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和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37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20:20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和壳组件,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组件;壳体,和显示屏组件相背设置,壳体包括透镜部和一体成型于透镜部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内表面朝向显示屏组件,外表面背向显示屏组件,透镜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前表面凸出或内凹于外表面,后表面凸出或内凹于内表面;及摄像头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位于透镜部和显示屏组件之间。上述移动终端,摄像头组件的透镜部与壳体一体成型,减小摄像头组件的厚度。因不需要在壳体上开孔,减少壳体的开孔数量,增大壳体的强度。透镜部的前表面位于壳体的外表面的一侧不被遮挡,使得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不受壳体的影响。

Mobile terminal and shell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和壳组件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的
,特别是涉及移动终端和壳组件。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设置后置摄像头时,后置摄像头的厚度较大,会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为使后置摄像头的入光面外露,需在壳体上开孔,从而会降低壳体的强度,且影响壳体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和壳组件,以解决上述后置摄像头增加移动终端的厚度、壳体开孔降低壳体强度的技术问题。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组件;壳体,和所述显示屏组件相背设置,所述壳体包括透镜部和一体成型于所述透镜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外表面背向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透镜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后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示内表面;及摄像头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镜部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上述移动终端,摄像头组件的透镜部与壳体一体成型,减小摄像头组件的厚度。因不需要在壳体上开孔,减少壳体的开孔数量,增大壳体的强度。透镜部的前表面位于壳体的外表面的一侧不被遮挡,使得摄像头组件的视场角不受壳体的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透镜部和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多个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透镜部朝向图像传感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固定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位于所述镜筒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设有防磨点,所述防磨点与所述透镜部间隔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防磨点的末端高于所述镜头部的末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表面或所述后表面设有红外反射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材质为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玻璃。一种壳组件,包括:壳体,包括透镜部和一体成型于所述透镜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透镜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后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示内表面;及摄像头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镜部的后表面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镜筒和在透镜部朝向图像传感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镜筒固定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位于所述镜筒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设有防磨点,所述防磨点与所述透镜部间隔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防磨点的末端高于所述镜头部的末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图3为图2所示摄像头组件和壳体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ationsSystem,PCS)终端;(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移动终端10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脑或平板等。移动终端10包括显示屏组件200、壳体100、摄像头组件300和控制器。显示屏组件200与壳体100相背设置,分别位于移动终端10的前侧或后侧。显示屏组件200可以用来显示画面或字体,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摄像头组件300位于显示屏组件200和壳体100之间,摄像头组件300的入光面背向显示屏组件200的一侧,使得移动终端10能够进行后置拍摄。控制器能够控制移动终端10的运行。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0采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LCD屏可以为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屏幕或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屏幕或SLCD(SpliceLiquidCrystalDisplay,拼接专用液晶显示)屏幕。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200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OLED屏可以为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AMOLED(Super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超级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AMOLEDPlus(Super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Plus,魔丽屏)屏幕。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显示屏组件200能够显示信息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中,壳体100可以为平板状结构,也可以2.5D或3D的结构。壳体100包括透镜部110和一体成型于透镜部110的连接部120,连接部120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121和内表面122,内表面122位于移动终端10内部,朝向显示屏组件200所在的一侧,外表面121位于移动终端10外部,背向显示屏组件200。透镜部110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111和后表面112,前表面111凸出或内凹于外表面121,后表面112凸出或内凹于内表面122。前表面111与外表面121之间平滑过渡,后表面112和内表面122之间平滑过渡。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300包括支架320、镜筒310、第二透镜312、第三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组件;壳体,和所述显示屏组件相背设置,所述壳体包括透镜部和一体成型于所述透镜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外表面背向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透镜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后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示内表面;及摄像头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镜部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组件;壳体,和所述显示屏组件相背设置,所述壳体包括透镜部和一体成型于所述透镜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外表面背向所述显示屏组件,所述透镜部包括相背设置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述外表面,所述后表面凸出或内凹于所示内表面;及摄像头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透镜部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透镜部和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多个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透镜部朝向图像传感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固定于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位于所述镜筒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设有防磨点,所述防磨点与所述透镜部间隔设置,在移动终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国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