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扬远专利>正文

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5159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包括定子、转子、输入控制器与机座。所述定子由永磁体与电磁体组成;所述转子由转体与转轴组成,转体采用铁磁材料或部分采用铁磁材料并具有可被磁化端之N极或S极切向吸动的形状或结构;所述转子的工作状态决定磁化端之N极或S极的消除除与恢复。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采用超导线圈。所述超导线圈采用液氮高温超导线材绕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超导能以显而易见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输出大于输入的情形。

A method of converting an electrothermal device into an electr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输出大于输入的电热装置(201410258328.3、201420309889.7)包括定子、转子、输入控制器与机座。所述定子由永磁体与电磁体组成,永磁体外置于电磁体一端的周围或对接于电磁体铁芯的一端,外置或对接于电磁体一端的永磁体可在电磁体铁芯的另一端磁化出N极或S极,可磁化出N极或S极的磁化端对着转子并与转子保持有一定的空隙。所述转子由转体与转轴组成,转体采用铁磁材料或部分采用铁磁材料并具有可被磁化端之N极或S极切向吸动的形状或结构。由转子的工作状态决定输入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的输入控制器连接通电可产生电磁消除磁化端之N极或S极、断电可恢复磁化端之N极或S极的电磁体线圈。输出大于输入的的实现过程(采用人工启动)是:断电后(一定时间内),外置永磁体通过电磁体铁芯在磁化端磁化出N极或S极——切向吸动转体。在此过程中,转体转动并做功对外输出部分机械能。通电后(一定时间内),电磁体产生电磁消除外置永磁体通过电磁体铁芯在磁化端磁化出的N极或S极——解除铁芯磁化端径向吸住转体的永磁力——在磁化端制造零磁力,转体可在上述运动所产生的既有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转动并顺利越过铁芯的磁化端。在此过程中,由于转体越过铁芯磁化端所处的环境为零磁力环境,因此,转体转动或越过铁芯磁化端时丝毫不会引起线圈中输入电流发生变化,输入的电能全部转变为热能——线圈发热。如此不断循环(依靠输入控制器控制),电热装置就可以不断地发热、不断地转动,即不断地、交替地输出热能和机械能。由于输入的电能可以全部转变为热能输出,因此,在遵循能量守恒的基础上通过通、断电的输出之和(热能+动能)便可实现输出大于输入。然而,针对上述输出大于输入的建立,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不考虑各种阻力损耗的情况下,输入的能量等于输入的能量。而审请人在技术方案中声称,输入的电能全转换为线圈的热能;转体会不断地转动下去,即输出大于输入,其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提炼”一下输出大于输入的电热装置的工作过程:(1)、通电时输入:电能(线圈),输出:热能(线圈)。电能的输入与热能的输出是在通电状态下在同一线圈中完成的。由于通电导致磁化端的磁力为零,因而转体可利用惯性顺利地越过磁化端(首轮转动时转体的惯性由人工启动“提供”,从第二个轮回开始转体的惯性由切向吸引“提供”。但是,如果人工启动以“熊的力量”进行时,则在第二、三个轮回中除了切向吸引所“提供”的惯性之外,还可能含有人工启动所“提供”的“残余”惯性,从而导致转体前几轮的转速快些。过后,转体便进入匀速“时代”)。同时,由于磁化端的磁力为零,因而转体越过磁化端时不会导致输入线圈的电流发生任何变化,输入的电能可百分之百转为热能输出——该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毋容置疑。特别指出的是,无论转体动还是不动,只要接通直流电源、只要线圈输入电流——只要装置输入电能,则电能百分之百转为热能输出的守恒过程都在那里。(2)、断电时断电时,磁化端的磁力获得恢复,转体(其中一转棒)即被磁化端切向吸引。转体被磁化端切向吸引的过程无疑是转体获得动能的补充过程。有了动能的补充,不仅空气阻力、摩擦力等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对外做功”,例如扫风散热。显然,转体选择在断电的情况下被磁化端切向吸引,是本专利技术的根本所在,或曰是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举。只有这样,才能让输入的电能百分之百转为热能输出——让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变得明明白白;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看出转体被磁化端切向吸引而获得动能的补充过程没有破坏电能→热能的守恒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表明输入大于输入建立于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之上。