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包括变电站侧、限流电抗器组件和换流站侧,限流电抗器组件设置在变电站侧和换流站侧之间;所述的限流电抗器组件包括限流电抗器、耦合电容器、接地开关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的进线端与变电站侧连接,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与限流电抗器连接,限流电抗器与接地开关串联连接,耦合电容器与限流电抗器并联连接,接地开关的出线端与换流站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在有限的场地内布置750kV限流电抗器及附属装置,减小占地面积。
A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750 kV AC Current Limiting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
本技术属于高压输变电技术,涉及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特高压换流站与超高压变电站合建后,远期其短联络线需要扩建限流电抗器,但其场地面积有限。现有电抗器布置方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寻求布置更加合理的线路电抗器布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在有限的场地内布置750kV限流电抗器及附属装置,减小占地面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包括变电站侧、限流电抗器组件和换流站侧,限流电抗器组件设置在变电站侧和换流站侧之间;所述的限流电抗器组件包括限流电抗器、耦合电容器、接地开关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的进线端与变电站侧连接,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与限流电抗器连接,限流电抗器与接地开关串联连接,耦合电容器与限流电抗器并联连接,接地开关的出线端与换流站侧连接。所述的限流电抗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柱绝缘子和第二支柱绝缘子,第一支柱绝缘子设置在道路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之间,第二支柱绝缘子设置在接地开关与道路之间,线缆依次跨接在第一支柱绝缘子、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限流电抗器、耦合电容器、接地开关及第二支柱绝缘子上。所述的限流电抗器与耦合电容器上部端子和下部端子分别串联,进线由耦合电容器下部端子引接。所述的变电站侧依次包括五彩湾出线构架和五彩湾出线CVT,变电站的出线通过五彩湾出线构架和五彩湾出线CVT跨线引出。所述的换流站侧依次包括换流站CVT、换流器用避雷器和GIS套管,限流电抗器组件的出现依次通过换流站CVT、换流器用避雷器和GIS套管跨线引出。所述的变电站侧和限流电抗器组件之间、限流电抗器组件和换流站侧之间设置有道路。所述的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与限流电抗器紧贴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在及其有限的场地中布置了750kV限流电抗器及附属装置,解决了限流电抗器的布置问题,相比较其他方案大幅节约占地面积,大幅节省了改造工作施工工作量。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布置中限流电抗器与耦合电容器并联运行,本设计技术采用限流电抗器与耦合电容器使用四分裂软导线并联,并联连接方案简洁明快,不需要采用高层挂线。节约构架等设置,节约施工时间。本技术设计在及其有限的场地中布置了750kV限流电抗器及附属装置,解决了限流电抗器的布置问题,相比较其他方案大幅节约占地面积,大幅节省了改造工作施工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电气接线示意图主视图;图2为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3为技术的布置断面图。其中,1、变电站侧;2、限流电抗器组件;3、换流站侧;11、五彩湾出线构架,12、五彩湾出线CVT,13、道路,14、第一支柱绝缘子,15、限流电抗器,16、耦合电容器,17、接地开关,18、第二支柱绝缘子,19、换流站CVT,20、换流器用避雷器,21、GIS套管,22、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包括变电站侧1、限流电抗器组件2和换流站侧3,限流电抗器组件2设置在变电站侧1和换流站侧3之间,变电站侧1和限流电抗器组件2之间、限流电抗器组件2和换流站侧3之间设置有道路13。变电站侧1依次包括五彩湾出线构架11和五彩湾出线CVT12,变电站的出线通过五彩湾出线构架11和五彩湾出线CVT12跨线引出。限流电抗器组件2包括第一支柱绝缘子14、限流电抗器15、耦合电容器16、接地开关17、第二支柱绝缘子18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限流电抗器15与接地开关17串联连接,耦合电容器16与限流电抗器15并联连接,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与限流电抗器15紧贴布置。第一支柱绝缘子14设置在道路13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之间,第二支柱绝缘子18设置在接地开关17与道路13之间。线缆依次跨接在第一支柱绝缘子14、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限流电抗器15、耦合电容器16、接地开关17及第二支柱绝缘子18上。限流电抗器15与耦合电容器16上部端子和下部端子,分别串联,进线由耦合电容器下部端子引接。换流站侧3依次包括换流站CVT19、换流器用避雷器20和GIS套管21。限流电抗器组件2的出现依次通过换流站CVT19、换流器用避雷器20和GIS套管21跨线引出。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为:根据有限场地条件,设计一个750kV限流电抗器及附属装置的布置方案。根据系统,在2020年运行方式下,C换流站与W750kV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需要加装限流电抗器,用以限制短路电流水平。在有限的场地内布置750kV限流电抗器及附属装置,减小占地面积。在极其有限的场地中布置了750kV限流电抗器及附属装置,解决了限流电抗器的布置问题,相比较其他方案大幅节约占地面积,大幅节省了改造工作施工工作量。本设计技术的特点:1.根据系统条件,在2020年后C换流站和W变电站联络运行时,限流电抗器15必须同时运行,因此接线不需要设置旁路。2.布置中限流电抗器与耦合电容器并联运行,本设计技术采用限流电抗器15与耦合电容器16使用四分裂软导线并联,并联连接方案简洁明快,不需要采用高层挂线。节约构架等设置,节约施工时间。3.传统不带旁路接线方式,限流电抗器系统中包含的限流电抗器15、耦合电容器16、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都从上部跨线进线。如果在该工程中采用这种接线方式。4.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与限流电抗器15紧贴布置,节约了占地面积。限流电抗器15与耦合电容器16上部端子和下部端子,分别串联,进线由耦合电容器下部端子引接。可以取消高跨线。节省1榀构架、绝缘子串和导线。另外还减少了施工时间。对于运行站的改造也节省了停电时间。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并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电站侧(1)、限流电抗器组件(2)和换流站侧(3),限流电抗器组件(2)设置在变电站侧(1)和换流站侧(3)之间;所述的限流电抗器组件(2)包括限流电抗器(15)、耦合电容器(16)、接地开关(17)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的进线端与变电站侧(1)连接,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与限流电抗器(15)连接,限流电抗器(15)与接地开关(17)串联连接,耦合电容器(16)与限流电抗器(15)并联连接,接地开关(17)的出线端与换流站侧(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电站侧(1)、限流电抗器组件(2)和换流站侧(3),限流电抗器组件(2)设置在变电站侧(1)和换流站侧(3)之间;所述的限流电抗器组件(2)包括限流电抗器(15)、耦合电容器(16)、接地开关(17)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的进线端与变电站侧(1)连接,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与限流电抗器(15)连接,限流电抗器(15)与接地开关(17)串联连接,耦合电容器(16)与限流电抗器(15)并联连接,接地开关(17)的出线端与换流站侧(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750kV限流电抗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流电抗器组件(2)还包括第一支柱绝缘子(14)和第二支柱绝缘子(18),第一支柱绝缘子(14)设置在道路(13)和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之间,第二支柱绝缘子(18)设置在接地开关(17)与道路(13)之间,线缆依次跨接在第一支柱绝缘子(14)、限流电抗器用避雷器(22)、限流电抗器(15)、耦合电容器(16)、接地开关(17)及第二支柱绝缘子(18)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雨,王黎彦,姚斌,郭贤珊,张进,付颖,王劲,卢理成,白光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