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68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包括床体、床架、背升机构、腿升机构、翻身机构,所述床体具有支撑于所述床架上的背部区、臀部区、腿部区,所述腿部区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第二腿部支撑板,所述第一腿部支撑板与所述床架侧边铰接;所述腿升机构包括第一电缸、第一连杆、第一转轴、第一、第二摆臂,所述背升机构包括第二电缸、第二连杆、第二转轴、第三摆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控制病床的各种位置和姿势,还可以实现自动舒适坐位和自动防褥疮位等智能化功能,无需家属和护理师24小时在病床边守候,可将智慧护理床自动调节至预设位置,使得用户舒服地进行阅读、进食、交谈等,使患者保持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

An Intelligent Nursing Bed with Multi-Posture Fre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尤其涉及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
技术介绍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人体的衰老和各种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群经常遇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慢性肠胃、骨骼疾病等,而这些慢性疾病极大可能地导致恶性疾病的发生,例如心肌梗塞、糖尿病、脑卒中等等。在患病初期,因为缺乏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患者往往无法提前得知自己的患病情况,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治病时期,导致病情愈加恶化。当患者深受慢性疾病折磨的时候,大部分的慢性病患者往往自我照顾能力较差甚至无法自我照顾,对家庭、社区、政府的依赖程度较大,对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和病人的护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卧病在床的人们来说,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反馈,护理人员的纯体力的护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家庭的护理患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可切换多种舒适的姿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包括床体、床架、背升机构、腿升机构、翻身机构,所述床体具有支撑于所述床架上的背部区、臀部区、腿部区,所述腿部区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第二腿部支撑板,所述第一腿部支撑板与所述床架侧边铰接;所述腿升机构包括第一电缸、第一连杆、第一转轴、第一、第二摆臂,所述第一、第二摆臂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部支撑板背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电缸联动所述第一连杆运动;所述背升机构包括第二电缸、第二连杆、第二转轴、第三摆臂,所述第三摆臂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支撑于所述背部区下方的抬升架,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与所述第三摆臂铰接,所述第二电缸联动所述第二连杆运动;所述床体的所述背部区、臀部区的横向均包括至少三段翻板,各翻板之间的相临边之间相互铰接;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所述翻板、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臀部区的中间翻板连接,联动所述翻板产生侧向抬升。其中,所述臀部区下方设置有便盆升降机构,所述便盆升降机构包括第四摆臂、第三转轴、第三电缸、垫板、连杆机构、便盆架,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床架对应的臀部区域下方,所述第三电缸联动所述第三转轴摆动,所述床架上设置有厕孔,所述垫板从下套于所述厕孔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吊装连杆、拉伸连杆,所述便盆架与所述吊装连杆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吊装连杆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床架下方,所述拉伸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吊装连杆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拉伸连杆为铰接的两段构成。其中,所述腿升机构还包括第一直角摆臂,所述第一电缸、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摆臂铰接。其中,所述背升机构还包括第二直角摆臂,所述第二电缸、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摆臂铰接。其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四电缸、第四转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上的“V”形摆臂,所述“V”形摆臂与所述臀部区的中间翻板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第四电缸联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示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便盆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便盆升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底部关于翻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示出图8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易于控制姿态智能护理床,包括床体1、床架2、背升机构3、腿升机构4,床体1具有支撑于所述床架上的背部区A、臀部区B、腿部区C,腿部区C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腿部支撑板C1、第二腿部支撑板C2,第一腿部支撑板C1与床架2侧边铰接。