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07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池组其具有快速拆装功能,适于被置入于一车辆的一电池腔室内,电池组的后支柱包含一导引定位机构,导引定位机构固定于后支柱,且适于随着后支柱的转动而转动,导引定位机构界定出一导引槽,导引槽适于使车辆的一车体导柱进入。导引槽一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及一导向点,而第一通道在导向点连通于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异于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池组,尤其关于一种具有快速拆装功能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专利第M378858号公开一种现有电动车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配置布设于前轮及后轮之间的底盘骨架上,电池模块拆装时须使用工具,抬高车子与搬运台车的程序,拆装工序需时长且作业空间大,不利于日常电池充电更换或道路救援维修更换。中国台湾专利第I503253号公开另一种现有电动车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的底部包含滚子,并转动滚子陷落至凹陷部固定,但它不具支柱折收功能。中国台湾专利第I499532号公开另一种现有电动车的电池模块,电池模块的卡止臂其向闩锁轴的径向之外侧延伸,且卡止进入导沟部内的撞针,然而此结构仅单纯上锁,无滑动及支柱设计。因此,如何缩短拆装工序时程,并且能减少使用工具,抬高车子与搬运台车的程序,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目的,在于简化拆装工序,并且能缩短电池组拆装工序时程。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适于被置入于一车辆的一电池腔室内且电池组包含:一电池壳、一电连接器、至少一前支柱及至少一后支柱。电连接器设于电池壳的一端。前支柱以一前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电池壳的侧面的前端。后支柱以一后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电池壳的侧面的后端。后支柱包含一导引定位机构,导引定位机构固定于后支柱,且适于随着后支柱的转动而转动,导引定位机构界定出一导引槽,导引槽适于使车辆的一车体导柱进入。导引槽一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及一导向点,而第一通道在导向点连通于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异于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于一实施例中,导引槽构成该车体导柱从该第一通道在该导向点转向后再进入该第二通道的结构。于一实施例中,后支柱在解锁位置时适于往制锁方向转动至制锁位置,使导引定位机构勾住且牵引车体导柱,使车体导柱进入第二通道的一底端,藉以带动电池组前进移动。较佳的情况是,第二通道的底端适于限制车体导柱,而能够固锁电池组。于一实施例中,后支柱在制解锁位置时适于往一解锁方向转动至解锁位置,使导引定位机构牵引车体导柱,使车体导柱退出第二通道,藉以带动电池组后退移动。于一实施例中,前支柱包含一支撑导柱,支撑导柱适于进入车辆的一车体导槽。较佳的情况是,支撑导柱适于被车体导槽的牵引,而在车体导槽的两个不同位置呈现一折收状态或一放下状态。于一实施例中,电池组更包含多个轮子,该些轮子分别设于前支柱及后支柱的一自由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适于被置入于一车辆的一电池腔室内且电池组包含:一电池壳、一电连接器、至少一前支柱及至少一后支柱。电连接器设于电池壳的一端。前支柱以一前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电池壳的侧面的前端。后支柱以一后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电池壳的侧面的后端。前支柱包含一支撑导柱,支撑导柱适于进入车辆的一车体导槽。较佳的情况是,支撑导柱适于被车体导槽的牵引,而在车体导槽的两个不同位置呈现一折收状态或一放下状态。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相较于先前技术所达成的功效在于,缩短电池组拆装工序时程,并且能减少手工具搬运台车的使用,或避免顶高车辆的步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及电池组关系的示意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前支柱的支撑导柱嵌入于车辆的车体导槽的不同状态的剖面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的车体导柱嵌入于电池组的后支柱的导引定位机构的不同状态的剖面图。附图标号:100车辆110电池腔室120车体导槽121平坦部122弯曲部128车体导柱200电池组210电池壳220支柱模块221前支柱222后支柱223前旋转轴224后旋转轴227支撑导柱228导引定位机构230电连接器241轮子280导引槽281第一通道282第二通道283导向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及电池组关系的示意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立体图。