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联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69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收纳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联动架,包括柜体、柜门、固定在柜体顶板内侧面的上导轨、固定在柜体底板内侧面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的轨道朝向柜门开口端设置;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活动设置在上导轨,立柱下端活动设置在下导轨内;立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托架,多个托架位于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立柱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门板连接件,门板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外端部与柜门固定,内端部与第二连接杆铰接;第二连接杆内端部与立柱铰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物品取放方便,各个隔板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且可以与高柜分离,使得运输、清洗、毁坏时替换方便,通用性较好。

A Multilayer Linkag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联动架
本技术涉及收纳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联动架。
技术介绍
高柜通常设有多个抽屉、或采用隔板,用于衣物收纳或厨房用具等物品收纳,隔板多固定在柜体内,在取放物品时需深入柜体深处内,取放较为不方便;且各个隔板之间的距离固定,不能随物品尺寸的改变进行调整,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另外不能与高柜分离,清洗、替换不方便,且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联动架,它克服上述缺陷,使得物品取放方便,各个隔板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且可以与高柜分离,使得运输、清洗、毁坏时替换方便,通用性较好。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层联动架,包括柜体、柜门、固定在柜体顶板内侧面的上导轨、固定在柜体底板内侧面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的轨道朝向柜门开口端设置;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活动设置在上导轨,立柱下端活动设置在下导轨内;立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托架,多个托架位于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立柱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门板连接件,门板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外端部与柜门固定,内端部与第二连接杆铰接;第二连接杆内端部与立柱铰接。朝柜门方向为外端,朝柜体方向为内端;立柱上端能够在上导轨内沿导轨方向在柜体内内外滑动,立柱下端能够在下导轨内沿导轨方向在柜体内内外滑动;柜门开启时,带动固定在柜门内侧面的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带动与之铰接的立柱向外移动,立柱从上导轨和下导轨的内端滑动至外端,连同托架一起从柜体向外移动;柜门关闭时,柜门挤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立柱沿上导轨和下导轨,连同托架一起回到柜体内部。作为优选,立柱外侧竖向设有滑槽;托架包括底板和侧板;内侧侧板中部内凹形成凹槽,与立柱配合卡接;凹槽与滑槽配合处设有卡接件,卡接件设置在滑槽内与滑槽配合;将卡接件的扳手处上推,托架固定;当卡接件的扳手处下推,托架在立柱上上下滑动。卡接件为常规卡接机构,将卡接件的扳手上推时,能够将托架夹紧至立柱上,使托架与立柱固定;将卡接件的扳手下推时,能够改变卡接件与立柱的距离,托架能够在立柱上上下滑动,此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托架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托架的底板为网格状,四角处及凹槽两侧外端分别设有连接件,侧板卡接在相邻连接件之间。网格状方便沥水,四角处及凹槽两侧外端分别设有连接件,侧板卡接在相邻连接件之间,运输方便、组装简单。作为优选,上导轨两端均设有限位件;下导轨内端设有限位块,外端设有罩壳。用于立柱在上导轨和下导轨内滑动时限位和缓冲。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立柱和托架随着柜门打开从柜体内拉出,前侧、左右两侧均无柜门、柜板等阻拦,少了阻拦,方便取放物品;将连接件的扳手上下推动,能够使托架与立柱固定或松开,用于根据需要调整托架间距,以便放置物品时合理利用空间,使联动架达到最佳使用状态;联动架整体包括托架均容易拆装,便于搬用、清洗、毁坏时替换部件;且联动架的导轨使用方便,无需多余连接件就能固定稳定,推回过程中,无偏差,稳定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层联动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它们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层联动架,包括柜体、柜门、固定在柜体顶板内侧面的上导轨1、固定在柜体底板内侧面的下导轨4;上导轨1和下导轨4的轨道朝向柜门开口端设置;上导轨1和下导轨4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柱3,立柱3上端活动设置在上导轨1,立柱3下端活动设置在下导轨4内;立柱3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托架9,多个托架9位于上导轨1和下导轨4之间;立柱3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门板连接件8,门板连接件8包括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6外端部与柜门固定,内端部与第二连接杆7铰接;第二连接杆7内端部与立柱3铰接。朝柜门方向为外端,朝柜体方向为内端;立柱3上端能够在上导轨1内沿导轨方向在柜体内内外滑动,立柱3下端能够在下导轨4内沿导轨方向在柜体内内外滑动;柜门开启时,带动固定在柜门内侧面的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带动与之铰接的立柱3向外移动,立柱3从上导轨1和下导轨4的内端滑动至外端,连同托架9一起从柜体向外移动;柜门关闭时,柜门挤压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立柱3沿上导轨1和下导轨4,连同托架9一起回到柜体内部。具体地,立柱3外侧竖向设有滑槽11;托架9包括底板2和侧板5;内侧侧板5中部内凹形成凹槽12,与立柱3配合卡接;凹槽12与滑槽11配合处设有卡接件13,卡接件13设置在滑槽11内与滑槽11配合;将卡接件13的扳手处上推,托架9固定;当卡接件13的扳手处下推,托架9在立柱3上上下滑动。卡接件13为常规卡接机构,将卡接件13的扳手上推时,能够将托架9夹紧至立柱3上,使托架9与立柱3固定;将卡接件13的扳手下推时,能够改变卡接件13与立柱3的距离,托架9能够在立柱3上上下滑动,此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托架9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托架9的底板2为网格状,四角处及凹槽12两侧外端分别设有连接件14,侧板5卡接在相邻连接件14之间。网格状方便沥水,四角处及凹槽12两侧外端分别设有连接件14,侧板5卡接在相邻连接件14之间,运输方便、组装简单。具体地,上导轨1两端均设有限位件;下导轨4内端设有限位块15,外端设有罩壳10。用于立柱3在上导轨1和下导轨4内滑动时限位和缓冲。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3和托架9随着柜门打开从柜体内拉出,前侧、左右两侧均无柜门、柜板等阻拦,少了阻拦,方便取放物品;将连接件14的扳手上下推动,能够使托架9与立柱3固定或松开,用于根据需要调整托架9间距,以便放置物品时合理利用空间,使联动架达到最佳使用状态;联动架整体包括托架9均容易拆装,便于搬用、清洗、毁坏时替换部件;且联动架的导轨使用方便,无需多余连接件14就能固定稳定,推回过程中,无偏差,稳定性强。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联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柜门、固定在柜体顶板内侧面的上导轨、固定在柜体底板内侧面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的轨道朝向柜门开口端设置;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活动设置在上导轨,立柱下端活动设置在下导轨内; 立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托架,多个托架位于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立柱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门板连接件,门板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外端部与柜门固定,内端部与第二连接杆铰接;第二连接杆内端部与立柱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联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柜门、固定在柜体顶板内侧面的上导轨、固定在柜体底板内侧面的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的轨道朝向柜门开口端设置;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立柱,立柱上端活动设置在上导轨,立柱下端活动设置在下导轨内;立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多个托架,多个托架位于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立柱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门板连接件,门板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外端部与柜门固定,内端部与第二连接杆铰接;第二连接杆内端部与立柱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毛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凯畅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