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解决了人为清理爬虫耗时耗力,不能自行进行引诱捕捉的问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方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把手,盒体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盒体通过卡槽连接,且固定杆的底端设置有托饵板,托饵板的表面涂抹有胶水,胶水的上方粘接有荧光颗粒,盒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进虫口,进虫口的内侧设置有单向进口,单向进口的内侧连接有促滑板,促滑板的下方位于盒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集虫盒,集虫盒的内部放置有干燥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通过诱饵与荧光颗粒引诱爬虫接近,进入后不能退回,掉入集虫盒内,定期便可进行清理,可防止虫子腐败烂掉,省时省力。
A trapping device for crustaceans and repti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捕虫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人们居住的房间里大都会有爬虫,如蟑螂、蜈蚣、蝼蚁,影响居住环境,但是要捉住它们,比较耗时耗力,设计一种自动引诱爬虫进行捕捉的装置,成为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人为清理爬虫耗时耗力,不能自行进行引诱捕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上方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把手,盒体的表面设置有观察孔,且盒体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盒体通过卡槽连接,且固定杆的底端设置有托饵板,托饵板的表面涂抹有胶水,胶水的上方粘接有荧光颗粒,盒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进虫口,进虫口的内侧设置有单向进口,单向进口的内侧连接有促滑板,促滑板的下方位于盒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集虫盒,集虫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把手,且集虫盒的内部放置有干燥颗粒。优选的,所述促滑板的表面喷涂有特氟龙涂层。优选的,所述盒体为一种PS材质的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进虫口的形状为喇叭形。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后侧设置有活动窗口,活动窗口与盒体通过铰链连接。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通过诱饵与荧光颗粒引诱爬虫接近,爬虫从单向进口进入后不能退回,掉入集虫盒内,定期便可进行清理,可防止虫子腐败烂掉,省时省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上方开设有收纳槽16,收纳槽1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把手2,盒体1的表面设置有观察孔3,且盒体1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与盒体1通过卡槽12连接,且固定杆11的底端设置有托饵板13,托饵板13的表面涂抹有胶水14,胶水14的上方粘接有荧光颗粒15,盒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进虫口4,进虫口4的内侧设置有单向进口5,单向进口5的内侧连接有促滑板6,促滑板6的下方位于盒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集虫盒8,集虫盒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把手9,且集虫盒8的内部放置有干燥颗粒10,盒体1是方形的,在盒体1的上方有第一把手2,方便拎取,盒体1上方还有观察孔3,用于观察是否有虫子,托饵板13通过固定杆11与盒体1顶端的卡槽12连接,托饵板13上放置诱饵,托饵板13还能够涂有胶水14黏住诱饵,防止掉落,荧光颗粒15可放在集虫盒8或托饵板13上,勾诱趋光性虫子,方便捉取,在盒体1的侧面设置有进虫口4,在进虫口4上设置有单向进口5,是类似于单向阀的挡板,防止虫子进去之后又退回来,在单向进口5的前端设置促滑板6,促滑板6向下倾斜,便于虫子跌落到盒体1的下方,在盒体1的下方设置有集虫盒8,集虫盒8能够抽拉出来,在虫子收集到一定程度后,拉出来丢掉即可,在集虫盒8内还能够放干燥颗粒10,防止虫子腐败烂掉。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促滑板6的表面喷涂有特氟龙涂层7,提高促滑板6的光滑性,用于促进虫子掉落。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盒体1为一种PS材质的构件,保证盒体1的透明性,便于观察内部是否捕捉到爬虫。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第一把手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提高第一把手2的手感,防滑性增强。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进虫口4的形状为喇叭形,便于爬虫找到入口,进入到盒体1内部。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盒体1的后侧设置有活动窗口,活动窗口与盒体1通过铰链连接,方便往托饵板13上添加诱饵,诱导爬虫靠近。本技术使用时,盒体1是方形的,在盒体1的上方有第一把手2,方便拎取,盒体1上方还有观察孔3,用于观察是否有虫子,托饵板13通过固定杆11与盒体1顶端的卡槽12连接,托饵板13上放置诱饵,托饵板13还能够涂有胶水14黏住诱饵,防止掉落,荧光颗粒15可放在集虫盒8或托饵板13上,勾诱趋光性虫子,方便捉取,在盒体1的侧面设置有进虫口4,进虫口4的形状为喇叭形,在进虫口4上设置有单向进口5,是类似于单向阀的挡板,防止虫子进去之后又退回来,在单向进口5的前端设置促滑板6,促滑板6向下倾斜,便于虫子跌落到盒体1的下方,促滑板6的表面喷涂有特氟龙涂层7,提高促滑板6的光滑性,用于促进虫子掉落,在盒体1的下方设置有集虫盒8,集虫盒8能够抽拉出来,在虫子收集到一定程度后,拉出来丢掉即可,在集虫盒8内还能够放干燥颗粒10,防止虫子腐败烂掉,盒体1的后侧设置有活动窗口,活动窗口与盒体1通过铰链连接,方便往托饵板13上添加诱饵。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通过诱饵与荧光颗粒15引诱爬虫接近,爬虫从单向进口5进入后不能退回,掉入集虫盒8内,定期便可进行清理,可防止虫子腐败烂掉,省时省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上方开设有收纳槽(16),收纳槽(1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把手(2),盒体(1)的表面设置有观察孔(3),且盒体(1)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与盒体(1)通过卡槽(12)连接,且固定杆(11)的底端设置有托饵板(13),托饵板(13)的表面涂抹有胶水(14),胶水(14)的上方粘接有荧光颗粒(15),盒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进虫口(4),进虫口(4)的内侧设置有单向进口(5),单向进口(5)的内侧连接有促滑板(6),促滑板(6)的下方位于盒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集虫盒(8),集虫盒(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把手(9),且集虫盒(8)的内部放置有干燥颗粒(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壳类爬虫诱捕装置,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上方开设有收纳槽(16),收纳槽(1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把手(2),盒体(1)的表面设置有观察孔(3),且盒体(1)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与盒体(1)通过卡槽(12)连接,且固定杆(11)的底端设置有托饵板(13),托饵板(13)的表面涂抹有胶水(14),胶水(14)的上方粘接有荧光颗粒(15),盒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进虫口(4),进虫口(4)的内侧设置有单向进口(5),单向进口(5)的内侧连接有促滑板(6),促滑板(6)的下方位于盒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集虫盒(8),集虫盒(8)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可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