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432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系统,包括总开关、分开关和连接在总开关与分开关之间的接线排,所述接线排包括绝缘壳体、零线母排和相线母排,所述零线母排和相线母排均固定在绝缘壳体上,零线母排上固定设置有零线接线端,相线母排上固定设置有相线输入端和相线输出端,相线母排通过相线输入端与总开关的总出线端连接,相线母排通过相线输出端与分开关的分进线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总开关与分开关之间设置特定结构的接线排来代替了现有技术中总开关与分开关之间采用的全导线连接方式或全母排连接方式,既提升了各导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和连接稳定性,又能在减少母排用量的前提下降低空间占用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气开关连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线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配电系统里,总开关与分开关的前后级关系构成配电电路的基本管理体系,即总开关管理分开关,分开关管理负载或下一级开关。电源先进入总开关,再由总开关分配给被它管理的分开关,分开关随后连接至负载或下级电路管理体系。总开关与分开关之间的导体连接方式通常有全母排连接、全电缆连接、电缆+母排连接、全导线连接几种。特别是在配电箱中,基本使用全导线连接、全母排连接这两种方式,总开关与分开关的这两种连接方式分别如下:1、全导线连接方式,如图19所示,主导线(单根或多根)连接在总开关1的总出线端3和分开关10的分进线端18之间,分开关与分开关之间用并连导线连接。但其存在着如下缺陷:①主导线外径和横截面比较大,线头的横截面通常是纯圆形或螺旋多绞圆形,在总开关总出线端作线头压接时,总出线端的压接口形状与主导线线头横截面的外圆轮廓匹配度很低,使得压接时真实有效的接触面积小于标准接触面积,总开关较大的工作电流从该较小的接触面通过,在压接处易因高密度电流而产生超标的工作热量,总出线端和主导线线头因此出现异常升温、引起接触不良、甚至烧毁开关和线路。②分开关中的一小部分分开关的分进线端起到中转点的跳板作用,中转点同时压接着主导线的另一端线头和最少一条并连导线,并连导线的另一端再连接到其它分开关及其并连小组;分进线端所压的二种线头大小不相等,端口压力不平衡易导至分进线端压接变形和失稳,必须要动用人为方法来平衡及压紧二种线头,但始终没有二个线头大小相等时压接得可靠,故这是一个故障隐患点。③主导线的另一端线头和并连导线的线头之间基本不属于紧贴住的直接连接关系,而主要是通过分进线端口进行中转连接,总开关的输出电流经主导线全部传送至该分进线端,分进线端电流中的小部分分流给这个分进线端对应的分开关,大部分电流则经分进线端中转传递给本端口所连的并连导线及其之后的那部分分开关;所有分开关的额定电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总开关小得多的,分开关的分进线端的电流承载能力比总开关的总进线端小,承担总开关的总输出电流时常常超过分开关分进线端的安全承载范围,安全性较低,因此这小部分分开关的分进线端易发生超载发热,严重时易产生连接不良,易出打火故障、甚至超温烧毁。④其它分开关之间,需要用并连导线并连,不论并连导线的直径是否相等,并连导线在压接后也易因时效失稳而致故障,甚至导线与连线端口均烧毁。⑤大部分分开关的分进线端都连接二条导线的线头,始终比只接一个线头的分进线端故障率高。2、全母排连接方式,主母排一端只与总开关的总出线端连接,另一端不与分开关连接,而是与横向母排连接,再从横向母排上通过分支小排连接到分开关的进线端。这种方式优于全导线连接方式,故障率低。但是因造价昂贵、制作难度高而在配电箱中很少应用。其不足之处是占用空间大、母排用量大、母排裸露部分多、绝缘难度大、操作非常麻烦、造价昂贵、实际操作性差等等。并且,上述两种连接方式的共同不足之处在于:连接于总开关总出线端的无论是主导线还是主母排,要连接到分开关的分进线端,必须要绕行布线或布排,通常会从总开关的内侧、外侧、背面绕行,这一绕,从空间占用、材料用量、电气安全性、电气稳定性、可操作性、操作技术难度等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往不利方向跃迁。另外,配电系统里作为电路保护装置的隔离开关、微型断路器、微型漏电断路器,以及与它们配合使用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等电器元件,都有电源进线端和出线端。其中,隔离开关、微型断路器、微型漏电断路器在电路中均可单独使用,即能完成相应的保护功能。并且它们的进线端均在上方,出线端均在下方,电源先从上方接入进线端,再从下方的出线端输出,这种进出线端口的方位设置方式简称上进下出方式。而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需与隔离开关或微型断路器配合使用,才能完成完整的保护功能,隔离开关加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完成电源隔离和过欠压保护及电路断合功能,微型断路器加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完成过载短路分断和过欠压保护功能。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进线端和出线端的具体上下位置之设置,因生产商或保护器的具体生产型号不同而出现不统一的情况,有的是上进下出方式,有的是下进上出方式。单独就电路保护功能来说,不论隔离开关、微型断路器、微型漏电断路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等保护装置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设置在哪里,只要能完整的连接导线就能实现应有的电路保护功能。