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40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涉及中药制药技术领域,该中药制剂由桔梗、炒杏仁、黄芩、沙叁、枇杷叶、薄荷、荆芥、蝉蜕、菊花、川芎、白芷、桑叶、青皮、陈皮、半夏、黄连、防风、红花、当归、连翘、厚朴、枳壳、川军、木通、地肤子、滑石、麻仁、山楂、炒莱菔子、黄柏、竹叶、灯心草、知母、泽泻、白芍和麦冬等原料制成,主要应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用药温和,治疗的同时能够调理身体,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治疗有针对性、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和成本低等优点,对处于破伤风恢复期的机体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for the recovery period of tetanus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从伤口浸入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破伤风杆菌通常存在于人畜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进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于人而言,开放性损伤,如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林刺或锈钉刺伤导致的细小伤口,均可能发生破伤风;于牲畜而言,伤劳太过、畜养失调、鞧皮磨破尾根、肚带擦损肘、耳根磨破、蹄壁刺伤以及骟后伤口处理不当等,也均为此病发生的原因。破伤风前期主要表现为浑身发痒、频频揩擦、头项不灵活、四肢稍僵、眼神较急、走路不便以及食草较慢;中期主要表现为眼急惶恐、口紧涎生咀嚼缓慢、闪骨外露、呼吸急迫、伸头直项、四肢腰脊僵硬以及耳紧尾揭;后期主要表现为皮肉紧硬、腰板如椽、行如木马、鼻搧气喘、牙关紧闭、口流涎沫、不食水草、肉颤出汗、伸头直项以及行走艰难。破伤风发病快、治疗困难且死亡率高,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清除毒素来源、控制并解除痉挛、保持患者呼吸顺畅以及中和游离毒素等,但此类方法仅能做到预防,难以真正起到治疗作用。目前为止,通常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及破伤风抗毒血清,进行静脉滴注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此类方法存在医疗条件要求高、伤口处理增加病人的痛苦以及毒副作用大的问题,而手术治疗则存在费用高以及风险大等缺点。近年来,更多人寻找中药药方治疗破伤风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中国专利201310740571.4公开了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制剂的配方由铁线草、一点红和扶芳藤组成,药物简单易得,成本低,组方合理、配伍精简,适用于不能及时注射疫苗的破伤风患者。但该专利技术更注重治疗而非调理,而诸如破伤风等病症,不同时期如初期及恢复期等所需要的药物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在初期更注重治疗,在恢复期更注重调理恢复,因此,同样的制剂在治疗的不同时期使用并无针对性,存在着制剂难以充分发挥功效以及治疗效率低等问题。中国专利201610621754.8公开了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该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的原料包括:琴叶榕、青箭、肝风草、桑沥、天麻、大金刀、地黄瓜、瓦草、单条草、窃衣、梵天花、香橼、蒟酱叶、小铜锤、山药和人中白,具有消炎止痛、活血通脉、镇静安神及清热解毒的功效,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成本较低,但该中药制剂需要经过原材料的多次蒸煮及提取,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同时该中药制剂作用于破伤风治疗的整个过程,同样无针对性。因此,针对现有治疗破伤风的药剂或手术等存在的医疗条件要求高、伤口处理增加病人的痛苦、毒副作用大、费用高、风险大以及无针对性等问题,应当找寻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的中药制剂,使得该中药制剂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破伤风特定的时期进行治疗,同时该中药应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用药温和,以调理为主,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中药制剂中药物的利用率,疗效显著,同时该药剂无毒副作用、成本低且制备过程简单,避免了破伤风治疗过程进行伤口或手术处理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对处于破伤风恢复期的机体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桔梗10-50g、炒杏仁8-40g、黄芩15-50g、沙叁20-40g、枇杷叶10-30g、薄荷8-25g、荆芥8-25g、蝉蜕10-45g、菊花10-50g、川芎5-30g、白芷8-30g、桑叶10-50g、青皮5-30g、陈皮10-30g、半夏10-30g、黄连5-20g、防风10-30g、红花5-30g、当归10-30g、连翘10-30g、厚朴8-40g、枳壳5-30g、川军10-50g、木通5-30g、地肤子10-30g、滑石10-30g、麻仁30-80g、山楂10-50g、炒莱菔子10-30g、黄柏10-30g、竹叶5-30g、灯心草5-30g、知母5-30g、泽泻3-20g、白芍10-30g和麦冬8-30g。