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其结构包括打孔器本体、夹持臂、上圆盘、下圆盘、实木连接板、不锈钢握持部、弹性连接片、圆形筒和打孔环,所述打孔器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右部设置有不锈钢握持部,所述夹持臂的左部设置有实木连接板,所述夹持臂的中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片,所述夹持臂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上圆盘,所述夹持臂的左侧底部设置有下圆盘,所述上圆盘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打孔环,所述下圆盘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圆形筒,所述实木连接板的左侧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圆形筒包括刻度和紧固螺栓。该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菌块不易从接种工具上滑落,接种速度快,效率高,杂菌污染率低。
A perforator for microbial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器材设备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
技术介绍
打孔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学、工业等等微生物培养及对峙实验中,在微生物相关科学研究中,涉及固体培养基打孔器被广泛应用于固体培养基的切割,目前实验室常见做法是用解剖刀、镊子等便捷利器简单切割,用镊子移取,易引起杂菌污染,影响实验进展,易造成烫伤,影响实验安全。目前,常规使用的打孔器,存在菌块不易从打孔器中滑落,操作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打孔和接种时,培养皿盖打开过大或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杂菌污染。如果使用给瓶塞打孔的普通打孔器来取琼脂块,取出后的琼脂块不易与打孔器分离,而借助与打孔器配套的推杆使之分离的话,又可能会破坏琼脂块的完整性,继而影响实验效果,有时这些琼脂块不易随打孔器从培养皿中取出,还需要镊子等工具,影响操作速度。目前常用的打孔器一次只能打一个孔,一旦要求在等距离打孔时,一般都是靠感觉,且操作繁琐,容易出错。而且现有的打孔器可能导致夹持臂过烫,使人手指烫伤,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其结构包括打孔器本体、夹持臂、上圆盘、下圆盘、实木连接板、不锈钢握持部、弹性连接片、圆形筒和打孔环,所述打孔器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右部设置有不锈钢握持部,所述夹持臂的左部设置有实木连接板,所述夹持臂的中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片,所述夹持臂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上圆盘,所述夹持臂的左侧底部设置有下圆盘,所述上圆盘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打孔环,所述下圆盘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圆形筒,所述实木连接板的左侧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不锈钢握持部的右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设置有刀片;所述圆形筒包括刻度和紧固螺栓,所述圆形筒外侧设置有刻度,所述圆形筒的底部设置有紧固螺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臂的左侧顶部与连接柱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柱与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形筒的直径为10mm,所述圆形筒的高度为30mm,所述打孔环的直径为8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刀片通过转轴环固定于固定环的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形筒和打孔环为对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菌块不易从接种工具上滑落,接种速度快,效率高,杂菌污染率低,通过在夹持臂的左侧设置实木连接板,防止人体烫伤,而且绝缘耐用,而且设置多个孔,可提高打孔效率。2.该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通过设置两侧的圆盘,圆形筒和打孔环一一对应,非常适宜于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打孔,功能集中,减少了实验操作步骤,也就减少了实验过程中杂菌污染的机率,适用性较强。通过在圆形筒的底部设置紧固螺栓,使得圆形筒安装较为紧固,可以方便的拆卸、清洗和保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圆盘孔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圆形筒结构图。图中:打孔器本体-1、夹持臂-2、上圆盘-3、下圆盘-4、实木连接板-5、不锈钢握持部-6、弹性连接片-7、圆形筒-8、打孔环-9、螺纹孔-10、连接柱-11、固定环-12、刀片-13、刻度-14、紧固螺栓-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其结构包括打孔器本体1、夹持臂2、上圆盘3、下圆盘4、实木连接板5、不锈钢握持部6、弹性连接片7、圆形筒8和打孔环9,所述打孔器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夹持臂2,所述夹持臂2的右部设置有不锈钢握持部6,所述夹持臂2的左部设置有实木连接板5,所述夹持臂2的中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片7,所述夹持臂2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上圆盘3,所述夹持臂2的左侧底部设置有下圆盘4,所述上圆盘3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打孔环9,所述下圆盘4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圆形筒8,所述实木连接板5的左侧底部设置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10,所述不锈钢握持部6的右侧设置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外侧设置有刀片13;所述圆形筒8包括刻度14和紧固螺栓15,所述圆形筒8外侧设置有刻度14,所述圆形筒8的底部设置有紧固螺栓15。