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39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分体的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分离,两者距离大于1.5mm。由于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分离时,两者间距大于1.5mm,所以当第一部件淋水时,能够有效减少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粘水电连接的可能,第一部件不易导通,稳定与电路保持断开。

A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为CN10135669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它包括相互电耦合的第一插件部分和第二插件部分。第一插件部分为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盒体、设在盒体上的用于与第二插件部分电接触的电触点,电触点一端裸露在插座外,另一端与电路连接。第一插件部分与第二插件部分离后,处于非工作状态,若第一插件部分淋水,由于电触点裸露在插座外,所以电触点易沾水相互电连接,使得连接在电触电上的电路导通,电路产生电能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非工作状态时,第一部件淋水不易导通,稳定与电路保持断开。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分体的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分离,两者距离大于1.5mm。优选的,所述第二部件设有驱动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相分离的驱动件,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第二部件克服驱动件的驱动力,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优选的,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第二部件直接驱动驱动件,并克服驱动件的驱动力。优选的,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中至少一个受到第二部件的作用力和驱动件的驱动力,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电接触。优选的,所述连接元件和接线元件中至少一个为弹性件,当弹性件不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弹性恢复,连接元件和接线元件电接触。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上用于推动连接元件或接线元件的滑移件、设置在壳体上驱动滑移件滑动的弹簧。优选的,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中至少一个受力产生形变或位移,接线元件与连接元件电接触。优选的,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中至少一个受到第二部件的压力产生形变或位移,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电接触;或者是,所述第二部件具磁性,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中至少一个受到第二部件的磁力作用产生形变或位移,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电接触。优选的,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连接元件和接线元件中至少一个自发形变,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分离。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的感应件、与感应件电连接用于驱动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的电动件。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分离,即使接线元件仍然与电路相连,连接元件淋水导通,电路也不会正常导通,以避免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电路产生能量损失;2、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分离时,两者间距大于1.5mm,当第一部件淋水时,能够有效减少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22粘水电连接的可能,有利于保证第一部件淋水时电路断开;3、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驱动件能够自动将接线元件与连接元件断开,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后,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自动电接触,使用较为方便,无需手动接触连接元件或接线元件,以避免用户触电;4、通过第二部件施加压力使得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无需加设其他结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的第一剖视图;图2为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的第二剖视图;图3为第一部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部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部件的第一爆炸图;图6为第一部件的第二爆炸图;图7为第一部件的俯视图;图8为第一部件的第一剖视图;图9为第一部件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一部件的第二剖视图;图11为第一部件的第三剖视图;图12为第一部件的第四剖视图;图13为机体和机座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机体;2、机座;3、第一部件;4、第二部件;5、连接元件;6、接线元件;7、驱动件;71、滑移件;72、弹簧;8、固定点;9、接触点;10、施力点;11、壳体;111、壳身;112、中空柱;12、恢复件;13、感应件;14、电动件;15、接地元件;16、导电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一种连接器,包括相互电耦合的第一部件3和第二部件4。参见图2、图3和图4,第一部件3包括壳体11,壳体11上设有至少一组分体的接线元件6和连接元件5,连接元件5在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配合时用于与第二部件4电连接,接线元件6始终与电路相连通。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配合时,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电接触;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分离,即使接线元件6仍然与电路相连,连接元件5与淋水导通,电路也不会正常导通,以避免在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电路产生能量损失。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分离时,两者间距大于1.5mm,当第一部件3淋水时,能够有效减少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粘水电连接的可能,有利于保证第一部件3淋水时电路断开。具体地,壳体11上设有两组分体的接线元件6和连接元件5,两个接线元件6分别与火线、零线连通,并且两个接线元件6用于与不同连接元件5电接触。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两组中的接线元件6与连接元件5相互分离。或者,参见图2和9,壳体11上设有一组分体的接线元件6和连接元件5、一个导电片16,当接线元件6与火线连通时,导电片16与零线相连通;当接线元件6与零线相连通时,导电片16与火线相连通。导电片16贯穿壳体11,并在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配合时用于第二部件4电连接。壳体11上还设置有与地线相连的接地元件15,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配合时,接地元件15与第二部件4相连,用于保护第二部件4,以将第二部件4的漏电排入大地。由于连接元件5用于与第二部件4电连接,所以连接元件5一般裸露在第一部件3外,当第一部件3淋水时,连接元件5易粘水,两个连接元件5或者连接元件5与导电片16可能导通。在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接线元件6与连接部件分离,连接元件5不带电,即使第一部件3淋水,第一部件3仍然保持断开状态,不会被强电击穿,有利于保证该连接器的使用安全。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的其中一个沿第一部件3和第二部件4的分离方向与另一个分离,以便于后续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配合时,连接元件5和接线元件6受力配合。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有两种自动分离方式。参见图2和图4,在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第一种自动分离方式中,连接元件5和接线元件6在不受外力时,正常处于电接触状态。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之间设置有驱动件7,即驱动件7位于第一部件3或者第二部件4上。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驱动件7驱动连接元件5形变或者位移,使得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分离。驱动件7位于第二部件4上时,驱动件7为一体成型在第二部件4上的卡勾,当第一部件3与第二部件4分离时,卡勾拉动连接元件5位移或形变,使得连接元件5与接线元件6分离。参见图5和图6,驱动件7位于第一部件3上时,驱动件7包括滑动连接在壳体11上的滑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分体的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分离,两者距离大于1.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是: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组分体的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时,所述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分离,两者距离大于1.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部件设有驱动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相分离的驱动件,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第二部件克服驱动件的驱动力,连接元件与接线元件电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是: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第二部件直接驱动驱动件,并克服驱动件的驱动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是:当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配合时,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中至少一个受到第二部件的作用力和驱动件的驱动力,接线元件和连接元件电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元件和接线元件中至少一个为弹性件,当弹性件不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弹性恢复,连接元件和接线元件电接触。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曹郑汤立华范勃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