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86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包括假轴、尾柱、前轴承座、假前轴承、铜衬套、假后轴承和环氧树脂环,假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假前轴承和假后轴承,尾柱通过铜衬套套装在假后轴承外,尾柱与铜衬套之间及前轴承座与铜衬套之间还装设有环氧树脂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假轴、假后轴承、假后轴承的结构,可以将环氧树脂环固定在铜衬套内和尾柱及前轴承座和铜衬套之间,从而有效避免在注塑环氧树脂环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尾柱和前轴承座的结构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在铜衬套的凸缘上设置卡槽及为主的端面设置嵌合槽,使得环氧树脂环的凸台上形成与卡槽和嵌合槽分别适配的凸起和嵌入环,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海水渗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
本技术涉及船舶加工
,具体是指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设计尾轴尾管结构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螺旋桨及尾轴:螺旋桨及尾轴由平键联接,通过螺母与尾轴上轴端螺纹紧固;第二部分尾支承:尾轴承与轴承座紧配合,通过法兰与尾支承焊接并用铜螺母紧固;第三部分尾管:尾管通过焊接在前支承及中间支承上的前后座板固定,并由铜螺母与尾管紧固;第四部分水密封装置与可拆联轴节:水密封装置由螺栓连接,可拆联轴节由平键连接通过螺母与尾轴轴端螺纹紧固。原结构设计有以下不足:轴系安装时,尾管与尾支承的同轴度是通过尾支承与尾轴承座之间形成的空腔进行调整再向空腔浇注环氧树脂固定。1.铜螺母与尾管螺母配合,尾管螺纹在海水中长时间后易腐蚀,海水有渗入机舱内的隐患(中间支承右侧为机舱内,左侧为舱外海水中)。2.在浇注环氧树脂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对尾轴轴承产生损伤,影响其精度。3.支承座焊接在前支承及中间支承壁上,尾管支承强度低。因焊接时产生变形,故实际轴系中心线与理论轴系中心线同轴度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通过采用假轴、假前轴承和假后轴承,将铜衬套与环氧树脂环定位在前轴承座和尾柱内,再将假轴组件抽出,将尾部轴承冷冻到铜衬套内,从而以达到解决现有技术中环氧树脂环浇注时造成尾部轴承受到热量冲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包括假轴、尾柱、前轴承座、假前轴承、铜衬套、假后轴承和环氧树脂环,所述假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所述假前轴承和假后轴承,所述尾柱通过所述铜衬套套装在所述假后轴承外,且所述前轴承座通过所述铜衬套套装在所述假前轴承外,所述尾柱与所述铜衬套之间及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铜衬套之间还装设有环氧树脂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尾柱、环氧树脂、铜衬套和假后轴承之间采用调节螺栓在其径向以固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前轴承座、环氧树脂、铜衬套和假前轴承之间采用调节螺栓在其径向以固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假轴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台阶槽,所述两个台阶槽分别用于装设所述假后轴承和所述假前轴承。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尾柱的前端设有一台阶面,所述前轴承座的后端设有一阶梯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阶梯面之间通过压环以压紧。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尾柱的内圆面和所述铜衬套的外圆面上设有花纹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前轴承座的内圆面和所述铜衬套的外圆面上设有花纹槽,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铜衬套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环氧树脂环的厚度。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铜衬套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并在所述凸缘上设有卡槽,且所述尾柱的端面设有嵌合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环氧树脂环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凸起和所述嵌合槽适配的嵌入环。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假前轴承和所述假后轴承为聚四氟乙烯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通过采用假轴、假后轴承、假后轴承的结构,可以将环氧树脂环固定在铜衬套内和尾柱及前轴承座和铜衬套之间,从而有效避免传统直接加工过程中,在注塑环氧树脂环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尾柱和前轴承座的结构性能。