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843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木屑、麸皮、棉籽壳、玉米芯、石膏粉等进行发酵处理;(2)加入碳源和氮源;(3)菌培料杀菌消毒;(4)种植菌袋高温蒸汽灭菌;(5)种植菌袋接种;(6)种植菌袋培养;(7)种植菌袋三次扎孔处理;(8)对堆放种植菌袋的地方通风换气,并进行大棚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具有发菌快、接种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能广泛用于大规模的食用菌的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作为上等食品原料,具有富含蛋白质、核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成分的特点,其蛋白质平均含量高达4%,是普通果蔬的10多倍,目前全世界食用菌的需求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食用菌的种植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由于市场每日需要大量的香菇,野生食用菌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产量很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本领域人员多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生产食用菌。然而,虽然人工培育食用菌的方式普遍,但现有的食用菌种植方法,使食用菌的生长周期较长,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效、高产、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人工食用菌种植技术,以缩短种植周期,实现高效种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具有发菌快、接种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能广泛用于大规模的食用菌的种植。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木屑55-65份、麸皮13-17份、棉籽壳8-12份、玉米芯4-7份、石膏粉0.4-0.8份和去离子水200-250份,将上述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并置于20-25℃环境下,进行发酵处理,并且每日翻堆1次,并在翻堆时喷施去离子水,保证每次翻堆时混合料的含水量60-65%,连续发酵6-8天,得到菌培料;(2)向步骤(1)得到的菌培料中加入碳源和氮源,并搅拌均匀,且碳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5-0.9%,氮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3-0.6%;(3)对步骤(2)中的菌培料进行杀菌消毒处理;(4)将灭菌处理后的菌培料装入聚乙烯袋中,装料松紧适度,制成种植菌袋,并进行高温蒸汽灭菌;(5)种植菌袋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将菌种接种到种植菌袋中,并将种植菌袋置于无菌环境内,束袋口,在23-27℃下进行发菌,装袋接种15-18天,菌丝长出;(6)将长出菌丝的种植菌袋移入大棚内,并控制大棚温度18-22℃,湿度为66-68%RH,光照强度为3-4lux,对种植菌袋进行培养;(7)当菌丝体长满种植菌袋后,对种植菌袋进行三次扎孔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为23-26℃,湿度为72-74%RH,光照强度为6-8lux;(8)在大棚里,对堆放种植菌袋的地方通风换气,并进行大棚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至其成熟后采收即可。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菌醅料的原料成分为:木屑60份、麸皮15份、棉籽壳10份、玉米芯5.5份、石膏粉0.6份和去离子水225份。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翻堆时要求上下料放中间,中间料放上下。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碳源选自果糖、麦芽糖、海藻糖、淀粉及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氮源为蛋白胨、酵母粉、黄豆粉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杀菌消毒处理方式:将菌培料置于0.12MPa、110℃下灭菌1.5h。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用120℃的流通蒸汽灭菌2-3h。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的三次扎孔处理的过程包括:第一次扎孔,即在菌丝体长满种植菌袋后,用0.8mm的竹签进行扎孔,第二次扎孔,即在菌丝体长满菌袋后的第10天,用2min的竹签进行扎孔,第三次扎孔,即在菌丝体长满菌袋后的第20天,用5mm的竹签进行扎孔。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温度控制为:白天盖薄膜保温,晚上打开薄膜降温,连续刺激10-12天,并将大棚温度控制在15-18℃。