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24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20
本公开提供一种场效应晶体管,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阱区,阱区中包括沟道区、LDD区、和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源区与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的漏区;位于沟道区上的栅氧化层和多晶硅栅极;位于多晶硅栅极两侧的侧壁间隔物;其中,LDD区注入有氟离子,栅氧化层位于LDD区域上方和靠近LDD区的部分厚度增加5埃以上。注入的氟离子取代栅极氧化物中的氧,被取代的氧原子继续和硅反应,使得LDD区域靠近栅极附近的氧化层厚度增加;在器件操作时,可降低栅极与LDD区间的电场,减少热载子效应所产生的漏电流,提升器件操作时的可靠度,使器件工作寿命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场效应晶体管
本公开涉及晶体管
,具体涉及一种场效应晶体管。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晶体管结构中,当器件通道尺寸进入微米世代下,器件在主动操作过程中,临界电压会因高浓度漏极区与阱区交界附近的势垒在高漏极偏压作用下更加减少,引起漏致势垒降低(DIBL,Drain-InducedBarrierLowering)效应,使得短通道效应变得更为严重,因此引入了轻掺杂漏极区(LDD,LightlyDopedDrain)设计。然而随着半导体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器件沟道尺寸进入纳米级别时,由于PN结分布空间缩短以与栅极氧化层厚度不断微缩数个奈米距离时,更加深了短通道效应以及热载子注入效应对器件特性的影响,对下一世代组件开发设计上的挑战更加困难。因此,如何有效抑制短沟道效应所造成临界电压的大幅降低,以及如何抑制热载子注入效应所带来的器件操作特性的恶化,增加器件操作寿命的可靠度,成为非常重要课题且亟须解决。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场效应晶体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热载子注入效应产生漏电流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阱区,所述阱区中包括沟道区、LDD区、和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源区与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的漏区;位于所述沟道区上的栅极氧化物和多晶硅栅极;位于所述多晶硅栅极两侧的侧壁间隔物;其中,所述LDD注入有氟离子,栅氧化层位于LDD区域上方和靠近LDD区域的部分厚度增加5埃以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氟离子注入的剂量大于等于1015cm-2,注入角度小于90度的多角度注入,注入能量为低能量。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壁间隔物为SiN或SiO。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预先注入的卤素离子会取代栅极氧化物中的氧,使得被取代的氧原子继续和硅反应,使得LDD区域靠近栅极附近的氧化层厚度增加,在器件操作时,将可降低栅极与LDD区间的电场,减少热载子效应所产生的漏电流,提升器件操作时的可靠度。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公开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A-2O示出本公开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个阶段的剖面图。图3示出氟离子进入二氧化硅层后之化学反应示意图。图4示出靠近LDD区的氧化层增厚的局部示意图。图5示出热载子注入效应下漏电流路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图1为本公开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步骤102,提供半导体衬底。该半导体衬底可以是硅衬底,对于NMOS(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硅衬底具有P阱区,对于PMOS(P-Metal-Oxide-Semiconductor,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该硅衬底具有N阱区。步骤104,在半导体衬底上生长栅氧化层,该栅氧化层可以是二氧化硅。可以通过热生长或者沉积的方法产生栅氧化物。在升温环境里,通过外部供给高纯氧气使之与硅衬底反应,可以在硅片上得到一层热生长的氧化层。沉积的氧化层可以通过外部供给氧气和硅源,使它们在腔体中反应,从而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硅薄膜。步骤106,在栅氧化层上沉积多晶硅层。步骤108,进行光刻形成栅极。在多晶硅层上涂上光刻胶,利用光掩模通过曝光和显影在光刻胶层上刻画几何图形结构,然后通过刻蚀工艺将光掩模上的图形转移到多晶硅层上,形成栅极。步骤110,沉积栅极介电层并刻蚀形成LDD间隔物。该LDD间隔物可以为氮化硅(SiN)或氧化硅(SiO)。步骤112,在LDD区域进行注入角度小于90度的氟(F)离子注入。步骤114,进行Halo(晕环)和LDD离子注入。对于NMOS的LDD离子注入,注入元素可以为砷(As);对于PMOS的LDD离子注入,注入元素可以是硼(B)。步骤116,进行侧壁介电层沉积并刻蚀形成侧壁间隔物。该侧壁间隔物可以为SiN或SiO。步骤118,进行源/漏区离子注入并进行快速退火,例如是尖峰退火(SpikeAnnealing)。通过上述处理后,栅氧化层位于LDD区域上方和靠近LDD区的部分厚度增加5埃以上,可以是5-10埃,6-8埃、或11-15埃。上述实施例中,这些预先注入的氟离子将会取代栅极氧化物(如二氧化硅)中的氧,使得被取代的氧原子继续和硅反应,使得LDD区域靠近栅极附近的氧化层厚度增加,在器件操作时,将可降低栅极与LDD区间的电场,减少热载子效应所产生的漏电流,提升器件操作时的可靠度,使器件工作寿命增加。下面参考图2A至2N介绍根据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方法各个阶段的截面图。参考图2A,在硅衬底200上沉积衬垫氧化(padoxide)层201。参考图2B,进行阱区注入,在衬底上形成阱区202。其中,对于NMOS进行P型注入,对于PMOS进行N型注入。参考图2C,进行阈值电压调整(thresholdVoltageadjustment)注入。参考图2D,进行退火并去除衬垫氧化层201。参考图2E,进行栅氧化层203生长。栅氧化层203可以是二氧化硅。参考图2F,进行多晶硅层204沉积。参考图2G,进行离子注入。其中,对于NMOS进行磷离子(Phosphorus)注入,对于PMOS可以进行硼离子(Boron)注入。参考图2H,进行退火。参考图2I,进行光罩蚀刻,形成绝缘栅204,定义出沟道区。参考图2J,进行栅极介电层沉积并进行蚀刻,形成L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阱区,所述阱区中包括沟道区、LDD区、和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源区与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的漏区;位于所述沟道区上的栅氧化层和多晶硅栅极;位于所述多晶硅栅极两侧的侧壁间隔物;其中,所述LDD区注入有氟离子,所述栅氧化层位于LDD区域上方和靠近LDD区的部分厚度增加5埃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阱区,所述阱区中包括沟道区、LDD区、和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源区与具有第二掺杂类型的漏区;位于所述沟道区上的栅氧化层和多晶硅栅极;位于所述多晶硅栅极两侧的侧壁间隔物;其中,所述LDD区注入有氟离子,所述栅氧化层位于LDD区域上方和靠近LDD区的部分厚度增加5埃以上。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叡
申请(专利权)人: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