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用舵机手,包括舵机、手指组件和拇指,手指组件和拇指分别与舵机形成驱动连接,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一转盘;手指组件的一端与舵机的机罩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转盘形成固定连接;拇指的下端与转盘之间设有一联动装置,联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拇指、转盘相铰接;通过控制所述舵机正反旋向,使转盘和联动装置分别驱使手指组件和拇指呈现开合两种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采用一个舵机带动的儿童用假肢手,舵机带动力量小,且不具有自锁功能,可以很好的防止儿童伤害自己或他人,安全可靠;同时,整个舵机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非常适合帮助儿童训练肌肉的收缩,完成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抓握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用舵机手
本技术涉及仿生手
,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用舵机手。
技术介绍
肌电假肢手可以取代残缺的肢体,能为上肢缺失残疾人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是目前康复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有假肢手通常采用至少两个减速器或齿轮啮合方式完成拇指与手指间的开合控制动作,其夹持力度大,不利于儿童的佩戴。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6393656U中公开了一种机械手,其在每个手指上分别设置一个驱动用舵机,其驱动和夹持力度,由于每位儿童都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这部分人群在使用舵机手时,往往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容易对自己造成夹持伤害,对儿童的心理造成创伤,产生心理抵触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假肢手在儿童人群中的使用。另外,对于儿童使用者来讲,更需要保持整个舵机手具有轻便型的特点,否则将不利于这部分群体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用舵机手,具有轻便型和防夹持的特点,可以自动完成对舵机手的开合动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用舵机手,包括舵机、手指组件和拇指,所述手指组件和拇指分别与所述舵机形成驱动连接,所述舵机的驱动轴上固定一转盘;所述手指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舵机的机罩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盘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拇指的下部与所述机罩的另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所述拇指的下端与所述转盘之间设有一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的拇指、转盘相铰接;通过控制所述舵机正反旋向,使所述转盘和联动装置分别驱使所述手指组件和拇指呈现开合两种状态。优选地,所述联动装置为一换向连杆,所述换向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拇指的下端及所述转盘形成旋转铰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舵机的机罩的驱动侧形成一凹槽,所述舵机的驱动轴伸出至所述凹槽中,所述转盘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拇指通过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转盘为一扇形结构,其扇形的圆心位置套置固定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手指组件和换向连杆分别靠近所述转盘的两侧边设置。所述手指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所述小指的下端与所述机罩的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所述食指的下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手指组件中的各手指上及所述拇指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装饰层。所述机罩上还设有散热孔。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A.本技术仅采用了一个舵机带动的儿童用假肢手,舵机带动力量小,且不具有自锁功能,可以很好的防止儿童伤害自己或他人,安全可靠;同时,舵机手可以帮助儿童训练肌肉的收缩,也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抓握功能。B.本技术只有一个开合功能,四根手指形成一个整体,同时运动,结构简单。通过舵机驱动转盘逆时针旋转时,手指组件逆时针旋转,同时拇指顺时针旋转,实现闭合功能;舵机驱动转盘顺时针旋转时,实现张开功能,通过转盘和换向连杆即可实现了舵机手的开合功能,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非常适合于儿童群体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舵机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儿童用舵机手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拆分图。