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冲饮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21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冲饮杯,包括上杯体、下杯体、连接套、盖体、滤筛、密封板;所述上杯体设有3个相互连通的颈口,所述连接套的个数为3个,分别用于气密连接上杯体与下杯体或上杯体与盖体;所述密封板用于气密封口其中一连接套、并可与盖体构成储物腔;所述滤筛卡持于其中一连接套。该便携式冲饮杯可用于分开携带固体冲剂和茶水,在冲饮时再进行混合,能有效控制冲泡时间和冲泡浓度,饮水中残渣少、口感好。适用于旅行户外等场合。

A Portable Drinking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冲饮杯
本技术涉生活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冲饮杯。
技术介绍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爱喝茶会喝茶,拥有悠久且深厚的茶文化。中国的茶古今深受全球各地人们的喜欢。茶水的冲泡又称沏茶,是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沏茶的时间、温度和浓度拿捏对茶的品质的展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茶道只能化繁为简。在居家或旅行时,即冲即饮型的茶杯受众相对较广。对于使用冲饮杯泡茶时,如泡时过久,或者多次反复冲泡,不仅失去了茶香,还会产生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茶叶泡得时间太长,茶叶中维生素C、维生素B全都被破坏;另一方面久泡茶叶中咖啡因会积聚过多,鞣酸大大增加。茶水中的鞣酸还会成为刺激性很强的氧化物,易伤脾胃引起炎症。特别是患有痛风、心血管与神经系统病患者,更应忌饮久泡或者反复冲泡的茶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冲型便携式冲饮杯。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冲饮杯,包括上杯体、下杯体、连接套、盖体、滤筛、密封板;所述上杯体设有3个相互连通的颈口,所述连接套的个数为3个,分别用于气密连接上杯体与下杯体或上杯体与盖体;所述密封板用于气密封口其中一连接套、并可与盖体构成储物腔;所述滤筛卡持于其中一连接套。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与下杯体或与盖体通过密封圈气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滤筛的限位环沿,所述滤筛的外缘设有与所述限位环沿相匹配的抵持沿。进一步地,所述滤筛的侧壁开凿有弹片,所述弹片向外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滤筛开凿有4个弹片,所述4个弹片沿侧壁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滤筛向上杯体的内部凸起。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与上杯体一体成型或焊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与所述下杯体或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设有外螺纹,所述下杯体或盖体设有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设有供所述密封圈卡接的凹槽。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冲饮杯,可用于分开携带固体冲剂和茶水,将固体冲剂在隔绝水汽条件下存放,在冲饮时再进行混合,能有效控制冲泡时间和冲泡浓度,饮水中残渣少、口感好。适用于旅行户外等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滤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1、上杯体;11、第一颈口;12、第二颈口;13、第三颈口;2、下杯体;3、连接套;31、第一连接套;311、限位环沿;312、凹槽;32、第二连接套;33、第三连接套;4、盖体;5、滤筛;51、弹片;52、抵持沿;6、密封板;7、密封圈;8、储物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申请中,如未特殊说明,所记载的上、下、内、外等具有方位指示的词应该理解为对附图的方位指示,所记载的“第一”和“第二”应该理解为对相同或相似部位的以示区别,不应该理解为先后关系或主次关系。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冲饮杯,包括上杯体1、下杯体2、连接套3、盖体4、滤筛5、密封板6;所述上杯体1设有3个相互连通的颈口,所述连接套的个数为3个,分别用于气密连接上杯体1与下杯体2或上杯体1与盖体4;所述密封板6用于气密封口其中一连接套3、并可与盖体4构成储物腔8;所述滤筛5卡持于其中连接套3。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冲饮杯,下杯体2是常规的水杯杯体,而上杯体1开设有3个相互连通的颈口,呈Y字型。