如图1及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组200组装于车辆100的电池腔室110中。而且,当要拆装时,可以将电池组200直接推进且拉出车辆100的舱门。一电池组(batterypack)200通常包含一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及一电池壳210,电池壳210界定出一腔室用以容置电池模块。电池模块(未图示)包含多个圆柱形电池芯、至少一支架(cellholder)及多数的电极片。该些支架界定多个容置空间用以放置并固定电池芯,该些电池芯分别在该些支架的长方向及宽方向堆叠。该些电极片分别设于电池芯的两端,用以使该些电池芯并联或串联而形成多个电池芯阵列。电池组200更包括一支柱模块220及一电连接器230。支柱模块220设于电池壳210用以支撑电池组200,电连接器230设于电池壳210的一端,用以与车辆100的电连接器(未图示)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支柱模块220包含两根前支柱221以及两根后支柱222。该些前支柱221及后支柱222的一端在前旋转轴223可旋转地设于电池壳210。于一实施例中,支柱模块220较佳地可以更包含至少一轮子241。轮子241分别设于该些前支柱221及后支柱222的另一端亦即自由端,轮子241在地面上滚动,能够让使用者推动电池组200,而不需要用手抬着搬运电池组200,而可以节省人的体力。于一实施例中,电池组200更包括至少一支撑导柱227。前支柱221的支撑导柱227设置于该些前支柱221的外侧,并且支撑导柱227是从前支柱221的外侧面向外突出而形成。如图1所示,车辆100的车体包含车体导槽120。当要将电池组200组装于车辆100的电池腔室110内时,使用者先推动电池组200,通过轮子241转动,将电池组200移动至电池腔室110的入口,并使支撑导柱227进入于车体导槽120的入口后,再将电池组200沿着车体导槽120推进电池腔室110内。电池组200推进或拉出电池腔室110的舱门时,除了车辆100的滑轨或车体导槽120提供定位外,前支柱221的支撑导柱227被车辆100的车体导槽120牵引及带动,而自动地收折于电池组200的侧边;或放下而使轮子241着地,因此可以避免人员误动作并节省收纳作业时间与空间。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前支柱的导柱嵌入于车辆的车体导槽的不同状态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于一实施例中,车体导槽120包含一弯曲部122及一平坦部121。图3的(a)部分显示电池组200将要进入车体导槽120的状态,此时前支柱221呈放下状态,前支柱221的长轴方向平行于电池组200的下表面的法线方向y,而与电池组200的下表面垂直。图3的(b)部分显示电池组200已进入车体导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适于被置入于一车辆的一电池腔室内,该电池组包含:一电池壳;一电连接器,设于该电池壳的一端;至少一前支柱,以一前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该电池壳的一侧面的前端;及至少一后支柱,以一后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该电池壳的该侧面的后端,其中,该至少一后支柱包含一导引定位机构,该导引定位机构固定于该至少一后支柱,且适于随着该至少一后支柱的转动而转动,该导引定位机构界定出一导引槽,该导引槽适于使该车辆的一车体导柱进入,且该导引槽一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及一导向点,而该第一通道在该导向点连通于该第二通道,且该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异于该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适于被置入于一车辆的一电池腔室内,该电池组包含:一电池壳;一电连接器,设于该电池壳的一端;至少一前支柱,以一前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该电池壳的一侧面的前端;及至少一后支柱,以一后旋转轴为支点可旋转地设于该电池壳的该侧面的后端,其中,该至少一后支柱包含一导引定位机构,该导引定位机构固定于该至少一后支柱,且适于随着该至少一后支柱的转动而转动,该导引定位机构界定出一导引槽,该导引槽适于使该车辆的一车体导柱进入,且该导引槽一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及一导向点,而该第一通道在该导向点连通于该第二通道,且该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相异于该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槽构成该车体导柱从该第一通道在该导向点转向后再进入该第二通道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后支柱在一解锁位置时适于往一制锁方向转动至一制锁位置,使该导引定位机构勾住且牵引该车体导柱,使该车体导柱进入该第二通道的一底端,藉以带动该电池组前进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通道的该底端适于限制该车体导柱,而能够固锁该电池组。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世泽
申请(专利权)人:太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