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643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及其生产方法,其包括板坯加热工序、热轧工序、冷却及卷取工序、酸轧工序、连退工序、平整工序。能够实现一种成分体系生产屈强比<0.55及屈强比>0.70两种冷轧Q&P1180钢产品,其中屈强比<0.55的冷轧Q&P1180钢产品延伸率≥17.0%,适用于有深加工或冷加工成形和几何精度要求高的汽车结构件和加强件;屈强比>0.70的冷轧Q&P1180钢产品强塑积达到25.0GPa%以上,适用于碰撞时要求能以较低的变形量高效率地吸收冲击能量特性的汽车结构件和加强件。

A Cold Rolled Q&P1180 Steel with Different Yield Strength Ratio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中高速发展,但由此产生的高能耗以及高排放,正在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难题,这也是各国汽车工业所面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使得人们对现代汽车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节能于一体的新需求,要求既要实现轻量化,也要同时保证整车性能,因此通过设计优化整车结构以及应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方法成为汽车企业在研发新车型时追求的目标与导向。超高强钢在车身上的应用,顺应汽车轻量化趋势,可缓解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难题,有利于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Q&P钢(淬火—配分钢)作为最近十年来汽车用高强钢研究领域的热点钢种,已经被钢铁企业及汽车用钢领域公认为是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典型代表,世界范围的众多科研小组以及知名钢企的研究人员,对于这一类钢种从理论研究→工艺过程模拟→小批量工业试制→用户应用,均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探析。各家汽车主机厂对相同级别冷轧Q&P1180钢的订货量较少,每次约6~20吨,而国内外诸多钢铁企业,组织生产1炉高强钢为210吨,出铸坯约8~10支,能出成品卷8~10卷,每卷重约20~25吨。可见,充分考虑钢铁企业针对小批量冷轧Q&P1180钢的生产组织特点,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并有效地控制各工序段工艺参数,实现采用一种成分体系可生产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产品,不仅利于钢铁企业迅速消化钢坯库存,而且能够满足汽车产业多零件、多性能的特殊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现有公开的技术,对1180MPa强度级别的冷轧Q&P钢公开的生产方法、加工方法或制造方法非常少,而且只是针对一种特定强度级别的冷轧Q&P1180钢,进行生产方法、加工方法或制造方法的阐明,例如申请公布号CN104988391A和CN105886750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充分考虑钢铁企业针对冷轧Q&P1180钢的小批量生产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兼顾满足汽车主机配套厂家小批量订货,以及对0.80~2.00mm规格范围冷轧Q&P1180钢产品多零件、多性能的特殊需求,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并有效地控制各工序段的关键工艺参数,实现采用一种成分体系可生产屈强比<0.55及屈强比>0.70两种冷轧Q&P1180钢产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19~0.22%,Si:1.00~1.40%,Mn:2.00~2.30%,Nb:0.03~0.06%,Mo:0.20~0.35%,Alt:0.50~0.70%,并限制P≤0.008%,S≤0.005%,N≤0.005%,O≤0.003%,H≤2ppm,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具体的,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产品的厚度规格为0.80~2.00mm,包括<0.55及>0.70两种屈强比级别。具体的,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其中屈强比<0.55的冷轧Q&P1180钢产品具有低屈强比和高抗拉强度的特点,同时延伸率≥17.0%;屈强比>0.70的冷轧Q&P1180钢产品具有高屈强比和高抗拉强度的特点,同时强塑积达到25.0GPa%以上。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的生产方法,包括板坯加热工序、热轧工序、冷却及卷取工序、酸轧工序、连退工序、平整工序;钢坯厚度为230mm;其中热轧基料厚度热轧基料厚度≤2.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28mm;2.00mm<热轧基料厚度≤3.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2mm;3.00mm<热轧基料厚度≤4.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6mm;热轧基料厚度>4.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8mm。