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和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928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和其制造方法,即使在板材上形成通孔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制造效率降低且能够防止板材的刚性降低。在车辆的后地板构造中,利用该板材,能够防止车辆重量的增加且能够提高后地板的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板材(11、21、31)包括:蜂窝构件(12),其由具有吸湿性的材料构成,且包含多个蜂窝单元(13);以及两个网格状构件(14、15),该两个网格状构件分别接合于蜂窝构件的正交方向上的两侧部分(12a、12b),在板材形成有连续地贯通蜂窝构件和各网格状构件的通孔(16、22、32),蜂窝构件的通孔形成部(12c、12e、12g)和各网格状构件被相同的树脂材料(R)覆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板材的制造方法和车辆的具有该板材的后地板构造。

Honeycomb construction built-in shee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和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具有多个蜂窝单元的蜂窝构件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和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包含蜂窝构造内置板材的后地板构造。
技术介绍
包括具有多个蜂窝单元的蜂窝构件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以下,根据需要简称作“板材”)使用在汽车工业等各种工业领域中。特别是,板材有时使用于汽车的发动机罩(日文:ボンネット)等部件。作为这样的板材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具有蜂窝芯的夹层构成要件。该夹层构成要件具有纸制的蜂窝芯和由被树脂材料等浸渍、喷雾和/或浸湿后的纤维材料构成的两个外侧层,该两个外侧层分别置于蜂窝芯的上端部和底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449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为上述那样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的情况下,根据其应用部位,有时需要在板材上形成通孔。例如,对于汽车等车辆的后地板,特别期望的是,防止车辆重量的增加并提高后地板的扭转刚性,在将板材应用于该后地板的情况下,需要在板材上形成通孔,以便配置于后地板周边的各种电气部件的电气配线等穿过。然而,在这样的板材中,通孔会使蜂窝构件向板材的外部暴露。因此,纸制的蜂窝构件会吸收自板材的外部送至通孔的水,其结果,存在蜂窝构件的刚性降低的风险,进而存在板材的刚性降低的风险。为了防止这样的刚性降低,还需要对因通孔而暴露的蜂窝构件实施防水处理,但该防水处理会使板材的制造效率降低。因此,特别是,难以将板材应用于上述那样的车辆的后地板。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在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和其制造方法中,期望的是,能够防止板材的制造效率因伴随有通孔的形成而降低且能够防止板材的刚性因通孔而降低。另外,在车辆的后地板构造中,期望的是,利用这样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能够防止车辆重量的增加且能提高后地板的刚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课题,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蜂窝构造内置板材,该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包括:蜂窝构件,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蜂窝单元;以及两个网格状构件,该两个网格状构件分别配置于沿着所述蜂窝构件中的与所述水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两侧部分,且接合于所述蜂窝构件,所述蜂窝构件由具有吸湿性的材料构成,各蜂窝单元形成为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蜂窝构件的两侧部分开口,所述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形成有连续地贯通所述蜂窝构件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的通孔,形成所述通孔的周缘部的蜂窝构件通孔形成部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被相同的树脂材料覆盖。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的后地板构造,该车辆的后地板构造包括上述一技术方案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其中,所述车辆的后地板中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区域具有沿着所述车辆的水平方向平坦地形成的平坦部,所述蜂窝构造内置板材配置在所述平坦部上,并且所述蜂窝构造内置板材的水平方向沿着所述车辆的水平方向。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蜂窝构造内置板材的制造方法,该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包括:蜂窝构件,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蜂窝单元,且由具有吸湿性的材料构成;以及两个网格状构件,该两个网格状构件接合于所述蜂窝构件,各蜂窝单元形成为沿与所述水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蜂窝构件的两侧部分开口,在蜂窝构造内置板材的制造方法中,该蜂窝构造内置板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分别沿着所述蜂窝构件的正交方向上的两侧部分配置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形成连续地贯通所述蜂窝构件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的通孔;以及使用相同的树脂材料覆盖形成所述通孔的周缘部的蜂窝构件通孔形成部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一技术方案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和其制造方法中,能够防止板材的制造效率因伴随有通孔的形成而降低,且能够防止板材的刚性因通孔而降低。并且,在一技术方案的车辆的后地板构造中,利用该蜂窝构造内置板材,能够防止车辆重量的增加且能提高后地板的刚性。附图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包含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地板构造的车体的立体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板材的立体图。图3是在将第1实施方式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分解后的状态下概略地表示板材的未形成有通孔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板材的通孔和其周边部分的俯视图。