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733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以满足换挡系统的定位准确性以及装配操作的简易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包括换挡机构壳体及通过换挡主轴活动装配于换挡机构壳体内部的换挡臂,所述换挡臂围绕换挡主轴相对于壳体转动;关键在于所述换挡臂设有定位孔,所述换挡机构壳体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位于定位孔的转动时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定位通孔并插入到定位孔内,从而将换挡臂的位置固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可以根据整车设计的需求,将换挡机构在P挡或其他任意挡位进行定位,从而满足换挡系统对挡位定位精准的要求。

A Location Structure of Automatic Shif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汽车换挡系统的零部件结构。
技术介绍
乘用车都是通过换挡操作来实现挡位的切换,随着汽车的发展,换挡形式也是在不停的转变,市场占有率由以前的手动挡逐步自动挡发展,现在又趋向于电子换挡,目前市场存在最多的是普通的自动挡换挡。对于自动挡换挡系统,系统匹配比较繁琐,经常会出现挡位匹配不到位,乱档,串挡,挡位切换卡滞等问题,随着用户对换挡整体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整车对换挡系统的匹配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换挡零部件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主机厂实际设计时,主机厂对换挡系统匹配(换挡系统匹配指自动换档机构,换挡拉线,变速箱三个零部件之间的匹配),都会找一个挡位作为定位基准,才能保证整个换挡系统的挡位一致性。对于大多数主机厂通常会采用两种定位方式:1、采用P挡进行定位,这样换挡机构直接以P挡的锁止作为定位,由于P挡在挡位内间隙比较大,会出现定位不准确,与变速箱挡位匹配不到位,系统乱档,串挡的风险。2、通过辅具实现对N挡固定进行定位,该辅具在一个工位安装,需要在后面几个工位后取出,影响工人的时间,同时辅具放置以及辅具的工位间运输,都会影响到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以满足换挡系统的定位准确性以及装配操作的简易性的要求。本技术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包括换挡机构壳体及通过换挡主轴活动装配于换挡机构壳体内部的换挡臂,所述换挡臂围绕换挡主轴相对于壳体转动;关键在于所述换挡臂设有定位孔,所述换挡机构壳体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位于定位孔的转动时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定位通孔并插入到定位孔内,从而将换挡臂的位置固定。定位销穿过定位通孔并插入到定位孔内,使换挡臂与换挡机构壳体之间达到相互固定的状态,从而达到机构的挡位定位要求。在系统装配完成后,拔出定位销来解除换挡臂与换挡机构壳体的锁死状态,从而解除机构定位。上述定位孔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整车对换挡器的定位要求在某一个挡位时,换挡机构就在此挡位状态下,对换挡机构壳体和换挡臂重合的位置进行开孔,这样在插入定位销后,就可以达到需求挡位的定位(即任意挡位的定位)。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为盲孔,以避免定位销掉落到换挡机构内部。进一步地,为方便操作,所述定位通孔设置于换挡机构壳体的上盖板处,操作员可以很方便地插入或者拔出定位销。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的端部设有钩体或者环体,以便于操作员拔出定位销。通过本技术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在不影响换挡机构正常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整车设计的需求,将换挡机构在P挡或其他任意挡位进行定位,从而满足换挡系统对挡位定位精准的要求,解决了换挡系统出现挡位错乱,串挡等问题,以及解决影响整车装配效率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的分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的定位原理示意图。附图标示:1、换挡机构壳体;11、上盖板;12、定位通孔;2、换挡主轴;3、换挡臂;31、定位盲孔;4、定位销;41、钩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以满足换挡系统的定位准确性以及装配操作的简易性的要求。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包括换挡机构壳体1及通过换挡主轴2活动装配于换挡机构壳体1内部的换挡臂3,所述换挡臂3围绕换挡主轴2相对于换挡机构壳体1转动;关键在于所述换挡臂3设有定位盲孔31,换挡机构壳体1的上盖板11处设有定位通孔12,所述定位通孔12位于定位盲孔31的转动时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销4,定位销4的一端设有钩体41,所述定位销4穿过定位通孔12并插入到定位盲孔31内,从而将换挡臂3的位置固定。如图3所示,定位销4穿过定位通孔12并插入到定位盲孔31内,使换挡臂3与换挡机构壳体1之间达到相互固定的状态,从而达到机构的挡位定位要求。在系统装配完成后,拔出定位销4来解除换挡臂3与换挡机构壳体1的锁死状态,从而解除机构定位。上述定位盲孔31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整车对换挡器的定位要求在某一个挡位时,换挡机构就在此挡位状态下,对换挡机构壳体1和换挡臂3重合的位置进行开孔,这样在插入定位销4后,就可以达到需求挡位的定位(即任意挡位的定位)。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设计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包括换挡机构壳体及通过换挡主轴活动装配于换挡机构壳体内部的换挡臂,所述换挡臂围绕换挡主轴相对于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臂设有定位孔,所述换挡机构壳体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位于定位孔的转动时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定位通孔并插入到定位孔内,从而将换挡臂的位置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包括换挡机构壳体及通过换挡主轴活动装配于换挡机构壳体内部的换挡臂,所述换挡臂围绕换挡主轴相对于壳体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臂设有定位孔,所述换挡机构壳体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位于定位孔的转动时所在的平面内;所述自动换挡机构的定位结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定位通孔并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青松童绍文张静童家金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