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承载有一排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线缆组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接脚,所述线缆组件包括一排线缆及接地组件,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包覆于中心导体外的内绝缘层、包覆于内绝缘层外的接地层及包覆于接地层外的外绝缘层,其中所述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脚一一连接于所述一排线缆的中心导体,所述接地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一排线缆上方与下方的第一接地件与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第二接地件接触所述一排线缆的接地层。如此设置,电连接器的线缆不易松脱且提高接地效果。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线缆不易松脱且具有良好接地效果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204947245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的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上下分开设置的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及位于第一、二端子模组之间的第三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一排导电端子以及射出成型在导电端子上的第一绝缘块,第二端子模组包括一排导电端子以及射出成型在导电端子上的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块上的连接部、自连接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对接腔内的弹性接触部及自连接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由于导电端子的尾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从而使得线缆焊接在电连接器的外部,容易使线缆松脱。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线缆不易松脱且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承载有一排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线缆组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接脚,所述线缆组件包括一排线缆及接地组件,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包覆于中心导体外的内绝缘层、包覆于内绝缘层外的接地层及包覆于接地层外的外绝缘层,所述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脚一一连接于所述一排线缆的中心导体,所述接地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一排线缆上方与下方的第一接地件与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第二接地件接触所述一排线缆的接地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线缆接地层上下被第一、第二接地件固定,可以防止线缆松脱且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除线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线缆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6是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组装图。图8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图9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B-B线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图12是如图11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如图10所示电连接器沿C-C线的剖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接触部21接脚22干涉部23线缆组件3线缆31中心导体310内绝缘层311接地层312外绝缘层313接地组件32第一接地件33搭接部330低板部331倾斜部332高板部333料带切割面334凸包335主体部336第二接地件34固定件36金属外壳4屏蔽板6水平部60弹性侧臂61第一弹性臂62第二弹性臂63侧壁7第一台阶部71第二台阶部72端壁8对接腔9端子安装槽91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线缆组件3’高板部333’金属外壳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3介绍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承载有一排导电端子2的绝缘本体1及线缆组件3。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两侧壁7、连接两侧壁7的两端壁8及由两侧壁7与两端壁8围设形成的向前开口的对接腔9。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干涉部23、自干涉部23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1及自干涉部23向后延伸的接脚22。线缆组件3包括一排线缆31及接地组件32,每一线缆31包括中心导体310、包覆于中心导体310外的内绝缘层311、包覆于内绝缘层311外的接地层312及包覆于接地层312外的外绝缘层313。一排导电端子2的接脚22一一连接于一排线缆31的中心导体310。接地组件32包括分别位于一排线缆31上方与下方的第一接地件33与第二接地件34,第一接地件33、第二接地件34接触一排线缆31的接地层312。每排线缆31的接地层312由第一接地件33与第二接地件34上下锡焊固定。如此设置,使线缆31不易松脱,提高了接地效果。参图7,电连接器100设有包覆于绝缘本体1的金属外壳4。第一接地件33包括纵长的主体部336、在主体部336两端向前延伸的搭接部330及在邻近搭接部330处的料带切割面334。搭接部330被夹持在绝缘本体1与金属外壳4之间。搭接部330自后向前依次包括低板部331、自低板部331向前倾斜延伸的倾斜部332以及自倾斜部332向前延伸的高板部333。金属外壳4通过倾斜部332从后往前导引安装至绝缘本体1,便于安装,提高了安装便捷性。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与上述一排导电端子2及接地组件32对称分布的另一排导电端子2及接地组件32。参图8,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用于固定每排线缆31前端、接地组件32及接脚22的固定件36。固定件36由胶水凝固形成。如此设置,可以增强线缆31、接地组件32及接脚22之间的固持力,提高电连接器100的插拔次数,增加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参图3,电连接器100设有位于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屏蔽板6。屏蔽板6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水平部60、自水平部60向前倾斜突伸入对接腔9的第一弹性臂62与第二弹性臂63及自水平部60两端向下弯折且向前倾斜突伸入对接腔9的弹性侧臂61。屏蔽板6的弹性侧臂61与金属外壳4点焊连接,从而提高屏蔽效果。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绝缘本体1的侧壁7两端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一台阶部71及自第一台阶部71向后延伸的第二台阶部72,第一台阶部71、第二台阶部72及侧壁7位于不同平面。绝缘本体1的对接腔9内设有纵向排列的若干端子安装槽91,导电端子2自后向前安装于端子安装槽91,且导电端子2的干涉部23与侧壁7干涉配合。第一接地件33的低板部331与第二台阶72接触,第一接地件33的高板部333被第一台阶部71与金属外壳4夹持。高板部333设有向上突起的凸包335,凸包335抵持于金属外壳4,通过凸包335使金属外壳4固定线缆组件3,防止中心导体310与导电端子2的接脚22连接断裂,同时提高接地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00’也可采用如下结构。请参照图10至图13所示,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高板部333’与金属外壳4’点焊连接,金属外壳4’直接焊接于高板部333’。如此设置,可以简化高板部333’结构,提高金属外壳4’与高板部333’的连接强度,防止固定后的线缆组件3’因多次插拔而松脱,同时提高接地效果。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凡是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承载有一排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线缆组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接脚,所述线缆组件包括一排线缆及接地组件,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包覆于中心导体外的内绝缘层、包覆于内绝缘层外的接地层及包覆于接地层外的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脚一一连接于所述一排线缆的中心导体,所述接地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一排线缆上方与下方的第一接地件与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第二接地件接触所述一排线缆的接地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承载有一排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及线缆组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及接脚,所述线缆组件包括一排线缆及接地组件,每一所述线缆包括中心导体、包覆于中心导体外的内绝缘层、包覆于内绝缘层外的接地层及包覆于接地层外的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排导电端子的接脚一一连接于所述一排线缆的中心导体,所述接地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一排线缆上方与下方的第一接地件与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第二接地件接触所述一排线缆的接地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第一接地件在其两端设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被夹持在绝缘本体与金属外壳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向前延伸,其自后向前依次包括低板部、自低板部向前倾斜延伸的倾斜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祥,钟伟,朱建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