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桔梗15-35g、炒杏仁15-35g、黄芩20-40g、沙叁25-35g、枇杷叶15-25g、薄荷10-22g、荆芥10-20g、蝉蜕15-35g、菊花20-40g、川芎10-25g、白芷10-25g、桑叶20-40g、青皮10-25g、陈皮15-25g、半夏15-25g、黄连8-18g、防风15-25g、红花10-20g、当归15-25g、连翘15-25g、厚朴10-30g、枳壳10-20g、川军20-40g、木通10-25g、地肤子15-25g、滑石15-25g、麻仁40-60g、山楂20-40g、炒莱菔子15-25g、黄柏15-25g、竹叶10-22g、灯心草10-25g、知母10-20g、泽泻8-15g、白芍15-25g和麦冬10-25g。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桔梗20g、炒杏仁18g、黄芩25g、沙叁30g、枇杷叶20g、薄荷14g、荆芥14g、蝉蜕25g、菊花30g、川芎20g、白芷16g、桑叶30g、青皮16g、陈皮20g、半夏20g、黄连10g、防风20g、红花14g、当归20g、连翘20g、厚朴20g、枳壳14g、川军30g、木通16g、地肤子20g、滑石20g、麻仁50g、山楂30g、炒莱菔子20g、黄柏20g、竹叶14g、灯心草16g、知母16g、泽泻13g、白芍20g和麦冬16g。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洗净、干燥、粉碎并混合,加水进行第一次煎煮,过滤后得到药液A和药渣;(2)将步骤(1)中的药渣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过滤后得到药液B;(3)将步骤(1)得到的药液A和步骤(2)得到的药液B混合,得到中药制剂。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第一次煎煮,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6-8倍,步骤(2)中所述第二次煎煮,水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2-3倍;步骤(1)中所述第一次煎煮,煮沸时间为3-4h,步骤(2)中所述第二次煎煮,煮沸时间为1-2h。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粉碎,粉碎至粒径为50μm。进一步地,步骤(1)与步骤(2)中所述过滤,使用200目的滤网。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主要在破伤风治疗恢复期使用,用药温和,治疗的同时能够调理身体,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中药制剂中药物的利用率,促进治愈率的提高,对处于破伤风恢复期的机体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2.当薄荷、荆芥、红花与竹叶的重量比为1:1:1:1时,本专利技术中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较好。3.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成本低且制备过程简单,同时避免了破伤风治疗过程进行伤口或手术处理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具体实施方式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原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中药药材,因此本专利技术对材料的来源不做具体限定。实施例1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原料:桔梗10g、炒杏仁8g、黄芩15g、沙叁20g、枇杷叶10g、薄荷8g、荆芥8g、蝉蜕10g、菊花10g、川芎5g、白芷8g、桑叶10g、青皮5g、陈皮10g、半夏10g、黄连5g、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桔梗10‑50g、炒杏仁8‑40g、黄芩15‑50g、沙叁20‑40g、枇杷叶10‑30g、薄荷8‑25g、荆芥8‑25g、蝉蜕10‑45g、菊花10‑50g、川芎5‑30g、白芷8‑30g、桑叶10‑50g、青皮5‑30g、陈皮10‑30g、半夏10‑30g、黄连5‑20g、防风10‑30g、红花5‑30g、当归10‑30g、连翘10‑30g、厚朴8‑40g、枳壳5‑30g、川军10‑50g、木通5‑30g、地肤子10‑30g、滑石10‑30g、麻仁30‑80g、山楂10‑50g、炒莱菔子10‑30g、黄柏10‑30g、竹叶5‑30g、灯心草5‑30g、知母5‑30g、泽泻3‑20g、白芍10‑30g和麦冬8‑3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破伤风治疗恢复期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桔梗10-50g、炒杏仁8-40g、黄芩15-50g、沙叁20-40g、枇杷叶10-30g、薄荷8-25g、荆芥8-25g、蝉蜕10-45g、菊花10-50g、川芎5-30g、白芷8-30g、桑叶10-50g、青皮5-30g、陈皮10-30g、半夏10-30g、黄连5-20g、防风10-30g、红花5-30g、当归10-30g、连翘10-30g、厚朴8-40g、枳壳5-30g、川军10-50g、木通5-30g、地肤子10-30g、滑石10-30g、麻仁30-80g、山楂10-50g、炒莱菔子10-30g、黄柏10-30g、竹叶5-30g、灯心草5-30g、知母5-30g、泽泻3-20g、白芍10-30g和麦冬8-3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桔梗15-35g、炒杏仁15-35g、黄芩20-40g、沙叁25-35g、枇杷叶15-25g、薄荷10-22g、荆芥10-20g、蝉蜕15-35g、菊花20-40g、川芎10-25g、白芷10-25g、桑叶20-40g、青皮10-25g、陈皮15-25g、半夏15-25g、黄连8-18g、防风15-25g、红花10-20g、当归15-25g、连翘15-25g、厚朴10-30g、枳壳10-20g、川军20-40g、木通10-25g、地肤子15-25g、滑石15-25g、麻仁40-60g、山楂20-40g、炒莱菔子15-25g、黄柏15-25g、竹叶10-22g、灯心草10-25g、知母10-20g、泽泻8-15g、白芍15-25g和麦冬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耀光张福杨耀军张俊清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艾鲁维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