(3)、一个通、断电过程通电时,输入:电能,输出:热能。断电时,输出:动能。那么,一个通、断电过程有:输入:电能;输出:热能+动能。由于电能=热能,则热能+动能>电能,输出大于输入。当通、断电过程持续不断时,电热装置便不断地循环工作。前面说过,输入的电能百分之百转为热能输出并不受转体补充动能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前者发生于通电时,而后者发生在断电时。这也是上面提到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根本所在,或曰是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举”。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输出大于输入是一种综合结果(叠加),因而不存在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需要说明的是,关注与讨论通电时“电能→热能的守恒过程”与断电时的“切向吸引”转体才是重中之重。当所述(电热装置)线圈若采用超导线圈时,则一个通、断电过程有:(1)、通电时,输入:零电能,输出:零热能;(2)、断电时,输出:动能>0(来自转体的被切向吸引。工作原理同上)。由于电能=热能=0,则热能(0)+动能>电能(0),输出大于输入。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包括定子、转子、输入控制器与机座。所述定子由永磁体与电磁体组成,永磁体外置于电磁体一端的周围或对接于电磁体铁芯的一端,外置或对接于电磁体一端的永磁体可在电磁体铁芯的另一端磁化出N极或S极,可磁化出N极或S极的磁化端对着转子并与转子保持有一定的空隙。所述转子由转体与转轴组成,转体采用铁磁材料或部分采用铁磁材料并具有可被磁化端之N极或S极切向吸动的形状或结构。由转子的工作状态决定输入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的输入控制器连接通电可产生电磁消除磁化端之N极或S极、断电可恢复磁化端之N极或S极的电磁体线圈。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采用超导线圈。所述超导线圈采用液氮高温超导线材绕制。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显著优点与积极效果:首先是采用超导不仅同样可以实现输出大于输入,而且还能以显而易见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输出大于输入的情形;其次是由超导开发的电动装置在产业制造上已具备生产条件。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简单的实施例来表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包括定子、转子、输入控制器与机座。所述定子由永磁体与电磁体组成,永磁体外置于电磁体一端的周围或对接于电磁体铁芯的一端,外置或对接于电磁体一端的永磁体可在电磁体铁芯的另一端磁化出N极或S极,可磁化出N极或S极的磁化端对着转子并与转子保持有一定的空隙。所述转子由转体与转轴组成,转体采用铁磁材料或部分采用铁磁材料并具有可被磁化端之N极或S极切向吸动的形状或结构。由转子的工作状态决定输入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的输入控制器连接通电可产生电磁消除磁化端之N极或S极、断电可恢复磁化端之N极或S极的电磁体线圈。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采用超导线圈。所述超导线圈采用液氮高温超导线材绕制。所述液氮高温超导线材宽4-5mm、厚0.2mm;所述超导线圈置于液氮容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包括定子、转子、输入控制器与机座。所述定子由永磁体与电磁体组成,永磁体外置于电磁体一端的周围或对接于电磁体铁芯的一端,外置或对接于电磁体一端的永磁体可在电磁体铁芯的另一端磁化出N极或S极,可磁化出N极或S极的磁化端对着转子并与转子保持有一定的空隙。所述转子由转体与转轴组成,转体采用铁磁材料或部分采用铁磁材料并具有可被磁化端之N极或S极切向吸动的形状或结构。由转子的工作状态决定输入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的输入控制器连接通电可产生电磁消除磁化端之N极或S极、断电可恢复磁化端之N极或S极的电磁体线圈。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采用超导线圈。所述超导线圈采用液氮高温超导线材绕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使电热装置变成电动装置的方法,包括定子、转子、输入控制器与机座。所述定子由永磁体与电磁体组成,永磁体外置于电磁体一端的周围或对接于电磁体铁芯的一端,外置或对接于电磁体一端的永磁体可在电磁体铁芯的另一端磁化出N极或S极,可磁化出N极或S极的磁化端对着转子并与转子保持有一定的空隙。所述转子由转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远
申请(专利权)人:李扬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