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湿度控制为:每天对种植菌袋进行浇水作业,并控制湿度在75-7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种植过程采用了专用的菌培料,起到了均匀保湿、均匀透气和营养的作用,为食用菌菌丝体萌发、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生长环境;(2)本专利技术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具有功耗少,人力成本低,不仅有利于提高香菇的生产产量,而且有利于确保产品的质量;(3)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木屑、麸皮、棉籽壳、玉米芯、石膏粉等进行发酵处理,使其变得膨松和柔软,营养成分释放出去,并在发酵物掺入碳源和氮源,更加利于食用菌的生长,从而提高接种成活率高、缩短周期及增加产量;(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菌培料及装袋后的种植菌袋进行全面灭菌处理,以达到彻底杀灭细菌的目的,降低食用菌种的污染率,同时,在菌丝体长满种植菌袋后,对种植菌袋进行扎孔,向种植菌袋内输入适量的氧气,可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能够加快食用菌的出蕾,且使出蕾较为平整,方便管理,并且,通过对大棚内温湿度控制,可有效促进食用菌生长,缩短食用菌的生长周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木屑55份、麸皮13份、棉籽壳8份、玉米芯4份、石膏粉0.4份和去离子水200份,将上述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并置于20℃环境下,进行发酵处理,并且每日翻堆1次,翻堆时上下料放中间,中间料放上下,并在翻堆时喷施去离子水,保证每次翻堆时混合料的含水量60%,连续发酵6天,得到菌培料;(2)向步骤(1)得到的菌培料中加入碳源和氮源,并搅拌均匀,且碳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5%,氮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3%;(3)对步骤(2)中的菌培料进行杀菌消毒处理;(4)将灭菌处理后的菌培料装入聚乙烯袋中,装料松紧适度,制成种植菌袋,并进行高温蒸汽灭菌;(5)种植菌袋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将菌种接种到种植菌袋中,并将种植菌袋置于无菌环境内,束袋口,在23℃下进行发菌,装袋接种15天,菌丝长出;(6)将长出菌丝的种植菌袋移入大棚内,并控制大棚温度18℃,湿度为66%RH,光照强度为3lux,对种植菌袋进行培养;(7)当菌丝体长满种植菌袋后,对种植菌袋进行三次扎孔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为23℃,湿度为72%RH,光照强度为6lux;(8)在大棚里,对堆放种植菌袋的地方通风换气,并进行大棚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至其成熟后采收即可。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碳源选自果糖、麦芽糖、海藻糖、淀粉及山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氮源为蛋白胨、酵母粉、黄豆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步骤(3)中杀菌消毒处理方式:将菌培料置于0.12MPa、110℃下灭菌1.5h。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高温蒸汽灭菌的方法:用120℃的流通蒸汽灭菌2h。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木屑55‑65份、麸皮13‑17份、棉籽壳8‑12份、玉米芯4‑7份、石膏粉0.4‑0.8份和去离子水200‑250份,将上述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并置于20‑25℃环境下,进行发酵处理,并且每日翻堆1次,并在翻堆时喷施去离子水,保证每次翻堆时混合料的含水量60‑65%,连续发酵6‑8天,得到菌培料;(2)向步骤(1)得到的菌培料中加入碳源和氮源,并搅拌均匀,且碳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5‑0.9%,氮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3‑0.6%;(3)对步骤(2)中的菌培料进行杀菌消毒处理;(4)将灭菌处理后的菌培料装入聚乙烯袋中,装料松紧适度,制成种植菌袋,并进行高温蒸汽灭菌;(5)种植菌袋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将菌种接种到种植菌袋中,并将种植菌袋置于无菌环境内,束袋口,在23‑27℃下进行发菌,装袋接种15‑18天,菌丝长出;(6)将长出菌丝的种植菌袋移入大棚内,并控制大棚温度18‑22℃,湿度为66‑68%RH,光照强度为3‑4lux,对种植菌袋进行培养;(7)当菌丝体长满种植菌袋后,对种植菌袋进行三次扎孔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为23‑26℃,湿度为72‑74%RH,光照强度为6‑8lux;(8)在大棚里,对堆放种植菌袋的地方通风换气,并进行大棚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至其成熟后采收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木屑55-65份、麸皮13-17份、棉籽壳8-12份、玉米芯4-7份、石膏粉0.4-0.8份和去离子水200-250份,将上述原料按比例进行混合,并置于20-25℃环境下,进行发酵处理,并且每日翻堆1次,并在翻堆时喷施去离子水,保证每次翻堆时混合料的含水量60-65%,连续发酵6-8天,得到菌培料;(2)向步骤(1)得到的菌培料中加入碳源和氮源,并搅拌均匀,且碳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5-0.9%,氮源加入量为木屑干重0.3-0.6%;(3)对步骤(2)中的菌培料进行杀菌消毒处理;(4)将灭菌处理后的菌培料装入聚乙烯袋中,装料松紧适度,制成种植菌袋,并进行高温蒸汽灭菌;(5)种植菌袋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将菌种接种到种植菌袋中,并将种植菌袋置于无菌环境内,束袋口,在23-27℃下进行发菌,装袋接种15-18天,菌丝长出;(6)将长出菌丝的种植菌袋移入大棚内,并控制大棚温度18-22℃,湿度为66-68%RH,光照强度为3-4lux,对种植菌袋进行培养;(7)当菌丝体长满种植菌袋后,对种植菌袋进行三次扎孔处理,并控制大棚温度为23-26℃,湿度为72-74%RH,光照强度为6-8lux;(8)在大棚里,对堆放种植菌袋的地方通风换气,并进行大棚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至其成熟后采收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菌醅料的原料成分为:木屑60份、麸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盟冯永前吕涛赵建斌宋魁星周千奎周世嘉冯哲李文武袁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锦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