所述夹持臂2的左侧顶部与连接柱11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柱11与螺纹孔10进行螺纹连接,便于夹持。所述圆形筒8的直径为10mm,所述圆形筒8的高度为30mm,所述打孔环9的直径为8mm,方便打孔。所述刀片13通过转轴环固定于固定环12的外侧,需要使用时,可利用转轴将刀片转动出来。所述圆形筒8和打孔环9为对应结构,使得打孔更加准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木连接板5,其板材坚固耐用、纹路自然,具有天然木材特有的芳香,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绝缘隔温,有益于人体健康,不造成环境污染,经过特殊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其内部孔隙的孔径在0.27-0.98纳米之间,呈晶体排列,同时具有弱电性,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直径都在0.4-0.62纳米之间,且都是极性分子,具有优先吸附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的特点,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纯天然纳米材料,无二次污染,效果好。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的时候,使用时,将打孔器本体1上的上圆盘3和下圆盘4在酒精灯充分灼烧灭菌,冷却后用手捏紧不锈钢握持部6,通过弹性连接片7使上圆盘3和下圆盘4闭合为圆筒,用力将圆筒插入含菌培养基中夹取一块圆形菌块,迅速移到新鲜培养基并松开不锈钢握持部6,使菌块接在培养基中。本专利技术的打孔器本体1、夹持臂2、上圆盘3、下圆盘4、实木连接板5、不锈钢握持部6、弹性连接片7、圆形筒8、打孔环9、螺纹孔10、连接柱11、固定环12、刀片13、刻度14、紧固螺栓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常规使用的打孔器,存在菌块不易从打孔器中滑落,操作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打孔和接种时,培养皿盖打开过大或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杂菌污染。如果使用给瓶塞打孔的普通打孔器来取琼脂块,取出后的琼脂块不易与打孔器分离,而借助与打孔器配套的推杆使之分离的话,又可能会破坏琼脂块的完整性,继而影响实验效果,有时这些琼脂块不易随打孔器从培养皿中取出,还需要镊子等工具,影响操作速度。目前常用的打孔器一次只能打一个孔,一旦要求在等距离打孔时,一般都是靠感觉,且操作繁琐,容易出错。而且现有的打孔器可能导致夹持臂过烫,使人手指烫伤,造成损失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菌块不易从接种工具上滑落,接种速度快,效率高,杂菌污染率低,通过在夹持臂的左侧设置实木连接板,防止人体烫伤,而且绝缘耐用,而且设置多个孔,可提高打孔效率,通过设置两侧的圆盘,圆形筒和打孔环一一对应,非常适宜于微生物固体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其结构包括打孔器本体(1)、夹持臂(2)、上圆盘(3)、下圆盘(4)、实木连接板(5)、不锈钢握持部(6)、弹性连接片(7)、圆形筒(8)和打孔环(9),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夹持臂(2),所述夹持臂(2)的右部设置有不锈钢握持部(6),所述夹持臂(2)的左部设置有实木连接板(5),所述夹持臂(2)的中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片(7),所述夹持臂(2)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上圆盘(3),所述夹持臂(2)的左侧底部设置有下圆盘(4),所述上圆盘(3)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打孔环(9),所述下圆盘(4)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圆形筒(8),所述实木连接板(5)的左侧底部设置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10),所述不锈钢握持部(6)的右侧设置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外侧设置有刀片(13);所述圆形筒(8)包括刻度(14)和紧固螺栓(15),所述圆形筒(8)外侧设置有刻度(14),所述圆形筒(8)的底部设置有紧固螺栓(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实验用打孔器,其结构包括打孔器本体(1)、夹持臂(2)、上圆盘(3)、下圆盘(4)、实木连接板(5)、不锈钢握持部(6)、弹性连接片(7)、圆形筒(8)和打孔环(9),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夹持臂(2),所述夹持臂(2)的右部设置有不锈钢握持部(6),所述夹持臂(2)的左部设置有实木连接板(5),所述夹持臂(2)的中间设置有弹性连接片(7),所述夹持臂(2)的左侧顶部设置有上圆盘(3),所述夹持臂(2)的左侧底部设置有下圆盘(4),所述上圆盘(3)的内部均匀分布有打孔环(9),所述下圆盘(4)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圆形筒(8),所述实木连接板(5)的左侧底部设置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孔(10),所述不锈钢握持部(6)的右侧设置有固定环(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秀娥,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中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