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上进下出方式的隔离开关、微型断路器、微型漏电断路器在电路中作为分开关时,上端进电源线,下端出线至负载很实用,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它们作为二级或多级保护电路中的总开关时,上进下出的端口设置方式就体现出了较多的弊端,这包括从连线数量、连接工作量、连接技术高低需求、连接速度、连接效率、导线使用量、连接占用空间量、连接美观度、批量连接的一致性、综合生产成本等方面体现出来。其中,作为二级或多级保护电路中的总开关时有以下几种连线方式:1,如图20-22所示,隔离开关、微型断路器、微型漏电断路器本身体积较小,当作为总开关1时,其连接的导线11截面积通常不大,小体积总开关(以下简称总开关)的总出线端的输出导线绕行至分开关10,比大体积大接线的塑壳开关作总开关时输出导线绕行要容易得多,因此常将总开关与分开关并排在同一排的位置上,只有当开关总1与分开关10相加的总长度不协调或空间不允许时再将多出的分开关10放于第二及其它排上。而且总开关1通常习惯性的设置在开关排的最左侧,少数情况时会居于右侧或中部。总开关1的总进线端2连接电源总进线,总开关1下方的总出线端3连接输出导线11(单条或多条),无论总开关1居于左侧或右侧,总开关1总出线端3的输出导线11均经从总开关1的外侧转接、或内则转接、或后方(背部)翻转绕行至分开关10上方的分进线端进行输入连接(分开关也是上进下出),分开关与分开关之间通过并线或并母线排方式实现全部连接。这种经从总开关的外侧、或内则、或后方翻转绕行导线的方式,其特征是连线数量多、连接工作量大、连接技术需求高、连接速度慢、连接效率、导线使用量大、连接占用空间量大、连接美观度差、批量连接的一致性差、综合生产成本高、连接效果差、安全性不高、故障点多、易受振动影响电气稳定性。2,如图23-24所示,当电路中需要总的过欠压保护功能时,隔离开关、微型断路器仍作为总开关,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9设置在总开关1与分开关10之间。总开关1下方的总出线端3连接导线11至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进线端,再由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9的出线端用输出导线11连接至分开关组,分开关10之间相互连接。当为上进下出方式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9时,总开关1下方的总出线端3的输出导线11由总开关1的外侧转接、或内则转接、或后方(背部)向上绕行进入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9上方的进线端,再由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9下方出线端的输出导线11,又再次从总开关1的外侧、或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9的内侧或后方绕行,才连接至分开关组,这比只有单独的总开关输出导线绕行还多了一组绕行导线,其复杂程度更甚、所需空间更大、稳定性势必降低;只有下进上出方式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因其进线端和总开关的总出线端都在下方,所以总开关下方总出线端的输出导线就像门对门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开关(1)、分开关(10)和连接在总开关(1)与分开关(10)之间的接线排,所述接线排包括绝缘壳体(19)、零线母排(12)和相线母排(13),所述零线母排(12)和相线母排(13)均固定在绝缘壳体(19)上,零线母排(12)上固定设置有零线接线端,相线母排(13)上固定设置有相线输入端(14)和相线输出端(15),相线母排(13)通过相线输入端(14)与总开关(1)的总出线端(3)连接,相线母排(13)通过相线输出端(15)与分开关(10)的分进线端(1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开关(1)、分开关(10)和连接在总开关(1)与分开关(10)之间的接线排,所述接线排包括绝缘壳体(19)、零线母排(12)和相线母排(13),所述零线母排(12)和相线母排(13)均固定在绝缘壳体(19)上,零线母排(12)上固定设置有零线接线端,相线母排(13)上固定设置有相线输入端(14)和相线输出端(15),相线母排(13)通过相线输入端(14)与总开关(1)的总出线端(3)连接,相线母排(13)通过相线输出端(15)与分开关(10)的分进线端(18)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母排(12)位于相线母排(13)的上方,所述相线输入端(14)和相线输出端(15)均垂直固定在相线母排(13)的下方,所述零线接线端垂直固定在零线母排(12)的上方和/或下方,且零线接线端垂直固定在零线母排(12)的下方时,零线母排(12)上的零线接线端与相线母排(13)上的相线输入端(14)和相线输出端(15)均错位绝缘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线接线端包括零线输入端(16)和零线输出端(17),所述零线输入端(16)、零线输出端(17)、相线输入端(14)和相线输出端(15)均为扁平或扁曲结构,且相线输入端(14)的横截面积大于相线输出端(15)的横截面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线母排(13)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为多根时,多根母排依次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程孝均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可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