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包括两个预制墙板、模板组件、拉片组件;所述预制墙板预埋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具有凸出于所述预制墙板的连接部;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角模板和两个定位模板,所述角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墙板之间,两个定位模板分别设置在两个预制墙板的前侧,所述定位模板和所述角模板配合夹持所述连接部;所述拉片组件包括对拉片、楔形塞、受力件,所述对拉片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对拉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受力件连接时,所述定位孔部分显露在所述模板组件的外侧,所述楔形塞嵌设在所述定位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能够降低铝模结构的固定难度,有效缩短建筑施工的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
技术介绍
铝模结构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是目前建筑行业的趋势。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在建筑的拐角位置现场浇筑连接梁,通过该连接梁连接所述拐角位置两侧的两面墙板,而浇筑该连接梁则需要使用铝模结构。现有技术中的铝模结构,其拼缝位置需要使用对拉组件进行加固,这种加固方式需要在墙板中设置预埋套筒,利用该预埋套筒与铝模结构上的固定孔对位连接固定。但是,现场经常出现由于预埋套筒发生歪斜,预埋套筒难以与铝模结构上的固定孔对位连接,大大增加了模板组件的难度,延长建筑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旨在降低铝模结构的固定难度,有效缩短建筑施工的工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所述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包括两个预制墙板、模板组件、拉片组件;其中,所述预制墙板预埋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具有凸出于所述预制墙板表面的连接部;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角模板和两个定位模板,所述角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墙板之间,两个所述定位模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前侧,并且,所述定位模板和所述角模板配合夹持所述连接部;所述拉片组件包括对拉片和楔形塞,所述对拉片设有定位孔,所述对拉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通过受力件连接,所述定位孔部分显露在所述模板组件的外侧,所述楔形塞嵌设在所述定位孔内。优选地,所述预埋件还具有预埋部,所述预埋部呈长条状设置,并沿所述预制墙板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预埋部的中部,以使得所述预埋件呈T形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自所述预制墙板的板面显露出的长度为15mm~40mm。优选地,所述定位模板和/或所述角模板的侧壁设有供所述对拉片插入的拉片孔。优选地,所述角模板的侧壁自所述拉片孔朝背向所述定位模板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定位模板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配合形成所述拉片孔,在所述定位模板与所述角模板分离后,所述预埋件容留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优选地,所述楔形塞呈平板状设置,所述楔形塞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逐渐增大,相应地,所述定位孔呈长条状并沿所述对拉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楔形塞呈圆锥状设置,相应地,所述定位孔的宽度朝远离所述预埋件的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优选地,所述楔形塞贯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防脱孔,在所述楔形塞部分嵌入所述防脱孔后,可通过防脱插件插置在所述楔形塞嵌入部分上的防脱孔以定位。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贯设有连接孔,所述对拉片贯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间隔设置的对拉孔;所述受力件的两端均设有连接锁扣,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锁扣与所述连接孔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锁扣与所述对拉孔连接。优选地,所述拉片组件还包括防脱插件,所述楔形塞贯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防脱孔,在所述楔形塞部分嵌入所述防脱孔后,可通过所述防脱插件插置在所述楔形塞嵌入部分上的防脱孔以定位。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通过在预制墙板设置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具有凸出于所述预制墙板表面的连接部,模板组件的定位模板和所述角模板配合夹持所述连接部,在利用拉片组件的对拉片与所述连接部通过受力件连接时,所述对拉片的定位孔部分显露在所述模板组件的外侧,所述楔形塞嵌设在所述定位孔内,增大楔形塞嵌入该定位孔的长度,可迫使对拉片从定位模板和角模板之间向外移动,从而对拉片和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将所述受力件拉紧。装配完成后,楔形塞卡在模板组件的外侧,所述受力件处于拉紧状态,从而将所述模板组件固定。由此可见,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无需要求预埋件预埋位置与模板组件的连接位置精准对位,大大降低铝模结构的固定难度,有效缩短建筑施工的工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拉片组件和预埋件装配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楔形塞其中一种结构设计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图5中与楔形塞适配的拉片的示意图;图9为图5中楔形塞另一种结构设计方式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与楔形塞适配的拉片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300定位模板100预制墙板310第二凹槽110预埋件400拉片组件111预埋部410对拉片112连接部411定位孔1121连接孔412对拉孔200角模板420楔形塞210第一凹槽430受力件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能够降低铝模组件的固定难度,有效缩短建筑施工的工期。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10,包括两个预制墙板100、模板组件、拉片组件400;其中,预制墙板100的侧部预埋有预埋件110,预埋件110具有凸出于预制墙板100表面的连接部112;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角模板200和两个定位模板300,角模板200设置在两个预制墙板100之间,两个定位模板300分别设置在两个预制墙板100的前侧,并且,定位模板300和角模板200配合夹持连接部112;拉片组件400包括对拉片410和楔形塞420,对拉片410设有定位孔411,当对拉片410的一端穿过定位模板300和角模板200之间,而与连接部112通过受力件430连接时,该定位孔411部分显露在所述模板组件的外侧,楔形塞420嵌设在定位孔411内。具体而言,两个预制墙板100形成建筑的拐角位置两侧的两面墙体,角模板200设置在两个预制墙板100之间,用以浇筑形成连接两个预制墙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预埋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具有凸出于所述预制墙板表面的连接部;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角模板和两个定位模板,所述角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墙板之间,两个所述定位模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前侧,并且,所述定位模板和所述角模板配合夹持所述连接部;拉片组件,所述拉片组件包括对拉片、楔形塞、受力件,所述对拉片设有定位孔,当所述对拉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受力件连接时,所述定位孔部分显露在所述模板组件的外侧,所述楔形塞嵌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预埋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具有凸出于所述预制墙板表面的连接部;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角模板和两个定位模板,所述角模板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墙板之间,两个所述定位模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墙板的前侧,并且,所述定位模板和所述角模板配合夹持所述连接部;拉片组件,所述拉片组件包括对拉片、楔形塞、受力件,所述对拉片设有定位孔,当所述对拉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受力件连接时,所述定位孔部分显露在所述模板组件的外侧,所述楔形塞嵌设在所述定位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还具有预埋部,所述预埋部呈长条状设置,并沿所述预制墙板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预埋部的中部,以使得所述预埋件呈T形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自所述预制墙板的板面显露出的长度为15mm~4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板和/或所述角模板的侧壁设有供所述对拉片插入的拉片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装配式建筑的对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模板的侧壁自所述拉片孔朝背向所述定位模板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定位模板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城住工装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