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承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406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承重结构,包括承重梁和位于承重梁下方的承重柱,所述承重梁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的梁体,相邻梁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包括相互套接的外套体和内套体,内套体轴心固定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外套体内,加强筋与外套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的外侧边缘包覆在内套体的外侧,承重柱连接在外套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承重梁的承重能力,减少承重柱的数量。

A Building Bea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承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构建筑
,尤其是一种建筑承重结构。
技术介绍
钢构建筑以其建造周期短、成本低等优势,在库房、车间等建筑中大量使用。由于钢构建筑的承重梁有型钢搭接制成,在大跨度的状态下容易出现形变,所以需要底部密集布置承重柱,这会直接影响钢构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承重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承重梁的承重能力,减少承重柱的数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承重结构,包括承重梁和位于承重梁下方的承重柱,所述承重梁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的梁体,相邻梁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包括相互套接的外套体和内套体,内套体轴心固定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外套体内,加强筋与外套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垫的外侧边缘包覆在内套体的外侧,承重柱连接在外套体上。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靠近承重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通槽,外套体内侧设置有与通槽一一对应的安装槽,加强筋上固定有与安装槽一一对应的弧形肋板,弧形肋板与通槽过盈配合,弧形肋板的底端固定在安装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弧形肋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安装有扭簧。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垫远离承重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凹槽与通槽交错排列,外套体内侧固定有与凹槽一一对应的限位销。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柱与相邻梁体之间连接有拉筋。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柱顶部设置有圆台形塔顶,拉筋的底端与圆台形塔顶的侧面连接,拉筋与圆台形塔顶的侧面相互垂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梁体连接部,利用内外套套接的方式实现梁体的连接,从而在套接处实现对振动和形变的缓冲吸收,避免梁体过度受力。将承重柱与连接部连接,可以直接对连接部进行撑托。连接部底部的弧形肋板用来对连接部的形变进行缓冲,提高连接部的抗扭强度。弧形肋板上的条形通孔一方面可以降低连接部本身的重量,另外利用扭簧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部的抗振抗扭性能。凹槽与限位销的配合可以降低梁体的轴向扭动,同时利用凹槽与通槽的交错设置,可以提高缓冲垫与内外套体的整体连接强度。拉筋用来提高承重柱的横向支撑强度,拉筋与圆台形塔顶的侧面相互垂直,可以改善拉筋与承重柱连接位置的受力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结构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梁体;2、连接部;3、外套体;4、内套体;5、加强筋;6、缓冲垫;7、圆台形塔顶;8、承重柱;9、通槽;10、安装槽;11、弧形肋板;12、条形通孔;13、扭簧;14、凹槽;15、限位销;16、拉筋。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4,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承重梁和位于承重梁下方的承重柱8,所述承重梁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的梁体1,相邻梁体1之间通过连接部2连接,连接部2包括相互套接的外套体3和内套体4,内套体4轴心固定有加强筋5,加强筋5位于外套体3内,加强筋5与外套体3之间设置有缓冲垫6,缓冲垫6的外侧边缘包覆在内套体4的外侧,承重柱8连接在外套体3上。缓冲垫6靠近承重柱8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通槽9,外套体3内侧设置有与通槽9一一对应的安装槽10,加强筋5上固定有与安装槽10一一对应的弧形肋板11,弧形肋板11与通槽9过盈配合,弧形肋板11的底端固定在安装槽10内。弧形肋板11上开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条形通孔12,条形通孔12内安装有扭簧13。缓冲垫6远离承重柱8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凹槽14,凹槽14与通槽9交错排列,外套体3内侧固定有与凹槽14一一对应的限位销15。承重柱8与相邻梁体1之间连接有拉筋16。承重柱8顶部设置有圆台形塔顶7,拉筋16的底端与圆台形塔顶7的侧面连接,拉筋16与圆台形塔顶7的侧面相互垂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承重梁的承重能力,提高钢构建筑内的空间利用率。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承重结构,包括承重梁和位于承重梁下方的承重柱(8),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的梁体(1),相邻梁体(1)之间通过连接部(2)连接,连接部(2)包括相互套接的外套体(3)和内套体(4),内套体(4)轴心固定有加强筋(5),加强筋(5)位于外套体(3)内,加强筋(5)与外套体(3)之间设置有缓冲垫(6),缓冲垫(6)的外侧边缘包覆在内套体(4)的外侧,承重柱(8)连接在外套体(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承重结构,包括承重梁和位于承重梁下方的承重柱(8),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的梁体(1),相邻梁体(1)之间通过连接部(2)连接,连接部(2)包括相互套接的外套体(3)和内套体(4),内套体(4)轴心固定有加强筋(5),加强筋(5)位于外套体(3)内,加强筋(5)与外套体(3)之间设置有缓冲垫(6),缓冲垫(6)的外侧边缘包覆在内套体(4)的外侧,承重柱(8)连接在外套体(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6)靠近承重柱(8)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通槽(9),外套体(3)内侧设置有与通槽(9)一一对应的安装槽(10),加强筋(5)上固定有与安装槽(10)一一对应的弧形肋板(11),弧形肋板(11)与通槽(9)过盈配合,弧形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宏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