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02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胎冠陆地部的偏磨损并且能够发挥优异的操纵稳定性的轮胎。该轮胎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形成非对称花纹的胎面部(2)。胎面部(2)包含:外侧胎肩主沟(3A)、外侧胎冠主沟(4A)以及内侧胎冠主沟(4B)、外侧胎冠陆地部(8A)、以及中央胎冠陆地部(8C)。在外侧胎冠陆地部(8A)设置有第一外侧胎冠刀槽(26)、和第二外侧胎冠刀槽(27)。在中央胎冠陆地部(8C)设置有第一中央胎冠刀槽(45)、和第二中央胎冠刀槽(46)。第二外侧胎冠刀槽(27)配置为经由外侧胎冠主沟(4A)而与第一中央胎冠刀槽(46)光滑地连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胎冠刀槽的轮胎。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抑制充气轮胎的胎肩陆地部的偏磨损,提出了在上述胎肩陆地部设置沿轮胎轴向延伸的胎肩刀槽的方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820号公报然而,近年来,伴随着车辆的高性能化,不仅要求耐磨损性能的提高,还要求操纵稳定性的提高。专利技术者们进行各种实验的结果得出了以下的见解,即改善配置于胎冠陆地部的胎冠刀槽,由此能够维持胎冠陆地部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胎冠陆地部的偏磨损并且能够发挥优异的操纵稳定性的轮胎。本专利技术是涉及轮胎,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形成非对称花纹的胎面部,上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冠主沟以及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内侧胎冠主沟、被区分在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之间的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被区分在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之间的中央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的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朝向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在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的第一中央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朝向上述外侧胎冠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中央胎冠刀槽,上述第二外侧胎冠刀槽配置为经由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胎面部包含: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内侧胎肩主沟、以及被区分在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之间的内侧胎冠陆地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包含:以1.5mm以上的宽度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向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侧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的多个胎冠横纹沟;以及从每个上述胎冠横纹沟的上述内端延伸至上述内侧胎冠主沟的宽度小于1.5mm的第一内侧胎冠刀槽,每个上述第一内侧胎冠刀槽配置为经由上述内侧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二中央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向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侧延伸并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的宽度小于1.5mm的多个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胎冠横纹沟的轮胎轴向的长度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的轮胎轴向的长度长。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向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侧延伸并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的宽度小于1.5mm的多个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配置为经由上述内侧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以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朝向弯曲,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以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朝向弯曲。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以比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小的曲率半径弯曲。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内侧胎冠刀槽以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朝向弯曲,上述第二中央胎冠刀槽以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朝向弯曲。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内侧胎冠刀槽以比上述第二中央胎冠刀槽小的曲率半径弯曲。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外侧胎冠刀槽在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连通的连通部,以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而宽度递增的方式,至少一方的刀槽壁与胎面接地面之间被倒角。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在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连通的连通部,以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而宽度递增的方式,至少一方的刀槽壁与胎面接地面之间被倒角。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外侧胎冠刀槽在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连通的连通部,轮胎周向的一侧的刀槽壁被倒角,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在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连通的连通部,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刀槽壁被倒角。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在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连通的连通部,以随着朝向上述内侧胎冠主沟而宽度递增的方式,至少一方的刀槽壁与胎面接地面之间被倒角。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外侧胎冠刀槽包含:细刀槽部、以及宽度比上述细刀槽部宽的粗刀槽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粗刀槽部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细刀槽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比上述粗刀槽部的轮胎轴向的长度长。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粗刀槽部的深度比上述细刀槽部的深度深。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二外侧胎冠刀槽包含:第一刀槽部、以及深度比上述第一刀槽部浅的第二刀槽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设置于轮胎赤道上,上述第二中央胎冠刀槽在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而不跨越轮胎赤道。本专利技术是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形成非对称花纹的胎面部的轮胎。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与外侧胎肩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冠主沟以及与外侧胎冠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内侧胎冠主沟、被区分在外侧胎肩主沟与外侧胎冠主沟之间的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被区分在外侧胎冠主沟与内侧胎冠主沟之间的中央胎冠陆地部。这样的轮胎在直行行驶时以及转弯时,存在对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中央胎冠陆地部作用相对大的接地压的趋势,所以配置于上述陆地部的刀槽,对耐偏磨损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的贡献大。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外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外侧胎冠陆地部的第一外侧胎冠刀槽、和从外侧胎冠主沟朝向外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外侧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以及第二外侧胎冠刀槽缓和外侧胎冠陆地部的接地时的形变,抑制其偏磨损。另外,第二外侧胎冠刀槽与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一起进一步缓和外侧胎冠陆地部的外侧胎冠主沟侧的刚性。因此,外侧胎冠陆地部例如即使在接地压没有变得足够高的转弯初期的状态下,也容易追随路面,进而能够得到优异的初期响应性。另一方面,第二外侧胎冠刀槽在外侧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所以外侧胎冠陆地部在外侧胎肩主沟侧具有高的刚性。因此,外侧胎冠陆地部例如在对轮胎作用有足够的接地负载的转弯中期,能够发挥大的侧偏力,进而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中央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中央胎冠陆地部的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和从内侧胎冠主沟朝向外侧胎冠主沟延伸并且在中央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中央胎冠刀槽。这样的中央胎冠陆地部发挥与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相同的作用,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外侧胎冠刀槽配置为经由外侧胎冠主沟而与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所以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以及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容易打开,进一步缓和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中央胎冠陆地部的外侧胎冠主沟侧的刚性,所以能够得到更优异的初期响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中央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以及第一中央胎冠刀槽的放大图。图5的(a)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形成非对称花纹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冠主沟、以及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内侧胎冠主沟、被区分在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之间的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被区分在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之间的中央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的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朝向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在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的第一中央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朝向上述外侧胎冠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中央胎冠刀槽,上述第二外侧胎冠刀槽配置为经由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7 JP 2017-226868;2017.12.25 JP 2017-247291.一种轮胎,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并且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形成非对称花纹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冠主沟、以及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内侧胎冠主沟、被区分在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之间的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被区分在上述外侧胎冠主沟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之间的中央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的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外侧胎冠主沟朝向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在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完全横切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的第一中央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朝向上述外侧胎冠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中央胎冠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的第二中央胎冠刀槽,上述第二外侧胎冠刀槽配置为经由上述外侧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一中央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邻接并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内侧胎肩主沟、以及被区分在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之间的内侧胎冠陆地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包含:以1.5mm以上的宽度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向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侧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的多个胎冠横纹沟;以及从每个上述胎冠横纹沟的上述内端延伸至上述内侧胎冠主沟的宽度小于1.5mm的第一内侧胎冠刀槽,每个上述第一内侧胎冠刀槽配置为经由上述内侧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二中央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向上述内侧胎冠主沟侧延伸并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的宽度小于1.5mm的多个第二内侧胎冠刀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胎冠横纹沟的轮胎轴向的长度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的轮胎轴向的长度长。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内侧胎冠主沟向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侧延伸并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的宽度小于1.5mm的多个第三内侧胎冠刀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杉将史川崎雄三川之上贵裕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