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903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管,该导管前端为尖端,所述导管内布置有相互独立的取血腔、回血腔以及第一电极腔,所述导管尖端布置有连通所述回血腔的回血孔,所述导管侧壁布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取血腔的取血孔,所述导管侧壁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电极腔的第一侧孔,所述第一电极腔放置有用于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的第一电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管内设置取血腔、回血腔以及第一电极腔,在单根导管上实现取血和回血功能,并在第一电极腔装入可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的第一电极装置,第一电极装置可外接监测系统从而直观反映心肌电位变化情况。

A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Device for Blood Collection and Retu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体外循环装置进行血液成分监测和分析时,需要从人体循环中取血,分析截留细胞或其它成分后,将血液回送到人体。但如果需要从心脏直接获取体循环的血液,同时保证回流的血液不与取血混合,还可以监测心肌电活动和必要时心脏起搏功能,目前的导管都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能够直接从心脏提取血液并回输血液,并兼具监测心脏电位变化和心脏起搏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包括导管,该导管前端为尖端,所述导管内布置有相互独立的取血腔、回血腔以及第一电极腔,所述导管尖端布置有连通所述回血腔的回血孔,所述导管侧壁布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取血腔的取血孔,所述导管侧壁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电极腔的第一侧孔,所述第一电极腔放置有用于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的第一电极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血孔至少三个,各所述取血孔的位置交错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最靠近所述导管尖端的所述取血孔下边沿与所述回血孔的距离为30mm~50mm,以保证取血孔位于右心房,而回血孔位于右心室,这样的间距尺寸设置是根据心脏结构所设计的,如果将本技术应用到其它部位时,需要根据相应部位的具体构造进行调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内还布置有第二电极腔,所述导管侧壁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电极腔的第二侧孔,所述第二电极腔放置有用于心脏起搏的第二电极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血腔、回血腔、第一电极腔以及第二电极腔均在所述导管内且沿导管长度方向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血腔和回血腔的截面均为半圆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后端连接有多通管座,该多通管座连接有连通所述取血腔的取血支管,该多通管座连接有连通所述回血腔的回血支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通管座外壳布置小孔后,所述多通管座外壳为固定导管的支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孔中心与所述回血孔的距离为5mm~20mm,所述第二侧孔中心与所述回血孔的距离为5mm~2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导管内设置取血腔、回血腔以及第一电极腔,在单根导管上实现取血和回血功能,并在第一电极腔装入可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的第一电极装置,第一电极装置可外接监测系统从而直观反映心肌电位变化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导管前端的透视图;图3是本技术导管前端的正视图;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切图;图5是图3中B-B向的剖切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至图5,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包括导管1,该导管1前端为尖端,导管1内布置有相互独立的取血腔2、回血腔3、第一电极腔4以及第二电极腔5,取血腔2、回血腔3、第一电极腔4以及第二电极腔5均在导管1内且沿导管1长度方向布置。其中,参照图4和图5,取血腔2和回血腔3的截面均为半圆形。当然还可以将取血腔2设置成圆形,而回血腔3设置成镰刀形,镰刀形的凹口朝向取血腔2;抑或者将回血腔3设置成圆形,而取血腔2设置成镰刀形。本技术的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特别适合应用于从心脏引出的体外循环装置,当然,本技术亦可应用到其它部位中。具体的,导管1尖端布置有连通回血腔3的回血孔10,导管1侧壁布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取血腔2的取血孔8,在本实施例中,取血孔8的数量应设置三个以上并且交错布置在导管1侧壁上,当然还可以将导管1侧壁局部设置成网状结构替代多取血孔结构,目的均是为了避免导管1堵塞,当其中一个取血孔8贴合在心脏内壁或者是血管内壁,就会容易造成堵塞,如果堵塞就容易造成导管形成负压,吸附心脏内壁或者是血管内壁,此时其它交错布置的取血孔8同样连通取血腔2,避免堵塞,亦降低采血过程所形成的负压对心脏内壁或血管内壁损伤的风险。进一步的,导管1侧壁布置有连通第一电极腔4的第一侧孔91,导管1侧壁布置有连通第二电极腔5的第二侧孔92。第一电极腔4放置有用于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的第一电极装置6,第一电极装置6为条状电极,第一电极装置6通过第一侧孔91接触到心脏血液,可以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然后外接监测系统,传导电位信号,将心脏跳动时产生的电位变化直观反应在监测系统上,便于医护工作人员查看。更进一步的,第二电极腔5放置有用于心脏起搏的第二电极装置7,第二电极装置7为条状电极,第二电极装置7外接起搏器,作为起搏电极使用,可传导起搏器系统发出的电脉冲施加于心肌,使其按预定频率收缩,恢复心脏的泵血功能。进一步,最靠近导管1尖端的取血孔8下边沿与回血孔10的距离为30mm~50mm。更进一步的,第一侧孔91中心与回血孔10的距离为5mm~20mm,优选10mm;第二侧孔92中心与回血孔10的距离为5mm~20mm,优选10mm。各孔的间距尺寸设置是根据将本技术的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应用在心脏时所设计的,当然,如果将本技术应用到其它部位时,各孔的间距尺寸需要根据相应部位的构造进行调节,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结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作出相应的调整后可以将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应用到其它部位。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管1后端连接有多通管座11,该多通管座11连接有连通取血腔2的取血支管12,该多通管座11连接有连通回血腔3的回血支管13。多通管座11外壳布置有两个小孔后,多通管座11外壳为固定导管1的支架,通过小孔可将多通管座11缝合固定,此时多通管座11即起到多通管路导通功能和固定支架功能。采用本技术时,具体是将导管1前端插入到心脏右心室,即回血孔10位于右心室内,而导管1中取血孔8位于心脏的右心房。取血孔8下边沿与回血孔10的距离为30mm~50mm就是根据心脏结构设置的,可防止取血和回血混淆,此时交错布置的取血孔8皆位于右心房内,各取血孔8的孔径可优选为1mm~1.2mm,全部取血孔8所形成的取血区域展开后大致呈圆形。为避免对血管及心脏的损伤,导管优选采用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包括导管(1),该导管(1)前端为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内布置有相互独立的取血腔(2)、回血腔(3)以及第一电极腔(4),所述导管(1)尖端布置有连通所述回血腔(3)的回血孔(10),所述导管(1)侧壁布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取血腔(2)的取血孔(8),所述导管(1)侧壁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电极腔(4)的第一侧孔(91),所述第一电极腔(4)放置有用于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的第一电极装置(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包括导管(1),该导管(1)前端为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内布置有相互独立的取血腔(2)、回血腔(3)以及第一电极腔(4),所述导管(1)尖端布置有连通所述回血腔(3)的回血孔(10),所述导管(1)侧壁布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取血腔(2)的取血孔(8),所述导管(1)侧壁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电极腔(4)的第一侧孔(91),所述第一电极腔(4)放置有用于监测心肌电位活动的第一电极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血孔(8)至少三个,各所述取血孔(8)的位置交错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导管(1)尖端的所述取血孔(8)下边沿与所述回血孔(10)的距离为30mm~50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取血回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内还布置有第二电极腔(5),所述导管(1)侧壁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电极腔(5)的第二侧孔(92),所述第二电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平洪林徐文枫夏商周万阳夏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益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