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62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包括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第三道组合油环包括油环本体、刮油刃、螺旋撑簧和闩销,第一道气环截面为楔形桶面状,第二道气环截面为鼻形锥面状,油环本体外侧面的刮油刃截面为梯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密性好,能够有效控制漏气量和机油消耗量。

A Composite Piston Ring for Diesel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发动机活塞连杆机构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
技术介绍
活塞环(PistonRing)是用于嵌入活塞槽沟内部的金属环,活塞环分为两种:压缩环和机油环。压缩环可用来密封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体;机油环则用来刮除汽缸上多余的机油。活塞环是一种具有较大向外扩张变形的金属弹性环,它被装配到剖面与其相应的环形槽内。往复和旋转运动的活塞环,依靠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差,在环外圆面和气缸以及环和环槽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密封。目前活塞环大多以活塞环组件的形式应用于柴油机领域,活塞环组件作为发动机内部的核心零部件,具体有下述作用:密封、导热、导向、上行布油以及下行刮油。为了更好的适应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法规要求。小缸径柴油机三道活塞环的选型和组合,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漏气量和机燃比。目前市场上主流国的六小缸径柴机油机的机燃比要求控制在千分之三之内。所以对机油消耗量的要求日益严格。因此需要一种密封性能好,能够有效控制漏气量和机油消耗量的组合活塞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活塞环组件密封性能不好,漏气量以及机油消耗量不能适应日趋严峻的市场要求。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包括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所述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依次从上到下排列。优选的,所述第三道组合油环包括油环本体、刮油刃、螺旋撑簧和闩销,所述油环本体外侧壁密布小油孔,所述油环本体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小油孔相通,所述螺旋撑簧卡接在凹槽内,所述闩销位于凹槽开口处,所述闩销卡接在所述螺旋撑簧侧面,所述刮油刃开设在油环本体外侧面上,所述刮油刃横截面为梯形。优选的,所述第一道气环截面为楔形桶面状,第二道气环截面为鼻形锥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道气环外侧面半镶嵌镀铬。优选的,所述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的环面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卡接在活塞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的外侧面与汽缸壁接触。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组合气密性好,可以有效控制漏气量,并将活塞顶部的大部分热量传递给汽缸壁;第三道组合油环可以有效控制机油消耗量,上行布油润滑汽缸壁,下行刮油带走多余的润滑油。(2)第一道气环采用楔形结构,一方面降低活塞环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用于强化程度高的柴油机上,避免活塞一环环槽积炭。(3)第二道气环的鼻形锥面与活塞第二道活塞环槽的上端的泄压槽组合,可以避免第二道气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悬浮现象”,同时有效加强第一道气环的封气及导热作用。(4)油环本体外侧面的刮油刃横截面为梯形,具有良好的刮油能力和对气缸的适应性,强化刮油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机油耗;油环本体的油孔采用密布小油孔的结构使得从汽缸壁上刮下的机油更快速有效的卸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专利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的油环本体局部视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第一道气环2.第二道气环3.第三道气环4.活塞5.汽缸壁301.油环本体302.刮油刃303.螺旋撑簧304.闩销3011.小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包括第一道气环1、第二道气环2和第三道组合油环3。所述第一道气环1截面为楔形桶面状,所述第一道气环1外侧面半镶嵌镀铬。所述第二道气环2截面为鼻形锥面状。所述第三道组合油环3包括油环本体301、刮油刃302、螺旋撑簧303和闩销304。所述油环本体301外侧壁密布小油孔3011。所述刮油刃302开设在油环本体301外侧面上,所述刮油刃302截面为梯形。所述油环本体301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小油孔3011相通,所述螺旋撑簧303卡接在凹槽内,所述闩销304位于凹槽开口处,所述闩销卡接在所述螺旋撑簧303的侧面。所述第一道气环1、第二道气环2和第三道组合油环3依次从上到下排列。所述第一道气环1、第二道气环2和第三道组合油环3卡接在活塞4的凹槽内。具体的,所述第一道气环1、第二道气环2和第三道组合油环3的环面直径相同。具体的,所述第一道气环1、第二道气环2和第三道组合油环3的外侧面与汽缸壁5接触。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组合活塞环运动过程中,第一道气环1外侧面半镶嵌镀铬处理,具有气密性好、耐磨性好、抗拉缸性能好。第二道气环2表面磷化处理,具有气密性好、磨合性好、上行呈楔形易形成油膜、下行抵住气缸侧壁,刮油能力强。第二道气环2与活塞4的第二道活塞环槽的上端的泄压槽组合,可以避免第二道气环2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悬浮现象”,有效加强第一道气环1的封气及导热作用。第三道组合油环3,油环本体301采用梯形刮油刃302的结构,活塞4运动过程中,刮除汽缸壁5的机油,从而有效降低机油消耗;油环本体301密布的小油孔3011使得从汽缸壁5上刮下的机油更快速有效的卸出。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具有气密性好,高效控制漏气量以及机油消耗量,更加环保实用,满足市场要求。它通过第一道气环楔形结构的设计,降低活塞环的制造成本,避免活塞一环环槽积炭。通过第二道气环的鼻形锥面与活塞第二道活塞环槽的上端的泄压槽组合,有效加强第一道气环的封气及导热作用。通过油环本体外侧面的横截面为梯形的刮油刃的设计,强化刮油作用,有效降低机油消耗。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作用明显,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活塞环的弊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所述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依次从上到下排列;所述第一道气环截面为楔形桶面状,第二道气环截面为鼻形锥面状,所述第三道组合油环包括油环本体、刮油刃、螺旋撑簧和闩销,所述油环本体外侧壁密布小油孔,所述油环本体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小油孔相通,所述螺旋撑簧卡接在凹槽内,所述闩销位于凹槽开口处,所述闩销卡接在所述螺旋撑簧侧面,所述刮油刃开设在油环本体外侧面上,所述刮油刃横截面为梯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组合活塞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所述第一道气环、第二道气环和第三道组合油环依次从上到下排列;所述第一道气环截面为楔形桶面状,第二道气环截面为鼻形锥面状,所述第三道组合油环包括油环本体、刮油刃、螺旋撑簧和闩销,所述油环本体外侧壁密布小油孔,所述油环本体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小油孔相通,所述螺旋撑簧卡接在凹槽内,所述闩销位于凹槽开口处,所述闩销卡接在所述螺旋撑簧侧面,所述刮油刃开设在油环本体外侧面上,所述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张凯郭立刚汪会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