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136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汇流条、导电胶及电池主体,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胶接触设置。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汇流条通过导电胶与电池主体的电极连接,则汇流条与电池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导电胶的粘接代替传统的焊接工艺,可避免传统的焊接工艺中出现的虚焊或焊接不牢等问题,连接方式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连接效果好,可提高产品质量。

Solar cel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在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过程中,需要把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用汇流条引出,以便于封装后与接线盒连接。传统的汇流条与太阳能电池正负极的连接工艺,有利用人工焊接的,即依靠作业员用电络铁把汇流条与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焊接在一起;也有使用焊接机焊接的,即把汇流条安装在焊接机上,依靠超声波或者热量把汇流条与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焊接在一起。由于焊接工艺容易出现虚焊和焊接不牢等工艺问题,会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及性能,同时由于焊接工艺较为复杂,会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质量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汇流条、导电胶及电池主体,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胶接触设置。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汇流条通过导电胶与电池主体的电极连接,则汇流条与电池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导电胶的粘接代替传统的焊接工艺,可避免传统的焊接工艺中出现的虚焊或焊接不牢等问题,连接方式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连接效果好,可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地,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池主体相对间隔设置的玻璃盖板,所述汇流条、所述导电胶均设于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电池主体之间,所述汇流条靠近所述玻璃盖板的侧面上设有反射槽,所述反射槽的槽壁用于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玻璃盖板,并通过所述玻璃盖板再次反射至所述电池主体的吸收层。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槽的槽壁包括相连接的反射部及连接部,所述反射部包括弧形面和/或斜面,所述连接部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平面。进一步地,当所述反射部包括弧形面时,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小于或等于π/2。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汇流条和所述导电胶均为两个,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汇流条与所述正极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汇流条与所述负极电性连接,两个所述汇流条的反射部相对设置,用于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所述吸收层上。进一步地,当所述反射部包括弧形面时,所述弧形面向所述汇流条的内部凹设,位于所述正极处的汇流条的弧形面为第一弧面,位于所述负极处的汇流条的弧形面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圆心轴偏向所述第二弧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弧面的圆心轴偏向所述第一弧面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主体还包括电极层及基板玻璃,所述吸收层、所述电极层及所述基板玻璃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基板玻璃设于所述电极层远离所述玻璃盖板的一侧,所述吸收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底面均位于电极层,所述第一缺口的底面为所述正极,所述第二缺口的底面为所述负极。进一步地,所述汇流条上的反射槽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反射槽中,前一个所述反射槽的连接部与后一个所述反射槽的反射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胶接触的面为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具有凹凸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面包括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为三角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汇流条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附图标记说明:100、汇流条,110、反射槽,111、反射部,111a、第一弧面,111b、第二弧面,111c、第三弧面,111d、第四弧面,111e、第一斜面,111f、第二斜面,112、连接部,120、凸起部,200、导电胶,300、电池主体,301、正极,302、负极,310、吸收层,320、电极层,330、基板玻璃,400、玻璃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汇流条100、导电胶200及电池主体300,汇流条100通过导电胶200与电池主体300的电极电性连接,汇流条100与导电胶200接触设置。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汇流条100通过导电胶200与电池主体300的电极连接,则汇流条100与电池主体300之间的连接方式由导电胶200的粘接代替传统的焊接工艺,可避免传统的焊接工艺中出现的虚焊或焊接不牢等问题,连接方式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连接效果好,可提高产品质量。本实施例中,由于汇流条100通过导电胶200与电池主体300电性连接,在汇流条100与导电胶200之间的接触处、导电胶200与电池主体300之间的接触处,结合更加紧密,可避免传统焊接方式中出现的虚焊或焊接不牢的情况。可选地,可通过贴胶带机或人工贴胶带的方式,使导电胶200与电池主体300的电极接触。可选地,汇流条100用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可将电池主体300产生的电能导出至外部电路。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与电池主体300相对间隔设置的玻璃盖板400,汇流条100、导电胶200均设于玻璃盖板400与电池主体300之间,汇流条100靠近玻璃盖板400的侧面上设有反射槽110,反射槽110的槽壁用于将入射光线反射至玻璃盖板400,并通过玻璃盖板400再次反射至电池主体300的吸收层310。本实施例中,“入射光线”为穿过玻璃盖板400进入玻璃盖板400与电池主体300之间空间的光线,部分入射光线直接照射到电池主体300的吸收层310上,另外的入射光线照射至汇流条100上,由于汇流条100靠近玻璃盖板400的侧面上设有反射槽110,可将入射光线以一定角度反射回玻璃盖板400,经过玻璃盖板400靠近电池主体300的一侧的再次反射,可将光线重新反射至电池主体300的吸收层310上,提高对光线的利用率。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反射槽110的槽壁包括相连接的反射部111及连接部112,反射部111包括弧形面和/或斜面,连接部112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平面。例如,入射光线照射至反射槽110的槽壁,由于连接部112不会直接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条、导电胶及电池主体,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胶接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条、导电胶及电池主体,所述汇流条通过所述导电胶与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胶接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电池主体相对间隔设置的玻璃盖板,所述汇流条、所述导电胶均设于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电池主体之间,所述汇流条靠近所述玻璃盖板的侧面上设有反射槽,所述反射槽的槽壁用于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所述玻璃盖板,并通过所述玻璃盖板再次反射至所述电池主体的吸收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槽的槽壁包括相连接的反射部及连接部,所述反射部包括弧形面和/或斜面,所述连接部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反射部包括弧形面时,所述弧形面的弧度小于或等于π/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主体的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汇流条和所述导电胶均为两个,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胶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汇流条与所述正极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汇流条与所述负极电性连接,两个所述汇流条的反射部相对设置,用于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圣明豆续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