附图标记说明:1-舵机11-驱动轴2-手指组件21-食指,22-中指,23-无名指,24-小指3-拇指;4-转盘5-机罩51-凹槽;52-散热孔6-联动装置;7-第一转轴;8-装饰层;9-销钉;10-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用舵机手,包括舵机1、手指组件2和拇指3,其中的手指组件2和拇指3分别与舵机1形成驱动连接,舵机1的驱动轴11上固定一转盘4;手指组件2的一端与舵机1的机罩5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转盘4形成固定连接;拇指3的下部与机罩5的另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拇指3的下端与转盘4之间设有一联动装置6,联动装置6分别与拇指3、转盘4相铰接;通过控制舵机1正反旋向,使转盘4和联动装置6分别驱使手指组件2和拇指3呈现开合两种状态,采用舵机作为作为驱动装置,可以避免舵机手对使用者或他人造成伤害。由于舵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在机罩5上还设有用来散热的散热孔52。本技术所采用的联动装置6优选为一换向连杆,换向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拇指3的下端及转盘4形成旋转铰接。当然,这里的联动装置6还可以采用齿轮啮合结构,通过齿轮传动方式实现对拇指旋转方向的控制,进而达到开合控制的目的,这里对于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通过采用换向连杆使整个舵机手的驱动部分更加简单,并显著减少整个舵机手的重量,非常有利于儿童佩戴使用。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在舵机1的机罩5的驱动侧形成一凹槽51,舵机1的驱动轴11伸出至凹槽51中,转盘4固定在驱动轴11上;拇指3通过第一转轴7设置于凹槽51的两侧壁上,拇指3可以绕第一转轴7作旋转运动。另外,本技术中的转盘4为一扇形结构,其扇形的圆心位置套置固定于舵机的驱动轴11上;手指组件2和换向连杆分别靠近转盘4的两侧边设置。这里的手指组件2包括一体成型的食指21、中指22、无名指23和小指24,如图4所示,小指24的下端与机罩5一侧面的转轴10形成旋转连接,食指21的下端与转盘4固定连接。当然,这里的手指组件还可以为其中的1根食指,或食指和中指2根,还或者其中的3根手指,这里不再赘述。同时还在手指组件2中的各手指上及拇指3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装饰层8,可以在不改变舵机手手指的情况下,只改变舵机手装饰层8来适应不同的手套尺寸,这样只改变舵机手的装饰层就可以形成不同型号的舵机手。本技术仅采用一个舵机带动的儿童用假肢手,舵机驱动力量小,且不具有自锁功能,可以很好的防止儿童伤害自己或他人。同时,舵机手可以帮助儿童训练肌肉的收缩,也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抓握功能。本技术只有一个开合功能,四根手指形成一个整体,如图4所示,四根手指同时运动,结构简单。舵机1的驱动轴11带动转盘旋转,转盘4的上端与手指组件2连接,下端与换向连杆连接,换向连杆与拇指连接,拇指还与舵机1的机罩5采用销连接。舵机驱动转盘逆时针旋转时,手指组件逆时针旋转,同时拇指顺时针旋转,实现闭合功能;舵机驱动转盘顺时针旋转时,实现张开功能,通过转盘和换向连杆即可实现了舵机手的开合功能,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非常适合于儿童群体使用。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用舵机手,包括舵机(1)、手指组件(2)和拇指(3),所述手指组件(2)和拇指(3)分别与所述舵机(1)形成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1)的驱动轴(11)上固定一转盘(4);所述手指组件(2)的一端与所述舵机(1)的机罩(5)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盘(4)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拇指(3)的下部与所述机罩(5)的另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所述拇指(3)的下端与所述转盘(4)之间设有一联动装置(6),所述联动装置(6)分别与所述的拇指(3)、转盘(4)相铰接;通过控制所述舵机(1)正反旋向,使所述转盘(4)和联动装置(6)分别驱使所述手指组件(2)和拇指(3)呈现开合两种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用舵机手,包括舵机(1)、手指组件(2)和拇指(3),所述手指组件(2)和拇指(3)分别与所述舵机(1)形成驱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1)的驱动轴(11)上固定一转盘(4);所述手指组件(2)的一端与所述舵机(1)的机罩(5)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盘(4)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拇指(3)的下部与所述机罩(5)的另一侧面形成旋转连接,所述拇指(3)的下端与所述转盘(4)之间设有一联动装置(6),所述联动装置(6)分别与所述的拇指(3)、转盘(4)相铰接;通过控制所述舵机(1)正反旋向,使所述转盘(4)和联动装置(6)分别驱使所述手指组件(2)和拇指(3)呈现开合两种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舵机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6)为一换向连杆,所述换向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拇指(3)的下端及所述转盘(4)形成旋转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舵机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1)的机罩(5)驱动侧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营,易建强,胡宾宾,李加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