与此同时,本技术在铜衬套的凸缘上设置卡槽及为主的端面设置嵌合槽,使得环氧树脂环的凸台上形成与卡槽和嵌合槽分别适配的凸起和嵌入环,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海水渗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船舶尾管假轴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船舶尾管假轴工装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包括假轴10、尾柱11、前轴承座13、假前轴承14、铜衬套15、假后轴承18和环氧树脂环19,假轴10的两端分别装设有假前轴承14和假后轴承18,尾柱11通过铜衬套15套装在假后轴承18外,且前轴承座13通过铜衬套15套装在假前轴承14外,尾柱11与铜衬套15之间及前轴承座13与铜衬套15之间还装设有环氧树脂环19;铜衬套15向外延伸形成凸缘16,并在凸缘16上设有卡槽17,且尾柱11的端面设有嵌合槽12;环氧树脂环19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凸台,凸台上设有与卡槽17适配的凸起和嵌合槽12适配的嵌入环。使用时,通过本技术的结构,可以通过环氧树脂环19将尾柱11与铜衬套15、前轴承座13和铜衬套15连接在一起,通过假前轴承14和假后轴承18,可以有效保护船舶尾轴管的前轴承和后轴承,避免环氧树脂环19形成时所释放的热量,对前轴承和后轴承产生热量冲击,影响其精度。并且,在假轴10工装安装时,可以进行全真的模拟安装,在制作安装过中,可以随时进行检测调整,确保安装过程的便捷性和质量的可靠性。由于本技术的铜衬套15向外延伸形成该凸缘16,并在凸缘16上设置有卡槽17,及尾柱11的端面上设有嵌合槽12,利用嵌合槽12和卡槽17的作用,可以在环氧树脂环19形成时,在嵌合槽12内形成嵌入环,在卡槽17中形成凸起,利用凸起与嵌入环的作用形成密封结构,以防止海水内渗,影响其使用寿命。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尾柱11、环氧树脂、铜衬套15和假后轴承18之间采用调节螺栓在其径向以固定,且前轴承座13、环氧树脂、铜衬套15和假前轴承14之间采用调节螺栓在其径向以固定。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假轴1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台阶槽,两个台阶槽分别用于装设假后轴承18和假前轴承14,通过利用两个台阶槽实现架前轴承和假后轴承18的定位安装。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尾柱11的前端设有台阶面,前轴承座13的后端设有一阶梯面,台阶面与所述阶梯面之间通过尾管20以压紧。优选的是,本技术尾柱11的内圆面和铜衬套15的外圆面上设有花纹槽,通过利用花纹槽,使得环氧树脂环19的内缘面和外缘面分别充分与尾柱11和铜衬套15相结合成为一体,以有效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密度。。进一步的,在本技术前轴承座13的内圆面和铜衬套15的外圆面上设有花纹槽,前轴承座13与铜衬套15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环氧树脂环19的厚度,优选的是,假前轴承14和假后轴承18为聚四氟乙烯轴承,以方便假前轴承14和假后轴承18的剥离。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假轴、尾柱、前轴承座、假前轴承、铜衬套、假后轴承和环氧树脂环,所述假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所述假前轴承和假后轴承,所述尾柱通过所述铜衬套套装在所述假后轴承外,且所述前轴承座通过所述铜衬套套装在所述假前轴承外,所述尾柱与所述铜衬套之间及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铜衬套之间还装设有环氧树脂环;所述铜衬套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并在所述凸缘上设有卡槽,且所述尾柱的端面设有嵌合槽;所述环氧树脂环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凸起和所述嵌合槽适配的嵌入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假轴、尾柱、前轴承座、假前轴承、铜衬套、假后轴承和环氧树脂环,所述假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所述假前轴承和假后轴承,所述尾柱通过所述铜衬套套装在所述假后轴承外,且所述前轴承座通过所述铜衬套套装在所述假前轴承外,所述尾柱与所述铜衬套之间及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铜衬套之间还装设有环氧树脂环;所述铜衬套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并在所述凸缘上设有卡槽,且所述尾柱的端面设有嵌合槽;所述环氧树脂环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卡槽适配的凸起和所述嵌合槽适配的嵌入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柱、环氧树脂、铜衬套和假后轴承之间采用调节螺栓在其径向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尾管假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环氧树脂、铜衬套和假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双柳武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