子也是成对出现,可能为多个,原理同上,依旧可以实施应用。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接线端子20包括:容纳室21,容纳室21内可容纳有液体金属30,其中,液态金属具有超导热和超导电能力,车辆在大功率充电过程中,通过把液态金属设置在容纳室21内,使第一接线端子20在工作时能够耐受大电流,并且,在第一接线端子20工作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电阻热,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内可容纳有液体金属,所述容纳室的一端敞开且设置有凸起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内可容纳有液体金属,所述容纳室的一端敞开且设置有凸起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一端设置有漏液孔,所述漏液孔围绕所述凸起柱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一端处且位于所述漏液孔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通道构造为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体和储液罐,所述泵体连接在所述容纳室和所述储液罐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泵体和所述容纳室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线束,所述充电线束包括:外包层,所述外包层与所述容纳室相连且内部充满所述液体金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室的所述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围绕所述凸起柱设置。9.一种第二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壳体;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液体室、第二控制阀和密封塞,所述液体室内可充满液体金属,所述液体室具有敞口,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液体室内且与所述密封塞相连,所述第二控制阀控制所述密封塞选择性地密封所述敞口。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构造为渐缩敞口,所述密封塞构造为锥形以与所述敞口匹配。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二充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包括:阀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国王洪军张春枫李尧尧谷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