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018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包括后墙、山墙、缓冲间、堆砌层、预埋件、钢屋架,堆砌层由挖出的砂石堆砌在后墙外侧而成,堆砌层为梯形,一边与后墙墙体相连;所述后墙包括混凝土立柱、砖墙、中圈梁、上圈梁,在混凝土立柱间砌有砖墙,砖墙中间浇筑有内置钢筋框架的中圈梁,混凝土立柱和砖墙上面浇筑有通长的内置钢筋框架的上圈梁,所述后墙体向外倾斜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石砌墙体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混凝土构造柱,用红砖或青砖填充墙体,建造成本较石砌墙减少三分之一,以挖出的砂石堆积在前一座温室后墙外侧以备做保温层,优化了采光和保温蓄热性能,达到了大跨度、高屋脊、长走向、大空间的理想化日光温室结构标准。

A Frame Brick Wall Solar Greenhous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
本技术属于戈壁日光温室建造
,具体为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
技术介绍
肃州区充分发挥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优势,将戈壁、石滩、荒漠等非耕地开发利用与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本着设施安全、采光保温性能良好、资源就地利用、降低建造成本的原则,不断优化戈壁日光温室结构,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创新和改进,突破了戈壁日光温室设计建造方面的诸多技术瓶颈,使温室结构更加规范合理,切合当地实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日光温室建造成本过高,建造速度慢,温室空间利用小,后屋面遮阴等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新的低成本的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包括后墙、山墙、缓冲间、堆砌层、预埋件、钢屋架、后屋面保温层,右侧山墙的后部外侧设有缓冲间,右侧山墙的后部设有门与缓冲间相通;山墙和后墙内埋设有预埋件,堆砌层由挖出的砂石堆砌在后墙外侧而成,堆砌层为梯形,一边与后墙墙体相连,后墙内侧设有走道;所述后墙包括混凝土立柱、砖墙、中圈梁、上圈梁,在混凝土立柱间砌有砖墙,砖墙中间浇筑有内置钢筋框架的中圈梁,混凝土立柱和砖墙上面浇筑有通长的内置钢筋框架的上圈梁,所述后墙体向外倾斜5°。优选地,温室间距14米,日光温室方位为座北向南,正南偏西5-10°,长度为80米,温室内跨10米,脊高4.9米,后屋面仰角45°,后屋面投影1.3米。优选地,后墙每隔3米浇筑有40×40厘米内置钢筋框架的混凝土立柱,混凝土立柱的高度为2.8米;后墙墙体总体高度为3.1米。优选地,山墙底宽1.5米,用红砖砌建内外两道24厘米的墙体,每隔2米处砌建24厘米的横向砖墙,内外墙体间填充有砂石;与后墙圈梁等高位置设置有两道混凝土圈梁。优选地,后墙预置拉钩采用的螺纹钢,每6米设置一个,设于两道立柱砌建的砖墙体中间位置,第一层高度为1米至1.2米,第二层高度为2米至2.2米,与第一层纵向对应设置,预置拉钩前端呈钩状,焊接0.2米的横筋,呈“十”字形卡在墙体内侧表面,后部穿过墙体与坠拉件焊接在一起;坠拉件位于外侧距后墙2米,坠拉件底部固定于地面,上面设有拉环用以与上、下对应位置的预置拉钩焊接连接。优选地,堆砌层顶部宽度为60厘米。优选地,所述日光温室结构内设有蓄水池。本技术在原有石砌墙体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混凝土构造柱,用红砖或青砖填充墙体,建造成本较石砌墙减少三分之一,建造速度进一步加快,跨度由传统的8米扩大到10米,墙体高度由传统的2.2米提高到3.1米,脊高由传统的3.9米提高到4.7米,后屋面仰角提高到45°,温室长度由传统的50米扩大到80-100米;挖出的砂石堆积在前一座温室后墙外侧以备做保温层。本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性优化改进,优化了采光和保温蓄热性能,达到了大跨度、高屋脊、长走向、大空间的理想化日光温室结构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的平面图。图中1-山墙,2-砂石,3-砖墙,4-后墙,5-蓄水池,6-缓冲间,7-堆砌层,8-上圈梁,9-中圈梁,10-走道,11-后屋面,12-塑料篷布,13-坠拉件,14-横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包括后墙4、山墙1、缓冲间6、堆砌层7、预埋件、钢屋架、后屋面保温层,右侧山墙1的后部外侧设有缓冲间6,右侧山墙1的后部设有门与缓冲间6相通;山墙1和后墙4内埋设有预埋件,以挖出的砂石堆砌在后墙外侧用做保温层7,所述后墙4包括混凝土立柱、砖墙3、中圈梁9、上圈梁8,在混凝土立柱间砌有砖墙3,砖墙3中间浇筑有内置钢筋框架的中圈梁9,混凝土立柱和砖墙3上面浇筑有通长的内置钢筋框架的上圈梁8,所述后墙体向外倾斜5°;后墙4内侧设有走道10。