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080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06
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属于换热站设备技术领域。它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一次回水管与补水箱之间,余热回收装置将一次回水管的余热回收并将热量传递给补水箱,补水箱外侧覆盖有保温层,补水箱和二次回水管之间连通有补水管和备用补水管,补水泵和备用补水泵分别通过补水管和备用补水管将补水箱内的水补给二次回水管,补水管和备用补水管上均安装有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一次水循环的余热回收给补水箱内的水,即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A Water Supplying Device for Heating and Heat Exchange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换热站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站是热力集中、交换的地方,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在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二次网一般采用低温热水对用户供暖。由于二次网系统的不严密,会产生漏水损失,从而引起系统内的压力波动。为了保持二次网系统内压力恒定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必须设置定压补水装置。换热站的一次热网在换热后的余热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了部分资源,此外,补水箱内的水为低温水进入二次热网后仍需要部分热量加热,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许多电厂仍然使用补水箱内的水直接进行补水,对余热的利用程度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管、换热器、一次回水管、补水管、补水泵、二次回水管、补水箱及二次供水管;所述一次供水管和一次回水管形成一次水循环,所述二次供水管和二次回水管形成二次供水循环,所述一次供水管、一次回水管、二次供水管和二次回水管均与换热器连通,换热器将一次水循环带来的热量换热给二次供水循环;所述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保温层、备用补水泵、备用补水管、液位传感器、两个太阳能电池板及两个过滤器;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一次回水管与补水箱之间,余热回收装置将一次回水管的余热回收并将热量传递给补水箱,所述补水箱外侧覆盖有保温层,补水箱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补水箱和二次回水管之间连通有补水管和备用补水管,所述补水泵和备用补水泵分别通过补水管和备用补水管将补水箱内的水补给二次回水管,所述补水管和备用补水管上均安装有过滤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一次水循环的余热回收给补水箱内的水,即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A部放大图;其中:1-一次供水管;2-换热器;3-一次回水管;4-余热回收装置;4-1-连通阀;4-2-供水分管;4-3-回水分管;4-4-换热管;4-5-传热介质;4-6-换热箱;5-补水管;6-过滤器;7-补水泵;8-备用电源;9-保温层;10-不锈钢夹层;11-出水管;12-备用补水泵;13-备用补水管;14-二次回水管;15-补水箱;16-二次供水管;17-液位传感器;18-通气管;19-自动排气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管1、换热器2、一次回水管3、补水管5、补水泵7、二次回水管14、补水箱15及二次供水管16;所述一次供水管1和一次回水管3形成一次水循环,所述二次供水管16和二次回水管14形成二次供水循环,所述一次供水管1、一次回水管3、二次供水管16和二次回水管14均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将一次水循环带来的热量换热给二次供水循环;所述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4、保温层9、备用补水泵12、备用补水管13、液位传感器17及两个过滤器6;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安装在一次回水管3与补水箱15之间,余热回收装置4将一次回水管3的余热回收并将热量传递给补水箱15,所述补水箱15外侧覆盖有保温层9,补水箱15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7,补水箱15和二次回水管14之间连通有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所述补水泵7和备用补水泵12分别通过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将补水箱15内的水补给二次回水管14,补水泵7和备用补水泵12均设有备用电源8,所述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上均安装有过滤器6。当补水泵7因意外不能启动时,开启备用补水泵12。备用电源8可采用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确保补水泵7和备用补水泵12的稳定运行。所述两个过滤器6分别设置在二次回水管14与补水泵7之间以及二次回水管14与备用补水泵12之间。过滤器6将补水箱15内的水进行过滤后送入二次回水管14内。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包括连通阀4-1、供水分管4-2、回水分管4-3及换热管4-4;所述供水分管4-2一端和回水分管4-3一端均与一次回水管3连通,且供水分管4-2设置在回水分管4-3的上位端,供水分管4-2另一端和回水分管4-3另一端均分别与换热管4-4两端连通,所述换热管4-4设置在补水箱15内,所述连通阀4-1安装在一次回水管3上且设置在供水分管4-2和回水分管4-3之间。一次回水管3内的水一次流经供水分管4-2、换热管4-4,经换热管4-4换热后水经回水分管4-3回到一次回水管3内,完成一次余热回收。所述换热管4-4为螺旋管,能够增加传热面积。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还包括换热箱4-6及传热介质4-5,所述换热箱4-6密封固定套装在换热管4-4上,换热箱4-6和换热管4-4之间填充有传热介质4-5。换热箱4-6的作用是易于清洗,解决换热管4-4外表面不易清洗的问题。所述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还包括不锈钢夹层10、出水管11、通气管18及自动排气阀19;所述补水箱15和保温层9之间设有不锈钢夹层10,所述不锈钢夹层10与补水箱15上端通过通气管18连通,所述通气管18上安装有自动排气阀19,换热管4-4给补水箱15内的水传递热量时,有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而导致补水箱15内的压力增大,通过通气管18上自动排气阀19将蒸汽导入不锈钢夹层10内,不仅可避免补水箱15内的压力增大同时可继续吸收蒸汽的热量,避免资源浪费,所述出水管11上端与不锈钢夹层10底面连通,出水管11下端设置在保温层9外侧,排水管11将冷凝后的蒸汽排出不锈钢夹层1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管(1)、换热器(2)、一次回水管(3)、补水管(5)、补水泵(7)、二次回水管(14)、补水箱(15)及二次供水管(16);所述一次供水管(1)和一次回水管(3)形成一次水循环,所述二次供水管(16)和二次回水管(14)形成二次供水循环,所述一次供水管(1)、一次回水管(3)、二次供水管(16)和二次回水管(14)均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将一次水循环带来的热量换热给二次供水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4)、保温层(9)、备用补水泵(12)、备用补水管(13)、液位传感器(17)及两个过滤器(6);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安装在一次回水管(3)与补水箱(15)之间,余热回收装置(4)将一次回水管(3)的余热回收并将热量传递给补水箱(15),所述补水箱(15)外侧覆盖有保温层(9),补水箱(15)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7),补水箱(15)和二次回水管(14)之间连通有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所述补水泵(7)和备用补水泵(12)分别通过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将补水箱(15)内的水补给二次回水管(14),所述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上均安装有过滤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包括一次供水管(1)、换热器(2)、一次回水管(3)、补水管(5)、补水泵(7)、二次回水管(14)、补水箱(15)及二次供水管(16);所述一次供水管(1)和一次回水管(3)形成一次水循环,所述二次供水管(16)和二次回水管(14)形成二次供水循环,所述一次供水管(1)、一次回水管(3)、二次供水管(16)和二次回水管(14)均与换热器(2)连通,换热器(2)将一次水循环带来的热量换热给二次供水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4)、保温层(9)、备用补水泵(12)、备用补水管(13)、液位传感器(17)及两个过滤器(6);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安装在一次回水管(3)与补水箱(15)之间,余热回收装置(4)将一次回水管(3)的余热回收并将热量传递给补水箱(15),所述补水箱(15)外侧覆盖有保温层(9),补水箱(15)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7),补水箱(15)和二次回水管(14)之间连通有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所述补水泵(7)和备用补水泵(12)分别通过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将补水箱(15)内的水补给二次回水管(14),所述补水管(5)和备用补水管(13)上均安装有过滤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换热站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过滤器(6)分别设置在二次回水管(14)与补水泵(7)之间以及二次回水管(14)与备用补水泵(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强蒋立佳李树文李泽峰胡晓勇王兴民周睿达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大庆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