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60000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成体系的对油井注气井见效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评价的问题,实现系统、完整的对碳酸盐岩油藏中注气效果的差异性进行评价,并找出低效原因的目的。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出了不同的地质分类所对应的注气低效原因,对注气的效果差异性进行了成体系的分类与归纳,对注气效果进行了有效的评价,为后续的开发增产提供了充分的注气方案设计依据,对碳酸盐岩油藏的后期注气增产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Evaluation Method of Gas Injection Effect Difference of Gas Injection Wells in Carbonate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注气开发领域,具体涉及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埋藏深、温度高、储集空间复杂、油水分布不规律等特征。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失效井增多、低产低效井多及剩余储量难动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逐渐开始进行注气动用高部位阁楼剩余油试验研究,最初,根据试验井效果显示注气开采方式取得阶段性成功,但是随着各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进入扩大试验阶段,随着注气井数增多,逐渐暴露出注气效果差异大,注气井见效特征及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注气效果评价方法。矿场注气的效果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在:(1)有些井注气后累计增油达到几千吨,有些井仅增几吨;(2)钻遇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注气井,注气效果有差异;(3)钻遇同种储集空间类型的注气井,所处的构造位置不同,注气效果差别较大;(4)在目前注气参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注气效果差异很大。现有技术中,对注气井见效特征分析的难点主要在:(1)注气井地质特征复杂,钻遇储集体类型多样。(2)注气增油效果是地质条件、开采状况、注采参数等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仅靠单独一个因素或者几个因素,不能够说明造成注气效果差异大的原因。申请人在查阅大量有关注气增产的文献后发现,现有技术中,对于注气井而言,通过在现场建立初期日增油能力、平均日递减率、周期增油量三个指标的分级评价标准,可以对注气井的增油效果进行评价。但仍不能对注气井见效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成体系的对油井注气井见效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评价的问题,实现系统、完整的对碳酸盐岩油藏中注气效果的差异性进行评价,并找出低效原因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不同注气井的岩溶类型进行划分;(b)对不同注气井的储集体类型进行识别分类;(c)通过岩溶类型划分和储集体类型识别分类结果,对不同注气井进行地质分类,在每种地质分类内选取典型井;(d)提取各典型井注气见效后的开采特征进行比较,得出开采特征的差异;(e)提取各典型井注气后生产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得出生产动态变化特征的差异;(f)对各典型井的注气后累产油情况进行统计,选出低效井;根据步骤(d)、(e)的结果分析各低效井的开采特征、生产动态变化特征与其余非低效井的差异,得出不同低效井所对应的地质分类的低效原因。针对现有技术中注气井见效特征及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注气效果评价方法,无法成体系的对油井注气井见效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评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特别针对碳酸盐岩油藏中孔-缝-洞相互组合的复杂储集条件而提出,将不同的注气井根据岩溶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并且同时根据储集体类型进行识别分类,将每种对应储层的注气井的岩溶类型与储集体类型进行合并,从而以岩溶类型和储集体类型作为整体对注气井进行分类,在每种地质分类内选取典型井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对象。具体的,提取各典型井注气见效后的开采特征进行比较,得出开采特征的差异;提取各典型井注气后生产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得出生产动态变化特征的差异。之后根据各典型井的注气后累产油情况选取出低效井。根据前述结果,提取出各低效井的开采特征、生产动态变化特征,并将其与其余非低效井进行比对,进而得出不同低效井所对应的地质分类的低效原因。优选的,所述典型井可以在每种地质分类中针对低效井和非低效井各选取一口,即每种地质分类中对应两口典型井,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最终的比对样本的涵盖范围,便于工程师找出非地质原因导致的低效井。