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伟雄专利>正文

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循环放大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81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36
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循环放大元件,属于电子元件的技术领域,用于检测红外线等。应用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连接,构成阵列式循环放大元件,以NPN和PNP两种放大系数测量方式,检测到光电管材料微观电子运动的电学参数,是8只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组成阵列式放大元件,结构组成是每只光电管发射极(E)与集电极(C)并联,基极(B)与基极(B)并联相接,测量电表以NPN方式,C端接入阵列式放大元件并联相接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端;E端与元件基极(B)相接,测量放大系数h值,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有效改善光电材料的能带宽度,放大系数h值有明显提高,灵敏度近似于异质结型晶体光电管。

Circulating amplifier element of array infrared photo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循环放大元件
属于电子元件的
,用于检测红外线等。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对红外线检测,在工业生产和日用家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远程监测,接收红外信号较微弱,需要提高检测灵敏度,增加接收红外线信号能量,设计测试高敏感度元件成为改进检测技术的关键。在红外检测中较多使用近红外和远红外波段,且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中波红外波段应用较少,主要缺少敏感的元器件和有效的接收检测方法,自然环境对信息干扰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应用红外线光电管,组成阵列式放大元件,测量出元件放大系数h值有明显提高。应用红外线光电管阵列式结构组成放大元件,有效改善光电管材料的能带宽度;当阵列式结构元件处于较高能级状态时,检测转换微光信号的同时被循环放大,灵敏度近似于异质结型晶体光电管。阵列式结构放大元件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红外探测向焦平面组件发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应用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连接,构成阵列式循环放大元件,以NPN和PNP两种放大系数测量方式,检测到光电管材料微观电子运动的电学参数。(1)8只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组成阵列式放大元件,见(附图4),结构组成是每只光电管发射极(E)与集电极(C)并联,基极(B)与基极(B)并联相接。测量电表以NPN方式,C端接入阵列式放大元件并联相接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端;E端与元件基极(B)相接,测量放大系数h值。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并联相接,电学测量的数值变化表明,光电管材料的能带结构得到改善,更好地转换红外线能量,室温条件下,以NPN方式,测量到与电子量子相匹配,高数值的循环放大系数h值。(2)1只红外线光电管以NPN方式测量放大系数,见(附图3)。红外线光电管发射极(E)与集电极(C)并联,接入测量电表c端,基极(B)与e端相接,测量放大系数h值。放大系数测量时,由于光电管光电材料能级大,需要用940nm红外线激发后,测量出放大系数h值。(3)1只红外线光电管以常用PNP方式测量放大系数,见(附图2)。红外线光电管发射极(E)接测量电表e端,集电极(C)接c端,基极(B)与b端相接,测量放大系数h值。测量的光电管材料能级比较大,存在过电量现象,用940nm红外线激发后,以PNP方式,检测到与高能级电子量子相匹配,等效于微观阻容循环作用,高数值的放大系数h值。光电管的放大作用与光电管的连接结构、测量方式有关,不同的连接方式,相应不同的测量方式。光电管对红外线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异质结型灵敏度更高,红外探测向焦平面组件发展。本专利技术应用红外线光电管,组成阵列式放大元件,有效改善光电管材料的能带宽度,在微光线环境中,测量出元件放大系数值为500-1200,比β值300的晶体管有明显的提高。SM0038-2D1GJ型晶体管对940nm红外线产生光电响应,晶体管被激发至较高能级状态,在微光条件下,测量出阵列式元件循环放大有较高的数值,灵敏度近似于异质结型晶体光电管。与现有技术比,在微光线环境中,测量出阵列式元件放大系数值为500-1200,比β值300的晶体管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对红外线光电管连接结构的设计,使红外线信号检测放大处于循环平衡,增加接收信号面积,检测效果得到改进。附图说明图1是普通光电三极管(PNP)放大系数β值测量;图2是新型光电三极管(PNP)放大系数β值测量,940nm红外线激发,测量出较高光电放大h值;图3是1只新型光电三极管(NPN)脚并联放大系数β值测量;图4是8只以上新型光电三极管(NPN)脚并联放大系数h值测量。室温条件保持较高h值;高效的光伏作用连接,成为红外平面接收设计,提高接收红外光波能量的优先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举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解释实现具体方式,对照附图说明在微光线环境中,测量出阵列式元件放大系数h值为500-1200。光电晶体管对红外线的响应灵敏度较高,用作灵敏检测红外线的元件,在检测信号的同时进行循环放大;产生的光伏作用,使检测的信号得到加强。对新型光电晶体管的电学测试表明,不同的连接方式,测量出多个能作比较和应用的参数。附图是测量方式,附表是相应测量数值。通常情况下对红外线检测,在工业生产和日用家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远程监测,接收红外信号较微弱,需要提高检测灵敏度,增加接收红外线信号能量,设计测试高敏感度元件成为改进检测技术的关键。在红外检测中较多使用近红外和远红外波段,且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中波红外波段应用较少,主要缺少敏感的元器件和有效的接收检测方法,自然环境对信息干扰较多。本专利技术应用红外线光电晶体管拼接,构成阵列式放大元器件,在室温下测量出很高的放大系数值,保持了红外线光电晶体管的特性。通过连接光电晶体管数量和方式的转换,有效改进晶体管的组成结构,从单只向平面阵列式转化,构造出灵敏度较高的循环放大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循环放大元件,应用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连接,构成阵列式循环放大元件,以NPN和PNP两种放大系数测量方式,检测到光电管材料微观电子运动的电学参数,其特征是8只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组成阵列式放大元件,结构组成是每只光电管发射极(E)与集电极(C)并联,基极(B)与基极(B)并联相接,测量电表以NPN方式,C端接入阵列式放大元件并联相接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端;E端与元件基极(B)相接,测量放大系数h值,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并联相接,电学测量的数值变化表明,光电管材料的能带结构得到改善,更好地转换红外线能量,室温条件下,以NPN方式,测量到与电子量子相匹配,高数值的循环放大系数h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循环放大元件,应用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连接,构成阵列式循环放大元件,以NPN和PNP两种放大系数测量方式,检测到光电管材料微观电子运动的电学参数,其特征是8只红外线光电管管脚并联组成阵列式放大元件,结构组成是每只光电管发射极(E)与集电极(C)并联,基极(B)与基极(B)并联相接,测量电表以NPN方式,C端接入阵列式放大元件并联相接的发射极(E)与集电极(C)端;E端与元件基极(B)相接,测量放大系数h值,阵列式红外线光电管并联相接,电学测量的数值变化表明,光电管材料的能带结构得到改善,更好地转换红外线能量,室温条件下,以NPN方式,测量到与电子量子相匹配,高数值的循环放大系数h值。2.一种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雄黎丝蕾汤华兴汤舒珺
申请(专利权)人:黎伟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