所述日光温室结构内设有蓄水池5。建造过程包括基础开挖、后墙、山墙建造、山墙预埋件、后墙预埋件、后墙体堆砂等内容,温室间距14米,日光温室方位为座北向南,正南偏西5-10°,长度以80米为宜,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温室内跨10米,脊高4.9米,后屋面仰角45°,后屋面投影1.3米,挖出的砂石堆积在前一座温室后墙外侧以备做保温层,最后整平栽培面。先用机械将墙体地基压实,后墙高度3.1米,每隔3米浇筑40×40厘米内置钢筋框架的混凝土立柱,山墙底宽1.5米,用红砖砌建内外两道24厘米的墙体,每2米处砌建24厘米的横向砖墙,在山墙和后墙埋设预埋件,以挖出的砂石堆砌在后墙外侧,墙体建好后安装钢屋架和后屋面保温材料。具体施工过程如下:向阳避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不受洪涝影响、便于施工、易于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地下水位低、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戈壁地带。先用用挖掘机开挖宽度为温室设计跨度的1.3-1.5倍,下挖70厘米,挖出的砂石堆在后墙体外侧;按照设计参数规划放线后,用机械将墙体地基压实,建造后墙,浇筑40×40厘米混凝土基础,高度2.8米。在混凝土立柱间砌建宽度24厘米的砖墙,砖墙高度达到1.1米时,浇筑厚度30厘米内置钢筋框架的中圈梁,继续砌建砖墙,高度达到2.8米时通长浇筑厚度30厘米内置钢筋框架的上圈梁,墙体总体高度达到3.1米,并设置钢筋预埋件用以焊接固定钢架横梁。后墙体建造向外倾斜5°;后墙预置拉钩采用的螺纹钢,每6米设置一个,设于两道立柱砌建的砖墙体中间位置,第一层高度为1米至1.2米,第二层高度为2米至2.2米,与第一层纵向对应设置,预置件前端呈钩状,焊接0.2米的横筋14,呈“十”字形卡在墙体内面,后部穿过墙体与坠拉件13焊接在一起。坠拉件13位置距后墙2米,在确定位置挖直径不小于0.6米、深度0.3米的坑,内置的“米”字形螺纹钢,坑内现浇混凝土成一个整体坠拉件,外部预留拉环。将上、下对应位置的预置拉钩焊接在同一个坠拉件环内,通过坠拉作用,缓解堆砌层对砖墙体的压力。后墙顶部圈梁每隔1米埋压三根直径12毫米钢筋,与圈梁内侧钢筋相连,距圈梁前沿20厘米;在混凝土基础上砌建山墙,山墙宽度1.5米,由内、外两道宽度0.24米的砖墙构成,与后墙同步建设,在与后墙圈梁等高位置设置两道厚度0.2米的混凝土圈梁,并在等高位置浇筑横向圈梁,将两道砖墙连接成整体,在中空部分填充挖出的砂石;在山墙2米高处均衡设置5道拉环,最前端拉环根据钢架屋面形状,调整到1.8米左右。拉环采用的螺纹钢,通过1.5米厚的整个山墙固定于外边,以增强吊秧的承重能力。在距山墙内沿0.3米处预制与钢屋架弧面长度一致的压膜槽,靠山墙外边留宽0.5米、高0.3米、长0.3米的踏步台。山墙顶抹5厘米厚混凝土封顶,高度与钢屋架弧面保持一致;以挖出的砂石堆砌在后墙外侧,分两部分施工,第一部分随墙体建设同步施工,底部宽度2.5米,顶部宽度1.2米,为一级堆砌层,分2-3次堆积完成。第二部分待安装好钢架及后屋面,用小型机械或人工作业堆积完成,保持顶宽60厘米;将钢管以数控机床压制成30×80×16毫米钢架,逐根组合,按0.9米间距安装在上、下横梁对应位置,调整一致,并用横拉杆连接固定。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墙、山墙、缓冲间、堆砌层、预埋件、钢屋架,右侧山墙的后部外侧设有缓冲间,右侧山墙的后部设有门与缓冲间相通;山墙和后墙内埋设有预埋件,堆砌层由挖出的砂石堆砌在后墙外侧而成,堆砌层为梯形,一边与后墙墙体相连,后墙内侧设有走道;所述后墙包括混凝土立柱、砖墙、中圈梁、上圈梁,在混凝土立柱间砌有砖墙,砖墙中间浇筑有内置钢筋框架的中圈梁,混凝土立柱和砖墙上面浇筑有通长的内置钢筋框架的上圈梁,所述后墙体向外倾斜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墙、山墙、缓冲间、堆砌层、预埋件、钢屋架,右侧山墙的后部外侧设有缓冲间,右侧山墙的后部设有门与缓冲间相通;山墙和后墙内埋设有预埋件,堆砌层由挖出的砂石堆砌在后墙外侧而成,堆砌层为梯形,一边与后墙墙体相连,后墙内侧设有走道;所述后墙包括混凝土立柱、砖墙、中圈梁、上圈梁,在混凝土立柱间砌有砖墙,砖墙中间浇筑有内置钢筋框架的中圈梁,混凝土立柱和砖墙上面浇筑有通长的内置钢筋框架的上圈梁,所述后墙体向外倾斜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温室间距14米,日光温室方位为座北向南,正南偏西5-10°,长度为80米,温室内跨10米,脊高4.9米,后屋面仰角45°,后屋面投影1.3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式砖墙体日光温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墙每隔3米浇筑有40×40厘米内置钢筋框架的混凝土立柱,混凝土立柱的高度为2.8米;后墙墙体总体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学云张国森颉建明吕剑常梅梅葛亮崔海成杨茂元毛德新
申请(专利权)人: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