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02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维持湿路性能并且能够发挥优异的噪声性能的轮胎。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2)。胎面部(2)包含被胎冠主沟(4)与内侧胎肩主沟(3B)区分的内侧胎冠陆地部(8B)。在内侧胎冠陆地部(8B)设置有多个胎冠横纹沟(34)、第一内侧胎冠刀槽(36)、从内侧胎肩主沟(3B)向胎冠主沟(4)侧延伸并在内侧胎冠陆地部(8B)内具有内端的多个第二内侧胎冠刀槽(37)、以及从胎冠主沟(4)向内侧胎肩主沟(3B)侧延伸并在内侧胎冠陆地部(8B)内具有外端的多个第三内侧胎冠刀槽(38)。胎冠横纹沟(34)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比第二内侧胎冠刀槽(37)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长。

ty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发挥优异的噪声性能的轮胎。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充气轮胎中,为了兼得干路以及湿路这双方路面的操纵稳定性,而指定胎肩主沟以及中央主沟的宽度的总和的方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0047号公报然而,设置于胎面部的沟、刀槽尽管能够提高湿路性能,但是存在使行驶时的噪声增大这样的问题。专利技术者们基于各种实验的结果得到了以下见解,即改善配置于被主沟区分的陆地部的沟以及刀槽的配置等,由此能够维持湿路性能并且提高噪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湿路性能并且能够发挥优异的噪声性能的轮胎。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上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以及内侧胎肩主沟、在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以及被上述胎冠主沟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区分的内侧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多个胎冠横纹沟,其以1.5mm以上的宽度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第一内侧胎冠刀槽,其从每个上述胎冠横纹沟的上述内端向上述胎冠主沟延伸且宽度小于1.5mm;多个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其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且宽度小于1.5mm;以及多个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其从上述胎冠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且宽度小于1.5mm,上述胎冠横纹沟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长。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胎冠横纹沟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为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的105%~120%。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外端位于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内端靠上述胎冠主沟侧的位置,上述胎冠横纹沟的上述内端在轮胎轴向上,位于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内端与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外端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胎面部包含:被上述胎冠主沟和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区分的外侧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胎冠主沟向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延伸的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胎冠主沟延伸并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分别设置于经由上述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二外侧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的上述胎冠主沟侧的内侧边缘以及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侧的外侧边缘均被倒角。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的上述胎冠主沟侧的内侧边缘以及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侧的外侧边缘均被倒角。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胎冠主沟的沟宽比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以及上述外侧胎肩主沟这两者的沟宽宽。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比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宽。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外侧胎冠刀槽包含:细刀槽部、以及宽度比上述细刀槽部宽的粗刀槽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粗刀槽部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粗刀槽部具有比上述胎冠横纹沟短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设置多个上述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上述第一外侧胎冠刀槽分别设置于经由上述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一内侧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胎冠横纹沟的沟宽随着朝向上述胎冠主沟侧而递减。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内侧胎冠刀槽包含:第一刀槽部、以及具有比上述第一刀槽部浅的深度的第二刀槽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一刀槽部具有与上述胎冠横纹沟相同的深度。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二刀槽部配置于上述第一刀槽部的上述胎冠横纹沟侧。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以及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分别被中断而没有跨越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以及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分别具有比上述第一内侧胎冠刀槽短的轮胎轴向的长度。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以及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以相同的朝向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大。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以及内侧胎肩主沟、在外侧胎肩主沟与内侧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以及被胎冠主沟与内侧胎肩主沟区分的内侧胎冠陆地部。这样的轮胎在直线行驶时,存在对内侧胎冠陆地部作用有相对大的接地压的趋势,所以配置于内侧胎冠陆地部的沟以及刀槽非常有助于湿路性能以及噪声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以1.5mm以上的宽度从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的多个胎冠横纹沟、从每个胎冠横纹沟的内端向胎冠主沟延伸的且宽度小于1.5mm的第一内侧胎冠刀槽、从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在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的且宽度小于1.5mm的多个第二内侧胎冠刀槽、以及从胎冠主沟延伸并在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的且宽度小于1.5mm的多个第三内侧胎冠刀槽。胎冠横纹沟与内侧胎肩主沟配合,提高内侧胎冠陆地部附近的排水性。另外,第一内侧胎冠刀槽、第二内侧胎冠刀槽以及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利用各自的边缘在湿路路面上提供摩擦力。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对内侧胎冠陆地部作用有相对大的接地压,所以通过上述沟以及刀槽的作用,能够显著地提高湿路性能。另外,第一内侧胎冠刀槽、第二内侧胎冠刀槽以及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由于宽度小于1.5mm,所以在接地时几乎不产生泵吸噪声。并且,第一内侧胎冠刀槽、第二内侧胎冠刀槽以及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由于适当地缓和内侧胎冠陆地部的刚性,所以能够减小陆地部接地时的击打音。因此,能够得到优异的噪声性能。并且,胎冠横纹沟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构成为比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长。由此,胎冠横纹沟的边缘接地时的击打音、以及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的边缘接地时的击打音的频带分散,进而提高噪声性能。另外,长度比刀槽长的胎冠横纹沟也能够期待高的排水性。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能够维持湿路性能并且能够发挥优异的噪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内侧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图4的(a)是图3的H-H线剖视图,图4的(b)是图3的I-I线剖视图,图4的(c)是图3的J-J线剖视图。图5是图3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以及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的放大图。图6的(a)是图3的B-B线剖视图,图6的(b)是图3的C-C线剖视图。图7的(a)是图3的E-E线剖视图,图7的(b)是图3的F-F线剖视图,图7的(c)是图3的G-G线剖视图。图8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图9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图10是图9的D-D线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12是比较例1的内侧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图13是比较例2的内侧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图14是参考例的外侧胎冠陆地部以及内侧胎冠陆地部的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以及内侧胎肩主沟、在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以及被上述胎冠主沟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区分的内侧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多个胎冠横纹沟,其以1.5mm以上的宽度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第一内侧胎冠刀槽,其从每个上述胎冠横纹沟的上述内端向上述胎冠主沟延伸且宽度小于1.5mm;多个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其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且宽度小于1.5mm;以及多个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其从上述胎冠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且宽度小于1.5mm,上述胎冠横纹沟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长。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7 JP 2017-226871;2017.11.27 JP 2017-226861.一种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沟以及内侧胎肩主沟、在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冠主沟、以及被上述胎冠主沟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区分的内侧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多个胎冠横纹沟,其以1.5mm以上的宽度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第一内侧胎冠刀槽,其从每个上述胎冠横纹沟的上述内端向上述胎冠主沟延伸且宽度小于1.5mm;多个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其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内端且宽度小于1.5mm;以及多个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其从上述胎冠主沟延伸并且在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且宽度小于1.5mm,上述胎冠横纹沟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胎冠横纹沟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为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的105%~1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外端位于比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内端靠上述胎冠主沟侧的位置,上述胎冠横纹沟的上述内端在轮胎轴向上,位于上述第二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内端与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的上述外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被上述胎冠主沟和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区分的外侧胎冠陆地部,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设置有:从上述胎冠主沟向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延伸的第一外侧胎冠刀槽、以及从上述胎冠主沟延伸并在上述外侧胎冠陆地部内具有外端的第二外侧胎冠刀槽,上述第三内侧胎冠刀槽分别设置于经由上述胎冠主沟而与上述第二外侧胎冠刀槽光滑地连续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胎冠陆地部的上述胎冠主沟侧的内侧边缘以及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侧的外侧边缘均被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轮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真人若杉将史大村裕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