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彩霞专利>正文

截污设施及防污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653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提供了一种截污设施及防污染系统,截污设施包括固定装置和截污装置,截污装置包括若干可透水的截污部,每个截污部可对污水进行一次截污,各截污部均固定连接在固定装置上,各截污部之间能够形成间距,各截污部呈层叠设置,从而可对污水进行分次逐层截污,有助于提高净化效率。

Pollution interception facilities and anti-pollu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截污设施及防污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截污设施及防污染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包括直接污染物、河流自身和河道养护缺陷,其中,直接污染物的汇入,直接影响着河道的生态系统,对河流自身净化能力造成重大影响,并且为后续河道的养护带来巨大的负担。而截污不彻底是造成直接污染物汇入河道的主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截污的截污设施及防污染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截污设施,包括固定装置和截污装置,所述截污装置包括若干可透水的截污部,各所述截污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装置上,各所述截污部之间能够形成间距,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对所述截污装置进行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截污部呈层叠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部和第二截污部,所述第一截污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污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截污部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格栅,所述第二截污部包括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由透水材料构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部和第三截污部,所述第一截污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截污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截污部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格栅,所述第三截污部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可透水的承托层和设置在所述承托层内的滤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第二截污部和第三截污部,所述第二截污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截污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截污部包括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由透水材料构成,所述第三截污部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可透水的承托层和设置在所述承托层内的滤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截污装置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截污部、第二截污部、第三截污部;所述第一截污部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格栅,所述第二截污部包括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由透水材料构成,所述第三截污部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可透水的承托层和设置在所述承托层内的滤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芯包括滤料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滤芯的缝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滤料之间的气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截污部的上部分别连接有漂浮装置,各所述截污部的下部分别连接有配重。还提供一种防污染系统,包括排污管道和上述的截污设施,所述排污管道用于将污水引流至水体中,所述截污设施设置在所述排污管道的排水口处,所述固定装置能够将所述截污装置的两侧固定安装于所述排污管道的排水口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截污设施包括固定装置和截污装置,截污装置包括若干可透水的截污部,每个截污部可对污水进行一次截污,各截污部均固定连接在固定装置上,各截污部之间能够形成间距,各截污部呈层叠设置,从而可对污水进行分次逐层截污,有助于提高净化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图1为防污染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截污设施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截污部中滤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防污染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目前城市区的市政管网,大部分都是采用雨水和污水管道分流制,污水进入污水厂,雨水管汇聚后排入河道。雨水管靠重力输送,是半管流,因此雨水管的管径通常较大。所以降雨时,尤其暴雨时,初雨会把陆地上的垃圾、泥沙、尘土、油污等等排入河道,雨水流速快,对河道的冲击力很强,易破坏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冲刷河道底泥,将在水面上形成大量垃圾,这对河道的生态破坏力很强,后续需要打捞垃圾、补种沉水植物等等大量的修复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遇连续降雨,雨水持续冲击河道,水生植物就无法补种,河道的生态将难以恢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截污设施,用于对汇入河道的排水口进行截污,可避免直接污染物排入河流,减小排水对河道的冲击,保护河道生态。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专利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图1为防污染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同时参考图1、2,防污染系统,包括排污管道1和截污设施2,截污设施2设置在排污管道1的排水口处,截污设施2包括固定装置3和截污装置4,截污装置4包括若干可透水的截污部,各截污部均固定连接在固定装置3上,各截污部之间能够形成间距,固定装置3用于对截污装置4进行固定。截污装置4两侧分别连接于与固定装置3上,排污管道1用于将污水引流至水体(例如江、河、湖)中,固定装置3能够将截污装置4的两侧固定安装于排污管道1的排水口的两侧,从而使得截污装置4围绕在排污管道1的排水口外侧,可对排污管道1排出的污水进行透水截污,从而可避免污水中的污染物污染水体,并且,截污装置4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排污管道1排出的污水的流速避免了污水冲刷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冲击底泥。可将固定装置3固定安装在水岸边坡上,或者在排污管道1排水口处建设固定墙,固定装置3可固定安装在该固定墙5上。图3为截污设施2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并结合图1,截污设施2包括固定装置3和截污装置4,截污装置4包括若干可透水的截污部,每个截污部可对污水进行一次截污,各截污部均固定连接在固定装置3上,各截污部之间能够形成间距,各截污部呈层叠设置,从而可对污水进行分次逐层截污,有助于提高净化效率。图中所示实施方式中,截污装置4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截污部5、第二截污部6、第三截污部7,形成三层截污结构,可分三次依次对排入的污水进行截污过滤,可分别拦截不同体积大小或者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有助于提高截污效率。各截污部的上部分别连接有漂浮装置8,各截污部的下部分别连接有配重9,从而,可将各截污装置4展开在水体中。其中,第一截污部5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柔性格栅10,具体为柔性网格,例如渔网或采用尼绒丝编织形成的网状格栅10,第一截污部5具有弹性,当污水冲击时,该格栅10可以拦截较大的垃圾或者漂浮物,由于具有较好的弹性,该格栅10还可以缓冲污水流速,有效减缓污水对水体中水生植物的破坏以及对底泥的冲刷。格栅10的上端通过绳索连接漂浮装置8,使得网格顶端与水面相平。第二截污部6包括沉淀层11,沉淀层11由透水材料构成,例如帆布,帆布具有较差的透水性,污水从第一截污部5流出后汇聚在沉淀层11围成的区域内之后,从沉淀层11顶部溢流到该沉淀层11外,沉淀层11进一步减缓污水流速,污水中的沙子、泥土等在沉淀层11围成的区域内沉降,进一步净化污水,该沉淀层11围成的区域形成沉淀池。沉淀层11上部开设孔眼,通过绳索将孔眼与漂浮装置8相连,沉淀层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截污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截污装置,所述截污装置包括若干可透水的截污部,各所述截污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装置上,各所述截污部之间能够形成间距,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对所述截污装置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污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截污装置,所述截污装置包括若干可透水的截污部,各所述截污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装置上,各所述截污部之间能够形成间距,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对所述截污装置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设施,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截污部呈层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部和第二截污部,所述第一截污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污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截污部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格栅,所述第二截污部包括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由透水材料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第一截污部和第三截污部,所述第一截污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截污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截污部包括具有网格结构的格栅,所述第三截污部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可透水的承托层和设置在所述承托层内的滤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装置包括第二截污部和第三截污部,所述第二截污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截污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截污部包括沉淀层,所述沉淀层由透水材料构成,所述第三截污部包括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彩霞王璇孟宇
申请(专利权)人:龚彩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