如图4、图5,腿升机构4包括第一电缸41、第一连杆42、第一转轴43、第一摆臂44、第二摆臂45,第一摆臂44、第二摆臂45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轴43上,第二摆臂45的另一端与第二腿部支撑板C2背部铰接,第一连杆42的末端与第一摆臂44的另一端铰接,第一电缸41联动第一连杆42运动。更优的是,腿升机构4还包括第一直角摆臂46,第一电缸41、第一连杆42分别与第一直角摆臂铰接,用于节省力臂,并节省空间,使得第一电缸41可置于头端便于维护。背升机构3包括第二电缸31、第二连杆32、第二转轴33、第三摆臂34,第三摆臂34固定设置于第二转轴33上,第二转轴33上固定设置有支撑于背部区A下方的抬升架35,第二连杆32末端与第三摆臂34铰接,第二电缸31联动第二连杆32运动。更优的是,背升机构3包括第二直角摆臂36,第二电缸31、第二连杆32分别与所述第一直角摆臂铰接。如图6、图7,臀部区B下方设置有便盆升降机构5,便盆升降机构5包括第四摆臂51、第三转轴52、第三电缸53、垫板54、连杆机构55、便盆架56,第三转轴52转动设置于床架2对应的臀部区域下方,第三电缸53联动第三转轴52摆动,床架2上设置有厕孔21,垫板54从下套于厕孔21中,起到封闭和支撑作用。连杆机构55如图7所示,包括吊装连杆56、拉伸连杆57,便盆架56与吊装连杆56下端转动连接,吊装连杆56上端转动安装于床架2下方,拉伸连杆57一端与第三转轴52连接,另一端与吊装连杆56转动连接。更优的是,拉伸连杆57为铰接的两段构成。如图8、图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包括翻身机构6,床体1的所述背部区A、臀部区B的横向均包括至少三段翻板11、12、13,各翻板之间的相临边之间相互铰接。翻身机构6包括所翻板11、12、13、联动机构61,联动机构61与臀部区的中间翻板121连接,联动翻板12、13产生侧向抬升。更优的是,联动机构61包括第四电缸62、第四转轴63、固定设置于第四转轴63上的“V”形摆臂64,“V”形摆臂64与臀部区的中间翻板121之间连接有连杆65,第四电缸62联动第四转轴63转动。更优的是,床架2底部设置有滑槽22,臀部区的两侧的翻板具有滑动设置于滑槽22中的滑柱23。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通过背升机构3可控制背部的倚靠角度,通过腿升机构4可控制腿部的抬升高度和角度,从而达到舒适的姿态,而通过便盆升降机构5,可自动打开垫板并使得便盆架56置于厕孔21下方,极大的方便的使用者,通过翻身机构6可实现使用者的翻身功能。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搭配自动化控制电路,使得各种调节可自动进行,且可通过物联网,远程控制使用者所需要的舒适角度,无需家属和护理师24小时在病床边守候。自动舒适坐位可将智慧护理床自动调节至预设的座椅位置,使得用户舒服地进行阅读、进食、交谈等,便捷的操作模式和更有尊严的护理能使患者保持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床架、背升机构、腿升机构、翻身机构,所述床体具有支撑于所述床架上的背部区、臀部区、腿部区,所述腿部区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第二腿部支撑板,所述第一腿部支撑板与所述床架侧边铰接;所述腿升机构包括第一电缸、第一连杆、第一转轴、第一、第二摆臂,所述第一、第二摆臂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部支撑板背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电缸联动所述第一连杆运动;所述背升机构包括第二电缸、第二连杆、第二转轴、第三摆臂,所述第三摆臂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支撑于所述背部区下方的抬升架,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与所述第三摆臂铰接,所述第二电缸联动所述第二连杆运动;所述床体的所述背部区、臀部区的横向均包括至少三段翻板,各翻板之间的相临边之间相互铰接;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所述翻板、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臀部区的中间翻板连接,联动所述翻板产生侧向抬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床架、背升机构、腿升机构、翻身机构,所述床体具有支撑于所述床架上的背部区、臀部区、腿部区,所述腿部区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第二腿部支撑板,所述第一腿部支撑板与所述床架侧边铰接;所述腿升机构包括第一电缸、第一连杆、第一转轴、第一、第二摆臂,所述第一、第二摆臂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腿部支撑板背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电缸联动所述第一连杆运动;所述背升机构包括第二电缸、第二连杆、第二转轴、第三摆臂,所述第三摆臂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设置有支撑于所述背部区下方的抬升架,所述第二连杆末端与所述第三摆臂铰接,所述第二电缸联动所述第二连杆运动;所述床体的所述背部区、臀部区的横向均包括至少三段翻板,各翻板之间的相临边之间相互铰接;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所述翻板、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臀部区的中间翻板连接,联动所述翻板产生侧向抬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姿态自由控制的智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区下方设置有便盆升降机构,所述便盆升降机构包括第四摆臂、第三转轴、第三电缸、垫板、连杆机构、便盆架,所述第三转轴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文林涛黄时哲戴金祥林大略林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汕头市互感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