图5是在沿着图4的A-A线切断第1实施方式的板材的状态下概略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板材的剖视图。图6是在沿着与图4的A-A线相对应的线切断第2实施方式的板材的状态下概略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板材的剖视图。图7是在沿着与图4的A-A线相对应的线切断第3实施方式的板材的状态下概略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板材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后地板;1a、前侧区域;2、平坦部;11、21、31、蜂窝构造内置板材(板材);12、蜂窝构件;12a、一侧部分;12b、另一侧部分;12c、12e、12g、通孔形成部;13、蜂窝单元;14、一侧网格状构件;14a、14b、14c、通孔形成部;15、另一侧网格状构件;15a、15b、15c、通孔形成部;16、22、32、通孔;16a、22a、32a、周缘部;R、树脂材料。具体实施方式说明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和其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的包含蜂窝构造内置板材的后地板构造。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将蜂窝构造内置板材(以下,根据需要简称作“板材”)应用于汽车等车辆的后地板构造,板材还能够应用于车辆的除后地板构造以外的部位。例如,板材能够应用于车辆的车顶、前围板、中心地板等。作为具体的一个例子,在板材应用于车辆的车顶的情况下,板材能够使用于车辆的车顶板。此外,在图1中,利用箭头F来表示车辆前方侧。(第1实施方式)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板材和其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的包含板材的后地板构造。(关于车辆的后地板构造)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地板构造。如图1所示,后地板构造是在车厢C的靠车辆后方侧的区域中构成地板面的后地板1的构造。后地板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区域1a具有沿着车辆的水平方向(以下,称作“车辆水平方向”)大致平坦地形成的平坦部2。本实施方式的板材11沿着该平坦部2配置。另外,平坦部2优选实质上在车厢C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后地板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区域1b能够构成后备箱地板面。在车辆的后地板构造中,后座椅自车辆上方侧配置于平坦部2,对此,并未特别图示。后座椅优选配置为占据平坦部2的整个车辆宽度方向。板材11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于后座椅与后地板1的前侧区域1a之间。并且,相对于后地板1在车辆上方和下方配置有各种电气部件。电气配线等线材自这样的电气部件延伸出来。(关于板材)接下来,参照图1~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板材。如图1和图2所示,板材11以使板材11的水平方向(以下,称作“板材水平方向”)实质上沿着车辆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在后地板1的前侧区域1a的平坦部2上。板材11沿着板材水平方向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然而,板材能够以使板材的至少一部分向与板材水平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作“板材正交方向”)弯曲的方式形成。另外,板材11优选配置为在车辆水平方向实质上占据平坦部2。如图3~图5所示,该板材11具有蜂窝构件12。蜂窝构件12具有在板材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蜂窝单元13。蜂窝构件12由具有吸湿性的材料构成。具有吸湿性的材料优选为具有因吸收水分而其强度降低那样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其特征在于,该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包括:蜂窝构件,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蜂窝单元;以及两个网格状构件,该两个网格状构件分别配置于沿着所述蜂窝构件中的与所述水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两侧部分,且接合于所述蜂窝构件,所述蜂窝构件由具有吸湿性的材料构成,各蜂窝单元形成为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蜂窝构件的两侧部分开口,所述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形成有连续地贯通所述蜂窝构件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的通孔,形成所述通孔的周缘部的蜂窝构件通孔形成部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被相同的树脂材料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7 JP 2017-2515241.一种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其特征在于,该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包括:蜂窝构件,其具有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蜂窝单元;以及两个网格状构件,该两个网格状构件分别配置于沿着所述蜂窝构件中的与所述水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两侧部分,且接合于所述蜂窝构件,所述蜂窝构件由具有吸湿性的材料构成,各蜂窝单元形成为沿所述正交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蜂窝构件的两侧部分开口,所述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形成有连续地贯通所述蜂窝构件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的通孔,形成所述通孔的周缘部的蜂窝构件通孔形成部和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被相同的树脂材料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构件通孔形成部包含坡形部分,该坡形部分形成为所述蜂窝构件通孔形成部的横截面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从他侧部分朝向一侧部分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构造内置板材,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通孔的所述周缘部的所述两个网格状构件通孔形成部中的一个网格状构件通孔形成部形成为与所述蜂窝构件通孔形成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一端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瀬祐大长岛洋明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