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鼻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902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鼻贴,包括面层、里层和发热体,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形状与鼻子相配,所述面层的外表面上或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鼻梁夹,所述发热体涂覆在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的内表面上,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边缘连接,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透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热鼻贴从密封袋中取出即可使用,可直接对鼻子进行热敷,能够促进鼻子中的血液循环,缓解过敏性鼻炎给患者造成的不适。

A Fever Nasal P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鼻贴
本技术涉及鼻贴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鼻贴。
技术介绍
由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经常遭受过敏性鼻炎的折磨。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吸入冷空气,鼻腔内毛细血管收缩,鼻腔内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传统的缓解鼻炎的方法为扩张鼻腔,但存着舒适性差且不卫生的缺陷。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具有热敷功能的鼻贴,其通过对鼻炎患者的鼻子进行保温处理,能有效缓解和治疗过敏性鼻炎给患者造成的不适。具有实用、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这种鼻贴的发热原理与自发热暖贴类似,发热体是利用铁粉、碳粉、卤素盐、增稠剂、水等成分简单混合而成,铁粉在潮湿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放热,水、卤素盐和碳粉有助于与铁粉共同作用形成原电池效应提高氧化反应的速度,从而获得合适的发热温度。但由于鼻子形状复杂,且发热体通常厚度较大的原因,传统的发热鼻贴均存在着与鼻子贴合性差、热敷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鼻贴,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鼻贴可以更好地与鼻子贴合,挺高热敷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鼻贴,包括面层、里层和发热体,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形状与鼻子相配,所述面层的外表面上或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鼻梁夹,所述发热体涂覆在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的内表面上,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边缘连接,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透气。优选地,所述里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薄膜层和至少一层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第一薄膜层为透气膜、微透气膜或不透气膜,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面部贴合,所述面层、所述第一薄膜层和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依次连接,或,所述第一薄膜层和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复合在一起后和所述面层的边缘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一薄膜层之间设有营养层和/或药物层,或,与所述面部贴合的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表面上涂覆有营养成分和/或药物,或,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浸泡过营养液和/或药液后经过烘干处理。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替换为拒水材料薄膜,所述拒水材料薄膜的材料为PP材料、PA材料、PVC材料、EVA材料、PU材料、TPU材料、PET材料、PE材料、聚酯材料或尼龙材料。优选地,所述面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二薄膜层和至少一层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二薄膜层为透气膜、微透气膜、不透气膜或防水透气膜,所述第二薄膜层比所述第二无纺布层更接近面部,所述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二薄膜层和所述里层的边缘依次连接,或,所述第二薄膜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复合在一起后和所述里层的边缘连接。优选地,所述发热体为若干个,分散布置于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之间,所述发热体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长条形、环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发热体之间的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连接。优选地,所述发热体能够覆盖鼻梁和鼻侧,所述发热体的厚度为0.1~10mm。优选地,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包括鼻梁覆盖部、鼻尖覆盖部和两个鼻侧覆盖部,所述鼻梁夹呈弧形,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覆盖部上,所述鼻尖覆盖部上竖直设有鼻尖夹。优选地,所述鼻梁覆盖部连接有焊带,所述焊带为弹性材料。优选地,所述里层朝向皮肤的一面设有胶层并覆盖有离型纸。