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09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的外圈包裹有中间层,中间层的外圈包裹有外层;内层和外层包括聚烯烃,中间层包括填充有中间层添加剂的聚烯烃;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等于10wt%,在保证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强度的前提下,其大大降低了填充料的综合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多层管整体的成本,并且由于中间层添加剂的增多,中间层的填充密度增加,大大提高了多层管的阻光性能,有效的防止了管内微生物的滋生,并且内层:中间层:外层的厚度比为30:35:35,大大增加了了外层的厚度,在管材与管件进行热熔连接时,外层不易被熔穿,保证了连接质量。

A Multilaye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管。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这种应用的管经常由金属制成,但采用金属管遇到许多问题,诸如腐蚀、化学反应和缺乏柔性。金属管也可能是昂贵的并且制造起来效率低。为了克服金属的缺点,已知由多种塑性材料制造管。然而,虽然塑料管提供优于金属管的某些改进,但相比之下它们也可能是相对薄弱的。在某些操作环境中,当管遭受轴向载荷、系统加压或诸如喷射或冲洗的处理过程时,这种薄弱可能导致损坏和/或系统失效。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申请号为:201280066184.0,专利名称为:一种多层管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内层:中间层:外层的厚度比为10:80:10,中间层的添加剂浓度小于10wt%的多层管。但是现有多层管与管件多采用承插热熔连接,连接时,需要将管材外圆表面与管材承口的内孔表面融化,然后连接,该专利的外层过薄,在进行连接工艺时,很容易将外层熔穿而影响热熔接头的质量,并且该专利中间层添加剂浓度过低,导致聚烯烃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并且降低了多层管的阻光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经济,阻光效果好的多层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的外圈包裹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外圈包裹有所述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包括聚烯烃,所述中间层包括填充有中间层添加剂的聚烯烃,所述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等于所述中间层综合重量的10wt%。优选的,所述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10wt%,小于23wt%。优选的,所述内层为在聚烯烃中加入抗菌材料以形成聚烯烃抗菌层。优选的,所述内层:中间层:外层的厚度比为30:35:35。优选的,所述中间层填充有10%-16%的所述中间层添加剂。优选的,所述多层管具有4.5×10-5(℃)-1或更低的膨胀系数。优选的,所述中间层添加剂的热膨胀系数是所述中间层的聚烯烃的热膨胀系数的5%或者更小。优选的,所述中间层添加剂包括玻璃和/或玄武岩。优选的,所述中间层添加剂包括纤维,所述纤维的长度为2mm-6mm。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包括聚丙烯,所述聚丙烯为PP-R。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管中间层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等于10wt%,在保证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强度的前提下,其大大降低了填充料的综合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多层管整体的成本,并且由于中间层添加剂的增多,中间层的填充密度增加,大大提高了多层管的阻光性能,有效的防止了微生物的滋生。本专利技术多层管内层:中间层:外层的厚度比为30:35:35,大大增加了了外层的厚度,在管材与管件进行热熔连接时,外层不易被熔穿,保证了连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多层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管,包括内层1、中间层2和外层3;内层1的外圈包裹有中间层2,中间层2的外圈包裹有外层3;内层1和外层3包括聚烯烃,中间层2包括填充有中间层添加剂的聚烯烃;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等于中间层2综合重量的10wt%。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管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等于中间层2综合重量的10wt%,在较低保证热膨胀系数以及强度的前提下,其大大降低了填充料如聚烯烃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多层管整体的成本,并且由于中间层添加剂的增多,中间层2的填充密度增加,大大提高了多层管的阻光性能,有效的防止了微生物的滋生。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10wt%,小于23wt%。在本实施例中,内层1为在聚烯烃中加入抗菌材料以形成聚烯烃抗菌层,抗菌材料可以为少量纳米银粒子。在本实施例中,内层1:中间层2:外层3的厚度比为30:35:35,大大增加了了外层3的厚度,在管材与管件进行热熔连接时,外层3不易被熔穿,保证了连接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2填充有10%-23%的中间层添加剂。在本实施例中,多层管具有4.5×10-5(℃)-1或更低的膨胀系数。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添加剂的热膨胀系数是中间层2的聚烯烃的热膨胀系数的5%或者更小。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添加剂包括玻璃和/或玄武岩。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添加剂包括纤维,纤维的长度为2mm-6mm。在本实施例中,聚烯烃包括聚丙烯,聚丙烯为PPR。以下,对于内层1:中间层2:外层3的厚度比为30:35:35,中间层添加剂为玄武岩,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为14wt%的多管进行强度以及热膨胀系数实验测定,测定结果如下:管道在95摄氏度的条件下,破碎压力强度为4.0Mpa,热膨胀系数接近4.5×10-5(℃)-1,达到较优的标准。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专利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的外圈包裹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外圈包裹有所述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包括聚烯烃,所述中间层包括填充有中间层添加剂的聚烯烃,所述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等于所述中间层综合重量的10w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的外圈包裹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外圈包裹有所述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包括聚烯烃,所述中间层包括填充有中间层添加剂的聚烯烃,所述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等于所述中间层综合重量的10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添加剂的重量浓度大于10wt%,小于23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为在聚烯烃中加入抗菌材料以形成聚烯烃抗菌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中间层:外层的厚度比为30:35: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扬陈明凤邱锦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世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