具体的,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及其生产方法,屈强比<0.55的冷轧Q&P1180钢产品的生产方法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控制各工序段的工艺参数:(1)板坯加热工序:将钢坯加热,设置均热段温度为1230~1260℃,均热段时间约40min,总在炉时间约为240min;(2)热轧工序:粗轧机和精轧机道次分配和各道次压下率由二级系统粗轧设定模型计算;粗轧出口温度1090~1120℃,精轧终轧温度890~920℃;(3)冷却及卷取工序:精轧结束后采取轧后前段层流冷却工艺,以约20℃/s的冷速冷却至680~710℃,进行卷取,并将卷取后的钢卷迅速置入保温坑中进行72h缓冷;(4)酸轧工序:酸洗上述热轧钢卷以去除氧化物,然后采用46.0~52.0%的压下量进行冷轧;(5)连退工序:将酸轧后的钢带进行连续退火,均热温度800~820℃,缓冷段结束温度680~700℃,快冷段结束温度350~370℃,过时效段温度340~350℃,终冷出炉温度≤160℃;(6)平整工序:将连续退火后的钢卷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控制在0.4~0.5%,然后卷取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成品钢卷。具体的,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及其生产方法,屈强比>0.70的冷轧Q&P1180钢产品的生产方法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控制各工序段的工艺参数:(1)板坯加热工序:将钢坯加热,设置均热段温度为1220~1250℃,均热段时间约30min,总在炉时间约为240min;(2)热轧工序:粗轧机和精轧机道次分配和各道次压下率由二级系统粗轧设定模型计算;粗轧出口温度1060~1090℃,精轧终轧温度860~890℃;(3)冷却及卷取工序:精轧结束后采取轧后前段层流冷却工艺,以约20℃/s的冷速冷却至660~690℃,进行卷取,并将卷取后的钢卷迅速置入保温坑中进行72h缓冷;(4)酸轧工序:酸洗上述热轧钢卷以去除氧化物,然后采用50.0~55.0%的压下量进行冷轧;(5)连退工序:将酸轧后的钢带进行连续退火,均热温度780~800℃,缓冷段结束温度670~690℃,快冷段结束温度330~350℃,过时效段温度320~340℃,终冷出炉温度≤160℃;(6)平整工序:将连续退火后的钢卷进行平整,平整延伸率控制在0.8~1.0%,然后卷取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成品钢卷。具体的,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其显微组织主要由马氏体/贝氏体、少量等轴状先共析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其中屈强比<0.55冷轧Q&P1180钢的先共析铁素体体积分数为16.0~28.5%,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8.5~15.6%;屈强比>0.70冷轧Q&P1180钢的先共析铁素体体积分数为14.9~22.4%,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7.3~13.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在充分考虑钢铁企业针对冷轧Q&P1180钢的小批量生产组织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兼顾满足汽车主机配套厂家小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19~0.22%,Si:1.00~1.40%,Mn:2.00~2.30%,Nb:0.03~0.06%,Mo:0.20~0.35%,Alt:0.50~0.70%,并限制P≤0.008%,S≤0.005%,N≤0.005%,O≤0.003%,H≤2ppm,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19~0.22%,Si:1.00~1.40%,Mn:2.00~2.30%,Nb:0.03~0.06%,Mo:0.20~0.35%,Alt:0.50~0.70%,并限制P≤0.008%,S≤0.005%,N≤0.005%,O≤0.003%,H≤2ppm,余量为Fe及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Q&P1180钢产品的厚度规格为0.80~2.00mm,包括<0.55及>0.70两种屈强比级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其特征在于,屈强比<0.55的冷轧Q&P1180钢产品延伸率≥17.0%,适用于有深加工/冷加工成形和几何精度要求高的汽车结构件和加强件;屈强比>0.70的冷轧Q&P1180钢产品强塑积达到25.0GPa%以上。4.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方法包括板坯加热工序、热轧工序、冷却及卷取工序、酸轧工序、连退工序、平整工序;钢坯厚度为230mm;其中热轧基料厚度热轧基料厚度≤2.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28mm;2.00mm<热轧基料厚度≤3.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2mm;3.00mm<热轧基料厚度≤4.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6mm;热轧基料厚度>4.00mm的粗轧出口坯厚为38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不同屈强比的冷轧Q&P1180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屈强比<0.55的冷轧Q&P1180钢产品的生产方法,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控制各工序段的工艺参数:(1)板坯加热工序:将钢坯加热,设置均热段温度为1230~1260℃,均热段时间约40min,总在炉时间约为240min;(2)热轧工序:粗轧机和精轧机道次分配和各道次压下率由二级系统粗轧设定模型计算;粗轧出口温度1090~1120℃,精轧终轧温度890~920℃;(3)冷却及卷取工序:精轧结束后采取轧后前段层流冷却工艺,以约20℃/s的冷速冷却至680~710℃,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英李洪翠段磊郝亮王硕丁中王乐亢业峰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