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90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和减温器,所述减温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汽管上,所述减温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下游端与所述进汽管连通;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上游端设有座板,所述座板固定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减温通道,所述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管的外侧还设有减温水室,所述外管与所述减温水室对应处设有数个喷嘴。减温通道内喷入减温水,没有被高温蒸汽加热汽化的水则溅落至内管的外侧壁上,被内管内的高温蒸汽加热汽化,可避免减温后的气体内包含液态水;减温蒸汽与高温蒸汽在内管的下游端混合并向换热器内输送,整体的减温效果好,减温后的高温蒸汽质量高。

Intelligent Heat Exchanger Unit with Two Heat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机组,尤其涉及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由于垫片式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节能基建投资,有效换热面积大,重量轻;传热效率高,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一般在3000-7000W/m.℃,是其他换热器的3-5倍;热损失小;组装灵活,方便增加或减少换热板片;拆卸、清洗、检修方便等优点,在石油、化工、冶金、医药、造纸、食品、供热等多种领域中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但是板式换热器中的密封胶垫不能耐高温,不宜长时间在150℃的条件下工作,更不能在超过150℃的温度下工作,不适合高温蒸汽介质换热,这样使板式换热器在较高温度下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进入换热器的蒸汽温度且效果好的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和减温器,所述减温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汽管上,所述减温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下游端与所述进汽管连通;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上游端设有座板,所述座板固定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减温通道,所述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管的外侧还设有减温水室,所述外管与所述减温水室对应处设有数个喷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上游端设有进汽管,所述外管的下游端设有出汽管,所述内管的下游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出汽管的内径,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出汽管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汽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出汽管均同轴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汽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位于所述第二管体的上游端且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法兰盘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体的上游端设有环状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座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管体内形成匀气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上游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的下游端的内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内管的上游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位于所述喷嘴的下游。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和减温器,通过减温器降温后的高温蒸汽对换热器的影响降低;所述减温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减温通道,高温蒸汽在进入外管后被分成两股,一股进入减温通道被降温,而另一股则直接通过内管向出汽管处流动;减温通道内喷入减温水,没有被高温蒸汽加热汽化的水则溅落至内管的外侧壁上,被内管内的高温蒸汽加热汽化,可避免减温后的气体内包含液态水;减温蒸汽与高温蒸汽在内管的下游端混合并向换热器内输送,整体的减温效果好,减温后的高温蒸汽质量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减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1和减温器2,所述减温器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的进汽管上,所述减温器2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管体4和第二管体9,所述第一管体4位于所述第二管体9的上游端且所述第一管体4和所述第二管体9通过法兰盘连接。所述外管的下游端与所述进汽管连通。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11,所述内管11的上游端设有座板5,所述座板5固定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11和所述外管9之间形成减温通道12,所述座板5上设有通孔15;所述外管的外侧还设有减温水室7,所述外管9与所述减温水室7对应处设有数个喷嘴8。减温水室7通过管路14连接水泵及水箱,根据减温需要向减温水室7内泵入高压水。喷嘴8为雾化喷嘴,可很好的与高温蒸汽混合、降温。所述外管的上游端设有进汽管3,所述外管的下游端设有出汽管10,所述内管11的下游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出汽管10的内径,所述内管11延伸至所述出汽管10内。高温蒸汽形成主气流,内管11与出汽管10之间形成环形气道,在主气流的作用下,环形气道处形成负压状态可将减温蒸汽吸入主气流内,从而更好的实现减温蒸汽与高温蒸汽的混合,实现蒸汽的整体减温。所述进汽管3、所述内管11、所述外管和所述出汽管10均同轴设置,进入内管11内的高温蒸汽形成主气流,利于减温蒸汽与高温蒸汽的混合。所述出汽管10的内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即使未被汽化的减温水也不会被携带进入换热器内,可避免换热器内水壁的形成,保证换热效果。所述第二管体9的上游端设有环状的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固定在所述第二管体9的内侧壁上;所述座板5固定在所述安装板6上;所述第一管体4内形成匀气腔16,高温蒸汽在匀气腔16内稳定的分成两股,可很好的维持减温过程中减温蒸汽的温度,避免流量不稳而造成最终减温气体的温度浮动而影响整体换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内管11的上游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内管11的下游端的内径,自内管11下游端流出的气体流速提高,内管11下游端外侧能够更好的形成负压区,更好的实现高温蒸汽与减温蒸汽的混合。为了进一步保证减温水的汽化,所述喷嘴8位于所述内管11的上游处。所述内管11的外侧壁上还固定有扰流板13,所述扰流板13位于所述喷嘴8的下游。扰流板13正对座板5上的通孔15,对进入减温通道的高温蒸汽形成扰动,更利于与减温水的混合、减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和减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温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汽管上,所述减温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下游端与所述进汽管连通;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上游端设有座板,所述座板固定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减温通道,所述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管的外侧还设有减温水室,所述外管与所述减温水室对应处设有数个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和减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温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进汽管上,所述减温器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下游端与所述进汽管连通;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上游端设有座板,所述座板固定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形成减温通道,所述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外管的外侧还设有减温水室,所述外管与所述减温水室对应处设有数个喷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上游端设有进汽管,所述外管的下游端设有出汽管,所述内管的下游端的外径小于所述出汽管的内径,所述内管延伸至所述出汽管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出汽管均同轴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种热源一体式智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汽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守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尔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