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72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包括由气缸驱动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顶部连接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轮廓形状与产品形状相适配,所述辅助块顶面边缘上设置有容纳产品的型腔部,注塑后的产品内表面扣合在型腔部上,产品两端头位于辅助块端头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利用产品自身柔软弹性的特点使用辅助块进行整体脱模,脱模后用机械手夹住产品端头拉起产品离开型腔部,以此确保产品顺利脱离辅助块。

Automatic stripping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ould for door decoration window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脱模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中的门饰窗框部分均是模具注塑件,其自身结构形状总体上为不规则的长条形,不同车型其具体结构又不同,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其自身形状结构的复杂性,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历来是一个技术难题,很难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利用门饰窗框产品自身为柔软的弹性件这个特性,设计辅助块来进行辅助脱模,确保注塑后的产品顺利脱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包括由气缸驱动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顶部连接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轮廓形状与产品形状相适配,所述辅助块顶面边缘上设置有容纳产品的型腔部,注塑后的产品内表面扣合在型腔部上,产品两端头位于辅助块端头外侧。优选的,所述型腔部内侧位于辅助块上表面,所述型腔部外侧位于辅助块外,所述型腔部底面尺寸大于顶面尺寸。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两个辅助块,一次注塑成型出两个产品。本技术结构新颖,利用产品自身柔软弹性的特点使用辅助块进行整体脱模,脱模后用机械手夹住产品端头拉起产品离开型腔部,以此确保产品顺利脱离辅助块。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中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气缸;2—顶板;3—顶杆;4—辅助块;5—型腔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包括由气缸1驱动的顶板2,所述顶板2上连接有顶杆3,所述顶杆3顶部连接有辅助块4,所述辅助块4轮廓形状与产品形状相适配,所述辅助块4顶面边缘上设置有容纳产品的型腔部5,注塑后的产品内表面扣合在型腔部5上,产品两端头位于辅助块4端头外侧。优选的,所述型腔部5内侧位于辅助块4上表面,所述型腔部5外侧位于辅助块4外,所述型腔部5底面尺寸大于顶面尺寸。优选的,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两个辅助块4,一次注塑成型出两个产品。本技术在模具中设计辅助块4,在注塑完成后脱模时,可视为产品和辅助块4为一体,在顶杆3的顶出下,产品和辅助块4同步运动,辅助块4顶出后,机械手夹住产品的端头部位直接拉出产品,在此过程中,由于产品本身是柔性的弹性件,其在拉出过程不会损坏,同时型腔部5是下大上小的结构,方便产品拉出,而拉出后的产品,在自身应力的作用下弹性形变,恢复到设计的形状,解决了历来难脱模的技术难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气缸(1)驱动的顶板(2),所述顶板(2)上连接有顶杆(3),所述顶杆(3)顶部连接有辅助块(4),所述辅助块(4)轮廓形状与产品形状相适配,所述辅助块(4)顶面边缘上设置有容纳产品的型腔部(5),注塑后的产品内表面扣合在型腔部(5)上,产品两端头位于辅助块(4)端头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饰窗框注塑模具脱模自动取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气缸(1)驱动的顶板(2),所述顶板(2)上连接有顶杆(3),所述顶杆(3)顶部连接有辅助块(4),所述辅助块(4)轮廓形状与产品形状相适配,所述辅助块(4)顶面边缘上设置有容纳产品的型腔部(5),注塑后的产品内表面扣合在型腔部(5)上,产品两端头位于辅助块(4)端头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茂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星泰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