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素珍专利>正文

一种献血用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84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献血用针头,包括空心的针头及设置于针头尾部的针座,所述针座上连接有输血软管,所述针头包括插入段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针座相连,所述插入段整体呈锥形,其锥尖背向连接段且锥度为1°至3°,所述插入段两端内壁与连接段内壁等厚,所述插入段设有若干连通插入段内外壁的集血孔,所述集血孔内壁与插入段外壁交界处通过圆弧过渡,所述插入段锥尖处设有楔形针尖,所述楔形针尖表面为磨砂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献血者痛苦,插针针眼小,止血快速方便。

A blood donat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献血用针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献血用针头。
技术介绍
无偿献血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想去做但又害怕的一种活动,其害怕原因无非是相比吊针,献血用针头直径粗,使人一看就会想到这么粗的针头扎入皮肤肯定比吊针针头扎入皮肤更容易带来痛苦,同时在献血完成后由于针眼较大,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按压止血,同时在后期需要十分小心扎针部位避免受压,防止针眼再度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献血者痛苦,插针针眼小,止血快速方便的献血用针头。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献血用针头,包括空心的针头及设置于针头尾部的针座,所述针座上连接有输血软管,所述针头包括插入段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针座相连,所述插入段整体呈锥形,其锥尖背向连接段且锥度为1°至3°,所述插入段两端内壁与连接段内壁等厚,所述插入段设有若干连通插入段内外壁的集血孔,所述集血孔内壁与插入段外壁交界处通过圆弧过渡,所述插入段锥尖处设有楔形针尖,所述楔形针尖表面为磨砂面。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锥形插入段,使得楔形针尖在破入皮肤后利用插入段逐步扩张皮肤,从而保证皮肤的针眼始终保持较小状态,便于后期愈合,同时在拔出针头后利于皮肤恢复,插入段与连接段内壁等厚可保证内部过流面积,集血孔遍布于插入段外壁,利于血液的收集,从而避免为保证足够的抽血流量增加针头外径的情况发生,圆弧过渡可减少皮肤对集血孔的感知,楔形针尖的磨砂面可通过沾取一定量的麻醉剂来减少扎针痛苦,其麻醉剂在楔形针尖扎入皮肤时即被皮肤所遮挡并麻醉皮肤,避免麻醉剂混入血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针头长度为3cm至6cm之间,所述插入段长度为1cm至2cm,所述集血孔横截过流面积之和不小于连接段过流面积。上述结构中,集血孔是为提高血液的收集效果而开设的,因此当集血孔横截过流面积之和不小于连接段过流面积时,加上插入段端部楔形针尖处的空心部的截流面积,能完完全全满足最大流量的输血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血孔直径为0.1mm至0.3mm。上述结构中,直径较小的集血孔在插入段插入皮肤时能减少皮肤的痛苦,并最大限度的降低集血孔滑经皮肤时给皮肤带来的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段表面设有一圈插入截止环,所述插入截止环宽度为1mm至2mm,所述插入截止环直径小于连接段外径0.1mm至0.2mm。上述结构中,插入截止环用于提示医护人员针头的插入深度,同时当插入截止环到达皮肤破口时能利用皮肤自身的弹性收缩箍于插入截止环上,避免针头长期插于皮肤上使皮肤失去一定的弹性,从而延长了皮肤在拔出针头后的止血时间,更有利于皮肤的收缩止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锥形插入段,使得楔形针尖在破入皮肤后利用插入段逐步扩张皮肤,从而保证皮肤的针眼始终保持较小状态,便于后期愈合,同时在拔出针头后利于皮肤恢复,插入段与连接段内壁等厚可保证内部过流面积,集血孔遍布于插入段外壁,利于血液的收集,从而避免为保证足够的抽血流量增加针头外径的情况发生,圆弧过渡可减少皮肤对集血孔的感知,楔形针尖的磨砂面可通过沾取一定量的麻醉剂来减少扎针痛苦,其麻醉剂在楔形针尖扎入皮肤时即被皮肤所遮挡并麻醉皮肤,避免麻醉剂混入血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B部放大图。