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牵引架,解决了现有的牵引架结构简单,托架位置需要不时变换手动挪移,操作费力,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同时装置移动也不便的问题,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底座顶端的另一侧焊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套接有方形罩,方形罩内侧设有连接块,方形罩的外侧焊接有支架,支架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内槽,内槽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端连接有牵引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牵引带高度和距离的调节,降低调节时的劳动强度,同时移动方便,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普外科牵引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普外科牵引架。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当骨折的病人进行手术固定时,手术前首先要完成患肢的彻底消毒,铺无菌巾;但是在消毒过程中,传统的方法是需要多名助手协助操作反复抬起四肢,费时费力,即使有一些牵引架辅助,但现有的牵引架结构简单,托架位置需要不时变换手动挪移,操作费力,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同时装置移动也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普外科牵引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牵引架结构简单,托架位置需要不时变换手动挪移,操作费力,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同时装置移动也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底座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底座顶端的另一侧焊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套接有方形罩,方形罩内侧设有连接块,方形罩的外侧焊接有支架,支架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内槽,内槽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端连接有牵引带。优选的,所述底座底端一侧的两滑轮通过转轴连接,转轴的中部套接固定有传动轮,底座底端的中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轮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上对应的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拉块、限位块和限位槽,电动推杆安装于内槽两端的支架壁上,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有拉块,拉块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支架内部内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电动推杆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上对应的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丝杆、导向柱、安装块和第二伺服电机,升降架焊接于底座顶端的一侧,升降架内侧的中部插接有丝杆,丝杆的两侧固定有导向柱,丝杆和导向柱上套接有安装块,丝杆的底端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接块固定于安装块上,第二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控制面板上对应的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牵引带的内部嵌入设有气囊。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对应丝杆处开设有丝孔,安装块上对应导向柱处开设有通孔。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牵引带高度和距离的调节,降低调节时的劳动强度,同时移动方便,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方形罩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动推杆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和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底座1,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2,底座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8,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焊接有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上套接有方形罩10,方形罩10内侧设有连接块11,方形罩10的外侧焊接有支架12,支架12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内槽13,内槽13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端连接有牵引带18。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底座1底端一侧的两滑轮2通过转轴3连接,转轴3的中部套接固定有传动轮4,底座1底端的中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6,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7与传动轮4连接,第一伺服电机5电性连接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在需要进行移动时,通过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打开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工作并经其输出轴将动力通过传动带7传送给传动轮4,传动轮4带动滑轮2转动进行移动,可降低装置移动时的劳动强度,蓄电池6用来进行供电。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5给出,移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4、拉块15、限位块16和限位槽17,电动推杆14安装于内槽13两端的支架12壁上,电动推杆14的一端固定有拉块15,拉块15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16,支架12内部内槽1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7,电动推杆14电性连接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使用时,在需要进行两牵引带18的距离调节时,通过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打开电动推杆14,电动推杆14通过伸缩带动拉块15左右移动,拉块15带动牵引带18左右移动,便于牵引带18的调节。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升降机构9包括升降架19、丝杆20、导向柱21、安装块22和第二伺服电机23,升降架19焊接于底座1顶端的一侧,升降架19内侧的中部插接有丝杆20,丝杆20的两侧固定有导向柱21,丝杆20和导向柱21上套接有安装块22,丝杆20的底端与第二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连接块11固定于安装块22上,第二伺服电机23电性连接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使用时,在需要对支架12进行升降时,通过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打开第二伺服电机23,第二伺服电机23工作带动丝杆20转动,丝杆20转动带动安装块22上下移动,导向柱21的设置,提高了升降的稳定性,便于支架12高度的调节。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牵引带18的内部嵌入设有气囊,提高牵引带18使用时的舒适性,防止患者肢体放置时间久后发生疼痛。实施例六,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安装块22上对应丝杆20处开设有丝孔,安装块22上对应导向柱21处开设有通孔,便于安装块22与丝杆20和导向柱21的配合使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伺服电机5采用JSMASC10伺服电机,电动推杆14采用38STG-100mm电动推杆,第二伺服电机23采用110SY-M04030伺服电机。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首先,通过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打开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工作并经其输出轴将动力通过传动带7传送给传动轮4,传动轮4带动滑轮2转动进行移动,移动到指定地点后即可进行使用,可降低装置移动时的劳动强度,蓄电池6用来进行供电,再通过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打开第二伺服电机23,第二伺服电机23工作带动丝杆20转动,丝杆20转动带动安装块22上下移动,将支架12调整到合适位置,即牵引带18调整到合适高度,导向柱21的设置,提高了升降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打开电动推杆14,电动推杆14通过伸缩带动拉块15左右移动,拉块15带动牵引带18左右移动,便于两牵引带18之间距离的调节,有利于使用。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牵引带18高度和距离的调节,降低调节时的劳动强度,同时移动方便,有利于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普外科牵引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2),底座(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8),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焊接有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上套接有方形罩(10),方形罩(10)内侧设有连接块(11),方形罩(10)的外侧焊接有支架(12),支架(12)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内槽(13),内槽(13)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端连接有牵引带(18)。
【技术特征摘要】
1.普外科牵引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的四角均安装有滑轮(2),底座(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8),底座(1)顶端的另一侧焊接有升降机构(9),升降机构(9)上套接有方形罩(10),方形罩(10)内侧设有连接块(11),方形罩(10)的外侧焊接有支架(12),支架(12)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内槽(13),内槽(13)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端连接有牵引带(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一侧的两滑轮(2)通过转轴(3)连接,转轴(3)的中部套接固定有传动轮(4),底座(1)底端的中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5)的一侧安装有蓄电池(6),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7)与传动轮(4)连接,第一伺服电机(5)电性连接控制面板(8)上对应的控制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牵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4)、拉块(15)、限位块(16)和限位槽(17),电动推杆(14)安装于内槽(13)两端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乾坤,赵晓华,常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