该便携式冲饮杯的存储状态下,连接套3的一端与上杯体1连接,另一端与下杯体2或与盖体4连接;固体冲剂如茶叶、干花等置于储物腔8,水置于下杯体2。该便携式冲饮杯的使用步骤如下:打开储物腔8所在的颈口的盖体4,将固体冲剂取出;打开另一颈口盖体4,固体冲剂置入上杯体1,盖上盖体4;将该便携式冲饮杯倒立,水经过滤筛5进入上杯体1,浸润上杯体1内的固体冲剂,冲泡好的液体通过滤筛5进入杯体,滤渣留在上杯体1内;将与下杯体2连接的连接套3取出,将原储物腔8所述在连接套3与所述下杯体2连接,将原滤筛5所述的连接套3与盖体4连接。该便携式冲饮杯适用于旅行、出差、会议等场合,开水与固体冲剂分开存放,使用时再进行混合,饮茶时,固化冲剂与开水的接触时间可控、冲泡浓度可控,饮用时下杯体2内无残渣,口感好,健康。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便携式冲饮杯,包括上杯体1、下杯体2、连接套3、密封圈7、盖体4、滤筛5、密封板6;所述上杯体1设有3个相互连通的第一颈口11、第二颈口12和第三颈口13,所述连接套3的数量也为3个,包括第一连接套31、第二连接套32和第三连接套33;第一颈口11、第二颈口12和第三颈口13的内径与外径均相等。第一连接套31的一端与第一颈口11气密连接,另一端与下杯体2气密连接,滤筛5卡持于第一连接套31内,如图3所示,滤筛5的纵截面为U形,包括与第一连接套31相平行抵持的侧壁和底部的筛网;第一连接套31内壁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滤筛5的限位环沿311,所述滤筛5的外缘设有与所述限位环沿311相匹配的抵持沿52,滤筛5的侧壁开凿有弹片51,所述弹片51向外凸起,即向第一连接套31的内壁方向凸起,第一连接套31与滤筛5卡持时,将弹片51与抵持沿52将限位环沿311卡持于其中;第二连接套32的一端与第二颈口12气密连接,另一端与盖体4气密连接;密封板6将第二连接套32的中间贯通处气密封口,密封板6、第二连接套32和盖体4间构成封闭的储物腔8;第三连接套33的一端与第三颈口13气密连接,另一端与盖体4气密连接;在冲泡时,将固体冲剂通过该第三连接套33放入上杯体1。本实施例中,滤网采用向上杯体1内部凸起的方式,在冲饮时,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滤液更易过滤、滤渣不易流入滤网,起到较好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连接套3与上杯体1的颈口气密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焊接、螺接方式。密封板6与第二连接套32的气密封口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卡持等方式。连接套3与下杯体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时,优选为连接套3设置外螺纹、下杯体2或盖体4设置内螺纹,连接套3上设有供密封圈7套接的凹槽312。本实施例中,弹片51的开凿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在滤筛5的侧壁开凿一开口朝近筛网位置的U形缺口,形成自由端位于远筛网方向的弹片51。弹片51的数量为4个,沿侧壁均匀分布。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冲饮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杯体、下杯体、连接套、盖体、滤筛、密封板;所述上杯体设有3个相互连通的颈口,所述连接套的个数为3个,分别用于气密连接上杯体与下杯体或上杯体与盖体;所述密封板用于气密封口其中一连接套、并可与盖体构成储物腔;所述滤筛卡持于其中一连接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冲饮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杯体、下杯体、连接套、盖体、滤筛、密封板;所述上杯体设有3个相互连通的颈口,所述连接套的个数为3个,分别用于气密连接上杯体与下杯体或上杯体与盖体;所述密封板用于气密封口其中一连接套、并可与盖体构成储物腔;所述滤筛卡持于其中一连接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冲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与下杯体或与盖体通过密封圈气密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冲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内壁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滤筛的限位环沿,所述滤筛的外缘设有与所述限位环沿相匹配的抵持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冲饮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筛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结根
申请(专利权)人: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