优选的,所述开采特征包括产油量、含水率、生产压力。优选的,所述生产动态变化特征包括周期产油量、有效期、含水率、井口油压。优选的,所述生产动态变化特征中含水率的提取方法为:作出不同类型典型井注气前后含水率变化图、多周期含水率变化图,进而作出不同类型典型井的多周期含水变化曲线。优选的,所述生产动态变化特征中井口油压包括:焖井期间的压力变化、注气后生产期间的压力变化。优选的,所述低效井的选择标准为:结合油田开发前期经济评价的结果,选取累产量没有达到经济界限值的典型井为低效井。优选的,所述低效原因为以下四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储集体欠发育,储量规模小;井储关系反映井溢出口在储集体上部的注气井;存在凝析气顶影响;注气量不足。在实际开采中,即使是同一类型注气井,注气后增油效果亦可能有较大差别。本方法中将它们的低效原因归纳为上述四个方面中的一种或多种,实现系统且标准的对碳酸盐岩油藏中注气效果的差异性进行评价,并找出低效原因的目的。优选的,步骤(c)中地质分类中,以岩溶类型作为主控成因,以储集体类型作为辅助成因。优选的,步骤(c)中将不同注气井分为以下四类:风化壳溶洞型、风化壳裂缝孔洞型、断控溶洞型、断控裂缝-孔洞型。优选的,步骤(b)中储集体类型通过注气井钻遇断裂情况、地震反射特征、测井解释成果进行识别,并分为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三类。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孔、洞、缝,由于其形成机理、形态特征、发育规模的差异较大,特别是对油气富集与运移的贡献大小不一,因此对各种储集空间类型需要采取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注气井钻遇断裂情况、地震反射特征、测井解释成果和生产动态等特点,将储集体分为以下三类: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便于提供统一的界定标准,为本方法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成体系的对油井注气井见效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评价的问题,实现系统、完整的对碳酸盐岩油藏中注气效果的差异性进行评价,并找出低效原因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得出了不同的地质分类所对应的注气低效原因,对注气的效果差异性进行了成体系的分类与归纳,对注气效果进行了有效的评价,为后续的开发增产提供了充分的注气方案设计依据,对碳酸盐岩油藏的后期注气增产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风化壳溶洞型注气井开采曲线;图2为风化壳裂缝-孔洞型注气井的开采曲线;图3为断控溶洞型注气井开采曲线;图4为断控裂缝-孔洞型注气井开采曲线;图5为不同类型注气井第一周期累产油变化对比图;图6为不同类型注气井多周期累产油变化图;图7为不同类型注气井第一周期产量递减对比;图8为不同类型注气井注气前后含水率变化图;图9为不同类型注气井多周期含水率变化图;图10为不同类型注气井第一周期含水率对比;图11为不同类型注气井焖井压力特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以某油田64口注气井为例,包括以下步骤:(a)对不同注气井的岩溶类型进行划分:该油田以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对不同注气井的岩溶类型进行划分;(b)对不同注气井的储集体类型进行识别分类;(c)通过岩溶类型划分和储集体类型识别分类结果,对不同注气井进行地质分类,在每种地质分类内选取典型井;(d)提取各典型井注气见效后的开采特征进行比较,得出开采特征的差异;(e)提取各典型井注气后生产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得出生产动态变化特征的差异;(f)对各典型井的注气后累产油情况进行统计,选出低效井;根据步骤(d)、(e)的结果分析各低效井的开采特征、生产动态变化特征与其余非低效井的差异,得出不同低效井所对应的地质分类的低效原因。

【技术特征摘要】
1.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对不同注气井的岩溶类型进行划分;(b)对不同注气井的储集体类型进行识别分类;(c)通过岩溶类型划分和储集体类型识别分类结果,对不同注气井进行地质分类,在每种地质分类内选取典型井;(d)提取各典型井注气见效后的开采特征进行比较,得出开采特征的差异;(e)提取各典型井注气后生产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得出生产动态变化特征的差异;(f)对各典型井的注气后累产油情况进行统计,选出低效井;根据步骤(d)、(e)的结果分析各低效井的开采特征、生产动态变化特征与其余非低效井的差异,得出不同低效井所对应的地质分类的低效原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采特征包括产油量、含水率、生产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动态变化特征包括周期产油量、有效期、含水率、井口油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注气效果差异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动态变化特征中含水率的提取方法为:作出不同类型典型井注气前后含水率变化图、多周期含水率变化图,进而作出不同类型典型井的多周期含水变化曲线。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升白轩郭平杜建芬汪周华刘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