图中标号含义:10-针头;11-插入段;111-集血孔;112-圆弧过渡;113-楔形针尖;114-磨砂面;115-空心部;12-连接段;121-截止环;20-针座;30-输血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献血用针头,包括空心的针头10及设置于针头10尾部的针座20,所述针座20上连接有输血软管30,所述针头10包括插入段11及连接段12,所述连接段12与针座20相连,所述插入段11整体呈锥形,其锥尖背向连接段12且锥度为1°至3°,所述插入段11两端内壁与连接段12内壁等厚,所述插入段11设有若干连通插入段11内外壁的集血孔111,所述集血孔111内壁与插入段11外壁交界处通过圆弧过渡112,所述插入段11锥尖处设有楔形针尖113,所述楔形针尖113表面为磨砂面114。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锥形插入段11,使得楔形针尖113在破入皮肤后利用插入段11逐步扩张皮肤,从而保证皮肤的针眼始终保持较小状态,便于后期愈合,同时在拔出针头10后利于皮肤恢复,插入段11与连接段12内壁等厚可保证内部过流面积,集血孔111遍布于插入段11靠近锥尖的外壁上,利于血液的收集,从而避免为保证足够的抽血流量增加针头10外径的情况发生,圆弧过渡112可减少皮肤对集血孔111的感知,楔形针尖113的磨砂面114可通过沾取一定量的麻醉剂来减少扎针痛苦,其麻醉剂在楔形针尖113扎入皮肤时即被皮肤所遮挡并麻醉皮肤,避免麻醉剂混入血液。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头10长度为3cm至6cm之间,所述插入段11长度为1cm至2cm,所述集血孔111横截过流面积之和不小于连接段12过流面积。上述结构中,集血孔111是为提高血液的收集效果而开设的,因此当集血孔111横截过流面积之和不小于连接段12过流面积时,加上插入段11端部楔形针尖113处的空心部115的截流面积,能完完全全满足最大流量的输血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集血孔111直径为0.1mm至0.3mm。上述结构中,直径较小的集血孔111在插入段11插入皮肤时能减少皮肤的痛苦,并最大限度的降低集血孔111滑经皮肤时给皮肤带来的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12表面设有一圈插入截止环121,所述插入截止环121宽度为1mm至2mm,所述插入截止环121直径小于连接段12外径0.1mm至0.2mm。上述结构中,插入截止环121用于提示医护人员针头10的插入深度,同时当插入截止环121到达皮肤破口时能利用皮肤自身的弹性收缩箍于插入截止环121上,避免针头10长期插于皮肤上使皮肤失去一定的弹性,从而延长了皮肤在拔出针头10后的止血时间,更有利于皮肤的收缩止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锥形插入段11,使得楔形针尖113在破入皮肤后利用插入段11逐步扩张皮肤,从而保证皮肤的针眼始终保持较小状态,便于后期愈合,同时在拔出针头10后利于皮肤恢复,插入段11与连接段12内壁等厚可保证内部过流面积,集血孔111遍布于插入段11靠近锥尖的外壁上,利于血液的收集,从而避免为保证足够的抽血流量增加针头10外径的情况发生,圆弧过渡112可减少皮肤对集血孔111的感知,楔形针尖113的磨砂面114可通过沾取一定量的麻醉剂来减少扎针痛苦,其麻醉剂在楔形针尖113扎入皮肤时即被皮肤所遮挡并麻醉皮肤,避免麻醉剂混入血液。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献血用针头,包括空心的针头及设置于针头尾部的针座,所述针座上连接有输血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包括插入段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针座相连,所述插入段整体呈锥形,其锥尖背向连接段且锥度为1°至3°,所述插入段两端内壁与连接段内壁等厚,所述插入段设有若干连通插入段内外壁的集血孔,所述集血孔内壁与插入段外壁交界处通过圆弧过渡,所述插入段锥尖处设有楔形针尖,所述楔形针尖表面为磨砂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献血用针头,包括空心的针头及设置于针头尾部的针座,所述针座上连接有输血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包括插入段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针座相连,所述插入段整体呈锥形,其锥尖背向连接段且锥度为1°至3°,所述插入段两端内壁与连接段内壁等厚,所述插入段设有若干连通插入段内外壁的集血孔,所述集血孔内壁与插入段外壁交界处通过圆弧过渡,所述插入段锥尖处设有楔形针尖,所述楔形针尖表面为磨砂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素珍陈细群
申请(专利权)人:蒋素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