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144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9:11
一种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模拟装置、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不同型号的汽车门把手进行耐久度测试,而且设置有电容杆,以便能打开车门的生物识别器,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能保证车门完全打开,使得测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

A Durability Test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 Door Hand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门把手测试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按照有关标准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需对汽车外门把手进行耐久试验。但是市面上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不能对不同型号的汽车门把手进行耐久度测试,而且不能打开车门的生物识别器,同时在测试过程中不能保证车门完全打开,使其的测试结果不准确,操作复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为达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模拟装置、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测试装置,所述模拟装置包括拉环、电容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方的治具、设置于所述治具上的夹具,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拉锁、设置于所述拉锁右端的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右侧的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上的导向轴、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的测试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下方的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方的若干感应器。进一步的:所述拉环上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电容杆上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治具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槽、若干螺钉,所述定位槽设置有两个,汽车门把手固定在所述夹具上,所述夹具的两端收容在所述定位槽内且与所述治具滑动接触,所述螺钉顶在所述夹具上。进一步的:所述拉锁的右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左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穿过所述限位块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测试块与所述导向轴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左端与所述治具螺栓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右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感应器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测试块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优选为接近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能对不同型号的汽车门把手进行耐久度测试,而且设置有电容杆,以便能打开车门的生物识别器,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能保证车门完全打开,使得测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为底板,2为模拟装置,3为固定装置,4为测试装置,21为固定件,22为第一驱动装置,23为第二驱动装置,24为拉环,25为电容杆,31为支撑件,32为治具,321为定位槽,322为螺钉,33为夹具,41为拉锁,42为连接块,43为限位块,44为导向轴,45为测试块,46为固定件,47为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包括底板1、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方模拟装置2、固定装置3、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3上的测试装置4。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为长方体且水平放置。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模拟装置2包括固定件21、设置于所述固定件21上的第一驱动装置22、第二驱动装置23、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上的拉环24、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上的电容杆25。所述固定件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与所述固定件21可拆卸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优选为气缸。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与所述固定件21可拆卸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优选为气缸。所述拉环24为软性材料制成,所述拉环24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连接,所述拉环24穿过汽车门把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可以带动所述拉环24前后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拉环24可以打开汽车门把手。所述电容杆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可以带动所述电容杆25前后移动,所述电容杆25可以打开车门的生物识别器。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支撑件31、设置于所述支撑件31上方的治具32、设置于所述治具32上的夹具33。所述支撑件3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螺栓连接。所述支撑件31的上端与所述治具32螺栓连接,所述治具32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槽321、若干螺钉322,所述定位槽321设置有两个。汽车门把手固定在所述夹具33上,所述夹具33的两端收容在所述定位槽321内且与所述治具32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夹具33可以在所述治具32上上下移动,所述螺钉322顶在所述夹具33上,以便对所述夹具33进行固定。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测试装置4包括拉锁41、设置于所述拉锁41右端的连接块42、位于所述连接块42右侧的限位块43、设置于所述限位块43上的导向轴44、设置于所述导向轴44上的测试块45、设置于所述限位块43下方的固定件46、设置于所述固定件46上方的若干感应器47。所述拉锁41的左端与汽车门把手连接,使得汽车门把手可以可以向左拉动所述拉锁41,所述拉锁41与所述治具32之间设置有定位块411,使得所述拉锁41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拉锁41的右端与所述连接块42连接。所述限位块43可以防止所述连接块42过度的向右移动。所述导向轴44的左端与所述连接块4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44穿过所述限位块43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测试块45与所述导向轴44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件46的左端与所述治具32螺栓连接,所述导向轴44的右端通过弹簧与所述固定件46连接,所述弹簧可以使得所述导向轴44复位。所述感应器47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测试块45的左右两侧,所述感应器47优选为接近开关。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使用时,首先将所述夹具33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定位槽321内,然后拧紧所述螺钉322,使得所述螺钉322紧紧的顶靠在所述夹具33上,以便对所述夹具33进行固定,然后将所述拉环24穿过汽车门把手的握持部分,以便所述拉环24可以打开汽车门把手,接着使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3带动所述电容杆25向前移动,以便所述电容杆25可以打开汽车门把手上的生物感应器,然后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带动所述拉环24向后移动,以便所述拉环24将汽车门把手拉开,此时,汽车门把手会带动所述拉锁41向左移动,所述导向轴44、所述测试块45随之向左移动,直至所述测试块55与位于左侧的所述感应器47接触,完成一次测试,然后所述弹簧可以使得所述测试块45、所述导向轴44、所述拉锁41复位,然后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至此,本技术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的使用过程讲述完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模拟装置、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测试装置,所述模拟装置包括拉环、电容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方的治具、设置于所述治具上的夹具,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拉锁、设置于所述拉锁右端的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右侧的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上的导向轴、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的测试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下方的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方的若干感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模拟装置、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装置上的测试装置,所述模拟装置包括拉环、电容杆,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方的治具、设置于所述治具上的夹具,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拉锁、设置于所述拉锁右端的连接块、位于所述连接块右侧的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上的导向轴、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的测试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下方的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上方的若干感应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上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电容杆上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把手耐久度测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进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