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2024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蜜环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将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小草坝1号(CGMCC NO.16781)接种于栽培袋培养基质中,待长满菌丝菌索后将该培养基质与甘薯共同放入栽培畦内,覆土后培养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实现了人工栽培法国蜜环菌子实体稳定出菇,并能够增加出菇量,可以产业化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蜜环菌栽培
,具体涉及法国蜜环菌小草坝1号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是蜜环菌属的一种真菌,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蜜环菌属,子实体、菌丝、菌索均可入药,其子实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法国蜜环菌是一种野生菌类,生长在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根部,生长期为每年8月-9月,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都有分布。目前处于野外林地自然发生和无序采摘,自然产量较低,其野生资源日趋减少。法国蜜环菌是目前可作为天麻、猪苓拌栽的蜜环菌属真菌,其子实体目前主要依靠野生获得,目前还没有法国蜜环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从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镇野生天麻分离获得一株法国蜜环菌新菌株,适用于乌天麻优质高产栽培,可以提高乌天麻产量和品质。该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新菌株命名为小草坝1号,已于2018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6781。实验证明,采用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新菌株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栽培乌天麻,既可以提高乌天麻产量还可以提高品质。在前期的研究中还发现,采用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新菌株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进行培养,实验证明该菌的胞外漆酶活力、胞外纤维素酶活力、胞外木聚糖活力、胞外果胶酶活力、胞外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在用于菌种制作时缩短生产周期。另外该菌多糖含量较高,显示出较高的药用价值;可用于制备食品、保健食品或药物。由于难以稳定高产地获得蜜环菌属人工培养子实体,为更好地对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新菌株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进行研究和应用,避免多次无性传代导致的菌种退化,本专利技术还对其人工培养子实体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意外地获得了栽培成功。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是将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接种于栽培袋培养基质中,待长满菌丝菌索后将该培养基质(即栽培种)与甘薯共同放入栽培畦内,覆土后培养即可。其中长满菌丝菌索的所述培养基质(即栽培种)的入土深度优选为10-15厘米。所述培养基质与甘薯的重量比为1:(0.2-1),优选为1:(0.25-0.7)。例如具体可为1:0.2,1:0.25,1:0.3,1:0.4,1:0.45,1:0.52,1:0.6,1:0.7,1:0.8,1:0.9,1:1。在该条件下更有利于促进法国蜜环菌出菇,稳定产量。本专利技术优先选用新鲜、无霉变甘薯。研究发现,甘薯可以被法国蜜环菌菌丝(菌索)侵入、分解并吸收,为生长补充包括碳源、氮源在内的多种营养,保证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从而促进出菇、增加子实体产量。另外,甘薯环境适应性强、易于种植,适合不同地区配套种植,便利取材,成本低廉。进一步地,所述覆土后的培养温度为15-25℃;一般35-60天即可成熟采收。本专利技术所述法国蜜环菌的栽培方法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适度遮阳以控制培养温度等。根据彝良县当地的气候特点,栽培季节通常安排在每年2月下旬到5月初进行。本专利技术还优化了所述栽培袋培养基质,其配方为:木屑55-65份,麦粒20-30份,玉米芯10-15份,白糖1-2份,轻质碳酸钙1-1.5份,硫酸镁0.15-0.3份,磷酸二氢钾0.2-0.4份;其pH为5-6,最终含水量为55-65%。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制备,例如将其各组分混匀后,调节pH及含水量,在121-126℃下进行湿热灭菌。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培养菌丝(菌索),例如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法国蜜环菌,在20℃-28℃条件下暗培养30-50天,直至菌丝菌索长满菌袋。脱去塑料袋后即可入土栽培。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上述方法栽培所得法国蜜环菌子实体,相比野生蜜环菌,具有子实体出菇整齐、个大、柄粗壮,味鲜脆,经测定蜜环菌多糖含量高,营养和药用价值高,品质好。本专利技术首次实现了人工栽培法国蜜环菌子实体稳定出菇,并能够增加出菇量,可以产业化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四株蜜环菌的系统发育N-J树。图2、图3、图4分别为实施例2乌天麻栽培试验天麻产量、天麻有效成含量、天麻的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UPLC图。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分别为实施例3中AM1、AM2不同时期胞外漆酶活力、胞外纤维素酶活力、胞外木聚糖活力、胞外果胶酶活力、胞外淀粉酶活力、多糖含量变化情况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商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栽培实验本实验所用法国蜜环菌菌种为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栽培菌袋的培养基质组成为:木屑60份,麦粒25份,玉米芯11份,白糖2份,轻质碳酸钙1.5份,硫酸镁0.15份,磷酸二氢钾0.35份,调节其pH为5.5。拌匀后加水,最终含水量为65%。采用17cm*33cm菌袋分装,在121℃-126℃下进行湿热灭菌,冷却后,按无菌操作接种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25℃条件下暗培养40天,待菌丝菌索长满菌袋,备用。3月初开始栽培,场地选在大棚内,畦长10m,宽1m,挖深约为15厘米的畦床。实验组:将长满菌丝菌索的菌袋(脱去塑料袋)与新鲜甘薯共同放入栽培畦内,覆土约3厘米。覆土一周之后若天气干旱开始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适度遮阳。同时设对照组:即不使用新鲜甘薯,仅将长满菌丝菌索的菌袋入土栽培。实验组与对照组按相同的方法进行管理。结果发现,实验组20天后原基开始形成并露出地面,再过15天左右法国蜜环菌子实体陆续成熟,即可采收。而对照组只有几个原基出现,未形成子实体。具体结果见下表:培养基质与甘薯的重量比生物转化率实验组11:0.2544.2%实验组21:0.4555.1%实验组31:0.7058.2%对照组无甘薯基本为0注:生物转化率是指法国蜜环菌子实体鲜重与所用的栽培菌袋的培养基干重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以下对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菌株的获得、菌种鉴定1.1菌株分离从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镇野生天麻(带菌索的天麻块茎)分离获得两株蜜环菌,编号为AM1、AM4。具体分离方法如下:利用清水洗净天麻上的泥土,自来水流淌15分钟后无菌水冲洗3次,用0.1%升汞溶液浸泡1-2分钟,无菌水冲洗2-3次,去掉残留消毒液,然后用无菌刀切取所需要的部分组织置于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滤纸吸取表面水分,置于添加有氯霉素的PDA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5天开始长出新菌索。上述菌株AM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是将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小草坝1号(CGMCC NO.16781)接种于栽培袋培养基质中,待长满菌丝菌索后将该培养基质与甘薯共同放入栽培畦内,覆土后培养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法国蜜环菌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是将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gallica)小草坝1号(CGMCCNO.16781)接种于栽培袋培养基质中,待长满菌丝菌索后将该培养基质与甘薯共同放入栽培畦内,覆土后培养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长满菌丝菌索的所述培养基质的入土深度为15-2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质与甘薯的重量比为1:(0.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质与甘薯的重量比为1:(0.25-0.7)。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栽培袋培养基质配方为:木屑55-65份,麦粒20-30份,玉米芯10-15份,白糖1-2份,轻质碳酸钙1-1.5份,硫酸镁0.15-0.3份,磷酸二氢钾0.2-0.4份;其pH为5-6,最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巧刘朝斌孙友强徐万雷李才汪唐静
申请(专利权)人:彝良县天麻产业开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