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发热鼻贴由于采用了涂覆发热体的工艺,减小了发热鼻贴的厚度,且发热体分散布置于面层和里层之间,可采用各种灵活的布料形状,使发热鼻贴更易于弯曲,便于与鼻子贴合,提高热敷效果。本技术发热鼻贴从密封袋中取出即可使用,可直接对鼻子进行热敷,能够促进鼻子中的血液循环,缓解过敏性鼻炎给患者造成的不适。本技术还可在里层中涂覆营养成分或药物成分,以便同时保养鼻子表面皮肤,并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发热鼻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发热鼻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发热鼻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面层,2-里层,3-发热体,4-鼻梁覆盖部,5-鼻尖覆盖部,6-鼻侧覆盖部,7-鼻梁夹,8-第一薄膜层,9-第一无纺布层,10-第二薄膜层,11-第二无纺布层,12-焊带,13-鼻尖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鼻贴,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鼻贴可以更好地与鼻子贴合,挺高热敷效果。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鼻贴,包括面层1、里层2和发热体3,面层1和里层2的形状与鼻子相配,面层1和里层2均包括鼻梁覆盖部4、鼻尖覆盖部5和两个鼻侧覆盖部6,鼻梁夹7呈弧形,对称设置在鼻梁覆盖部4上,通过弯曲鼻梁夹7可使鼻梁覆盖部4和鼻侧覆盖部6与鼻子易于贴合,鼻尖覆盖部5上竖直设有鼻尖夹13,通过向鼻子底面弯折鼻尖夹13能够使鼻尖覆盖部5包裹鼻子的底面。鼻梁夹7和鼻尖夹13可设置在面层1的外表面上或面层1和里层2之间,并与面层1或里层2固定连接。发热体3可涂覆在面层1或里层2的内表面上,发热体3优选为多个,分散布置于面层1和里层2之间,使发热体3能够覆盖鼻梁和鼻侧的大部分区域。发热体3优选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长条形、环形中的至少一种,发热体3的厚度优选为0.1~10mm,更优选为1~5mm。发热体3之间的面层1和里层2以及面层1和里层2的边缘连接,以固定发热体3的位置,连接方法可采用热封、高周波焊接、超声波焊接、粘接、铆接、活动按扣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面层1和里层2中至少一层透气,便于空气通过,与发热体3中的铁等成分反应放热。为了保证发热鼻贴佩带不易掉落,鼻梁覆盖部4优选连接有焊带12,焊带12为弹性材料,使用者可将焊带12挂到耳朵上,以便于使用者佩带着发热鼻贴自由行动而不掉落。为了保证发热鼻贴佩带不易掉落,还可以在里层2朝向皮肤的一面设置胶层并覆盖上离型纸,使用时撕掉离型纸利用胶层把发热鼻贴粘覆在鼻部皮肤上。如果不设置焊带12、里层也不设置胶层,还可采用其它可选的防掉落方式,或者不采用任何其它防掉落方式,那么使用者仅可躺着进行热敷。上述发热鼻贴的发热体3可以可以采用传统的发热粉制作工艺制得,也可以采用涂覆发热体浆料的工艺制得。采用涂覆发热体浆料的工艺时,发热体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的组分:铁粉100份、碳粉10~80份、水15~150份、卤素盐0~20份、保水剂0~10份、吸水粉料1~25份,涂覆发热体3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与鼻子形状相配的面层1和里层2;S2:将铁粉、碳粉、水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制成发热体浆料;S3:在所述面层1或所述里层2上涂覆所述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鼻贴,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里层和发热体,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形状与鼻子相配,所述面层的外表面上或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鼻梁夹,所述发热体涂覆在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的内表面上,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边缘连接,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透气;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包括鼻梁覆盖部、鼻尖覆盖部和两个鼻侧覆盖部,所述鼻梁夹呈弧形,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覆盖部上,所述鼻尖覆盖部上竖直设有鼻尖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鼻贴,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里层和发热体,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形状与鼻子相配,所述面层的外表面上或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之间设有鼻梁夹,所述发热体涂覆在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的内表面上,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的边缘连接,所述面层和/或所述里层透气;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包括鼻梁覆盖部、鼻尖覆盖部和两个鼻侧覆盖部,所述鼻梁夹呈弧形,对称设置在所述鼻梁覆盖部上,所述鼻尖覆盖部上竖直设有鼻尖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包括至少一层第一薄膜层和至少一层第一无纺布层,所述第一薄膜层为透气膜、微透气膜或不透气膜,所述第一无纺布层与面部贴合,所述面层、所述第一薄膜层和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依次连接,或,所述第一薄膜层和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复合在一起后和所述面层的边缘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一薄膜层之间设有营养层和/或药物层,或,与所述面部贴合的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表面上涂覆有营养成分和/或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替换为拒水材料薄膜,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